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話說真的有必要嗎?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劇透。)
《鬼家人》動作有之、詼諧有之、民俗有之,議題也有之,揉雜各種類型,卻也不至紛亂。當觀眾對性別議題本就敏感,自然察覺電影在角色處遇乃至對白中,摻入細細碎碎,需要知識分子長篇大論的「問題」。然則,就算不曉得,你想一想,設身處地,也就繞過一堆冗言,曉知人最終有其所願,而因愛護彼此,成立和諧與釋然。
主角吳明翰,刑警,直男,討厭同志,一心想要辦大案。作為引領觀眾踏上共情之路的角色,他的「厭」其來有自,無須溝通,因為這是社會某一部分的聲音。他撿紅包,被鬼纏,破財被車撞,全身重傷爬回警局,沒關係,反正開頭飛車車都能被瞬間夾停。派出所試槍,差點被打死,這才決意同性冥婚,要保住自己的小命。
婚是結了,意識形態沒有改變,男鬼毛邦羽總算現形,照樣當面大罵死同志。怎麼解決呢?毛毛附身,讓吳明翰半夜全裸在路邊跳〈舞孃〉。師公開釋:替毛毛完成遺願好送他投胎。於是直男領受男鬼遺願,被迫捐款給綠色和平(這樣好嗎)、淨灘、認養流浪狗,扮演覺醒青年,攜職務之便調查毛毛死亡真相,卻意外發現肇逃王八蛋同時也是毒梟。
事情一路開展,最後正義得以伸張,哀痛得以消弭,大家都得到向上、幸福的結局。
電影好看,也很流暢,可能猜錯主謀,主線卻不晦澀,亦即沒有什麼負擔。無負擔,很好笑,看完稍微想想:唉畢竟都是人。吳明翰最終留下狗,持續捐款,成為一個不那麼完美,卻也著實為各種議題出力的人,更在乎自己以外的人,也和毛毛家人關係良好。為什麼?因為毛毛捨命救過他,各種意義上的生死之交,當然值得惦念餘生。
從議題角度,《鬼家人》與其說是要討論同志議題,不如單純形容「裡面有個角色是同志」,就好。一如關心地球、愛護流浪動物云云,電影不告訴你「為什麼得做」,甚而這些行動對該階段的主角來說,只是一些負面經驗。最終使主角變成「比較好的直男」的,也畢竟是和毛毛之間的情誼。
筆者觀影後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應該講清楚為什麼吧?分析利弊啊?對茶水間碎嘴女警那兩個過肩摔啊?讚賞正確的,批判錯誤的,曉諭為何正確之所以正確,而錯誤之所以錯誤。換言之,我的想法是:它也談得太草率了。沒有知識與理論支撐的認知,牢固嗎?對一個人的共情,能否推及到對群體乃至星球?
可是,當代,我們,真的需要花錢進影院或訂閱串流,花兩小時,正經坐好,聽導演以嚴肅態度,陳明利害,指導我們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或社會不公、歧視無論是不是結構性的,都會造成他人的痛苦和不適嗎?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根本就知道。
因為其實知道,所以不特地提及。同志的日常,女警的日常,一位保守、嚴厲卻愛子的父親的日常。展現人殊異的部分,以及共通的部分,快樂地討論一些悲傷的事,也是一種語法,或許是更好的語法。生活好累,大家只想笑笑,而居然笑著笑著還能懂些看似高遠的事,關心一下自己生命以外的事,豈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