《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心得|一切取決於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名: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作者:小倉廣 Ogura Hiroshi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書封(來源:Readmoo)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書封(來源:Readmoo)

與同為阿德勒心理學又暢銷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相較,這是一本淺顯易懂的書,《被討厭的勇氣》充分解釋阿德勒心理學的論述,使讀者在其中千迴百轉,不斷反省、思辨;《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則是以金句摘錄的方式,詮釋阿德勒心理學在生活與社會的應用方法,極適合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腦中充滿抽象的理論基礎卻不知如何連結至日常生活的讀者。

這本書將100句金句分為十個主題,帶入阿德勒關於自我決定性、自卑感、生活型態、情感與人際關係、教育、共同體感覺、課題分離等理論,由生活中的實例回推並解釋阿德勒的論述,因其清楚簡潔的分類,此書也可作為工具書,在人生遭遇不同困難時可針對對應章節翻閱,獲得啟發。

It is less important what one has than what one does with what one has.

一切取決於自己

這個章節闡述阿德勒提出的「自我決定性」,此論述強調個人的選擇對於整體人生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說,人們有權選擇如何面對創傷與挑戰,也能自己決定是否接受,不應以生命的傷痕為藉口逃避自己的人生課題,甚至將所有負面的影響都歸咎命運的捉弄或他人的不諒解,只有起身行動才有可能扭轉人生。

「自我決定性」也和阿德勒另一個主張「目的論」相關,他認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限制一個人朝向自己決定的「目的」前進,且我們都擁有隨時改變的權利。因此若能重新思考並決定改變未來的目的,任何問題都可能解決,此為自我決定導向的結果。而經常困住人們的「逃避」即是不相信或不使用「自我決定性」的行為。

如今,阿德勒的「自我決定性」與「目的論」已取代佛洛伊德的「因果律」(兩者的主張正好相反)成為現代心理學的顯學,但我們仍深受因果律的影響,對此,書中一句話極好作為這個章節的總結「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為『解釋』,也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Ask not whence but whether.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此章節主要透過情感闡述「整體論」,當然,「目的論」仍持續存在於每個論述中。阿德勒認為,意識與無意識、理性與感性看似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幫助人們朝向同一個目的前進,此即為「整體論」。舉例來說,「減肥的人敗給慾望而吃零食」便是理性與感性共同推動的結果,因為腦中判斷吃零食才是有利益的選擇,所以慾望出現,完成「吃」的目的。除了此例,書中還有許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例子,用以佐證多數人利用情感(我認為比較接近情緒)支配自己達成目的,亦即情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有目的地出現。

根據上述結論,若要改變自己,便不是依靠控制情感。阿德勒反對情感能被操控的說法,他認為情感僅是人們認知的排泄物,改變的整體核心在於人們對事物的理解方式,若能調整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便能改變因為此認知產出的情感,進而改變自己。

There is one single and essential point of view which helps us to overcome all these difficulties; it is the view-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feeling.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共同體感覺」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中心思想,他認為「共同體感覺」由三個要素構成:人們會向我伸出援手(信賴別人)、我對人們有貢獻(信賴自己)、我在共同體中找到安身之地(歸屬感)。信賴他人與信賴自己具有承接關係,人們通常先感受到其中一項,才能勇於達成另一項,若同時無法感受到兩者便從自己開始,建立良性循環。

阿德勒提出將「共同體感覺」高低與活動力高低分為四大象限,將人們分成對社會有貢獻者、支配者、掠奪者和逃避世事者四個種類,如下圖:

共同體感覺四大象限(來源:自製)

共同體感覺四大象限(來源:自製)

共同體感覺低的支配者、掠奪者,以及逃避世事者的共同問題是「焦點在自己身上」,其行為根據活動力高低有所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和社會缺乏共感導致。阿德勒認為,犯罪者、精神疾病者、酗酒等的根本問題是缺乏共同體感覺,他們感受不到他人的支援,將所有焦點都放在自己身上,對社會沒有歸屬感,因此若能幫助他們發展共同體感覺,困難便得以解決。

How you feel is up to you.

小結:接受自己的勇氣

過去,我曾深受來自人際關係和自我認同的困擾而陷入低潮,是《被討厭的勇氣》將我拉回世界,告訴我能夠選擇自己的模樣。阿德勒心理學的特點在於面對自我與人際關係的積極性,有些論述乍看之下也許不近人情,但就是因為將難以量化的情感進行理性分析,不否認也不縱容,才能達到其獨特的正向能量。那些關於「自我決定性」、「課題分離」、「自卑感」的論述深烙在腦中,更於往後每個艱難的日子裡,帶給我無盡的力量。六年後,我再次因為新的生活與新的人際關係陷入茫然,閱讀《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後,我更加明白自己六年來對理想、對生活、對每個當下的熱愛源自於什麼樣的信念,也清楚看見自己獲得重生後,如何努力揮灑生命的色彩。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使用較淺顯易懂的方式提煉阿德勒心理學的重點,並利用生活中可見的案例來示範如何實踐這個思考模式,適合沒有太多時間研究阿德勒著作,卻希望藉由閱讀獲得一點力量的族群閱讀。然而由於內容簡化,因此若是閱讀此書後出現疑問,便需要更深入了解阿德勒與其學術論述所出現的時代脈絡,才能更全面的認識阿德勒心理學。

avatar-img
7會員
9內容數
一個大學生的思考與咀嚼,各式各樣書籍、舞台劇、電視劇或電影的觀後感、摘要與心得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晨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KANO》為2014年上映的電影,由馬志翔執導、魏德聖與陳嘉蔚編劇。劇情敘述在日治時期,混合日人、臺灣漢人和原住民,且毫無勝績的「雞尾酒球隊」——嘉義農林棒球隊在日籍教練的帶領下,首次代表臺灣遠征日本甲子園大會的故事。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由魏明毅所著,為一部以碼頭工人為中心,分析基隆港碼頭社會的民族誌。書中的時間線橫跨半個世紀,以新自由主義、跨國供應鏈興起為節點,敘述碼頭工人的過去與現在、輝煌與墜落……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由人類學者 James L. Watson 主編,書中由五位人類學家分別對北京、香港、臺灣、南韓、日本五地的麥當勞進行田野調查,以麥當勞本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如何進軍東亞市場。相對於充斥著著對速食產業「生產面」的諸多研究,本書特別選擇以「消費」為主軸……
《異星入境》(Arrival)敘述一群橢圓形不明物體降落在地球上十二個不具有共同意義的地點,且這些外星人沒有明顯行動和意圖。為瞭解他們來訪的目的,美國軍方邀請優秀的語言學家 Dr. Louise Banks 前往基地進行研究任務。整部電影藉由 Louise 對外星語言的研究過程,以及世界各地對未知物
《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劇情主要圍繞位於臺灣農村的「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及其周邊人物所發生的故事,主要角色皆為社會中被忽略的小人物──打零工的自由業者、拾荒者和無家者。透過電影將他們在艱難的生活中所衍伸的價值觀,和社會上層的奢靡腐敗赤裸地呼應,形成強烈的對比。
〈原初豐裕社會〉文中重新檢視狩獵採集社會,解釋其生計模式如何使之成為「原初豐裕社會」,藉此檢討歐洲社會長期存在的進步觀思維,對演化式的意識形態……
《KANO》為2014年上映的電影,由馬志翔執導、魏德聖與陳嘉蔚編劇。劇情敘述在日治時期,混合日人、臺灣漢人和原住民,且毫無勝績的「雞尾酒球隊」——嘉義農林棒球隊在日籍教練的帶領下,首次代表臺灣遠征日本甲子園大會的故事。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由魏明毅所著,為一部以碼頭工人為中心,分析基隆港碼頭社會的民族誌。書中的時間線橫跨半個世紀,以新自由主義、跨國供應鏈興起為節點,敘述碼頭工人的過去與現在、輝煌與墜落……
《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由人類學者 James L. Watson 主編,書中由五位人類學家分別對北京、香港、臺灣、南韓、日本五地的麥當勞進行田野調查,以麥當勞本身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如何進軍東亞市場。相對於充斥著著對速食產業「生產面」的諸多研究,本書特別選擇以「消費」為主軸……
《異星入境》(Arrival)敘述一群橢圓形不明物體降落在地球上十二個不具有共同意義的地點,且這些外星人沒有明顯行動和意圖。為瞭解他們來訪的目的,美國軍方邀請優秀的語言學家 Dr. Louise Banks 前往基地進行研究任務。整部電影藉由 Louise 對外星語言的研究過程,以及世界各地對未知物
《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劇情主要圍繞位於臺灣農村的「葛洛伯文創藝術中心」及其周邊人物所發生的故事,主要角色皆為社會中被忽略的小人物──打零工的自由業者、拾荒者和無家者。透過電影將他們在艱難的生活中所衍伸的價值觀,和社會上層的奢靡腐敗赤裸地呼應,形成強烈的對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