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你,也折磨了自己:醫療糾紛的困境,與訴訟外的解決機制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文發表時間:2021/11/5

一切的開端,起源於一個小小的手術,甲男的父親因為一場小手術而過世。家屬無法接受好好一個人進了醫院,只是動個小手術卻再也無法回家,在手術室外崩潰痛哭。在甲男的心中,父親在全家都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況下過世,出現了預期外的死亡結果,滿滿的哀痛和憤怒都傾洩在醫院和醫師身上,認為是醫院和醫師害死了父親,堅持對醫師提出過失致死的刑事告訴,並對醫師及醫院提出民事求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醫療糾紛案件。


耗時的醫療訴訟案


至109年底,依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統計,全國執業醫師的總人數大約有52,596人。另依衛福部統計,從民國76年到109年間,醫療糾紛的訴訟案件總共有11,881件,其中刑事案件9,054件、民事案件2,391件、其他案件436件,平均每年會有349件,而109年醫療訴訟案件就有346件。如果以109年的執業醫師人數和醫療訴訟案件數對比,考量到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可能是基於同一醫療糾紛而起,以109年有203件刑事醫療訴訟來計算,109年大約每一萬個醫師會有38個醫師被病患或病患家屬提告。


此外,因為醫療訴訟太具專業性,不論是法官、檢察官或律師其實都不具醫療專業,在判斷醫師的醫療行為有無過失時,都只能仰賴醫事審議委員會(下稱醫審會)鑑定,所以每一件醫療訴訟都會送醫審會鑑定,比例是百分之百。然而醫審會鑑定量能有限,基本上,每件醫療訴訟都需經過一到三次的鑑定,而每次鑑定時間大約要十個月左右,所以就導致醫療訴訟案件遠比一般訴訟更花時間,一個審級快則一年多,慢則三年。


依衛福部統計,從民國76年到109年間,醫審會所有鑑定案件認定醫師之醫療行為有疏失的有987件,大約只佔醫療訴訟鑑定案件的8%,如果加上經鑑定可能有疏失的593件,也只佔全部醫療訴訟鑑定案件的13%,這就代表有八成五左右的醫師,其醫療行為其實都無疏失,但仍然要面對醫療訴訟的困擾;也因此,近年來關於醫療過失除罪化或降為重大過失始入罪的呼聲,在醫界始終未停過。



近年來關於醫療過失除罪化或降為重大過失始入罪的呼聲,在醫界始終未停過。示意圖,非本文所指當事人。 圖/路透社



對病患、家屬和醫師都是折磨


一般病患或病患家屬若要對醫師追究醫療過失責任,多會先提起過失傷害、過失重傷害或過失致死的刑事告訴,較少會直接循民事途徑求償,其原因就在於病患或病患家屬不具醫療專業,在民事訴訟中起訴的原告負極大的舉證責任,病患或病患家屬在醫療事故剛發生時,根本不具舉證能力,除了能夠調到相關病歷、檢查報告外,根本搞不清楚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可能的醫療疏失在哪裡。


除此之外,醫療民事訴訟案的求償金額都很高,民事訴訟的裁判費也會很龐大,在這種專業資訊不對等以及為了不要浪費裁判費的考量下,病患和病患家屬只能先提出刑事告訴,仰賴檢察官的能力來幫忙蒐證,並期待檢察官起訴後,再提出不用繳裁判費的附帶民事訴訟求償。


筆者過往曾擔任醫療專組檢察官,負責偵辦醫療過失刑事案件。依筆者的觀察,醫療糾紛的起因多來自溝通不良,以及病患或病患家屬對突發事故無法接受的心理。在健保制度下,醫師每看一個診,可能都要面臨上百名病患,導致看診時間嚴重不足。我想大家都遇過等了半天才進診間,卻跟醫師說不到幾句話,還沒問清楚就被請出診間的情況。如果是要進行手術,醫院也只會給你相關的告知同意書請你回家看,幾乎不會有時間好好解說。


因此,病患和病患家屬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嚴重醫療事故,超出其原本可能的預期,病患或病患家屬第一時間一定會想搞清楚究竟發生什麼事,並開始對醫院和醫師產生諸多質疑。而醫院和醫師事後的解說即便再正確、詳盡,也會被病患或病患家屬認為是推卸責任;也因此,病患或病患家屬想要釐清責任和原因,就只能透過司法訴訟來解決。但實際上,醫療訴訟對病患、病患家屬、醫師都是很大的折磨。



依筆者的觀察,醫療糾紛的起因多來自溝通不良,以及病患或病患家屬對突發事故無法接受的心理。示意圖,非本文所指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訴訟之外,可以如何解決醫療糾紛?


病患或病患家屬面對醫療糾紛,除了提出刑事告訴、民事求償外,其實還有很多訴訟外的紛爭解決機制可採用。如私下和解、聲請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進行仲裁,進入刑事、民事程序後,也可以由法院進行調解或進行修復式司法程序,比較特別的是可以由當地衛生局進行調處。


調處程序可以由病患、病患家屬或醫師、醫院申請,或是由地檢署函請開啟。衛生局收到案件時,會先調閱相關病歷後進行爭點整理、專家諮詢,接著召開協處會議。協處會議除了當事人外,至少會有醫療及法律專家各一名,協處會議中可以向雙方當事人說明醫療過程,因為同時有醫療及法律專家在場,也可以從醫療及法律觀點向雙方當事人解說,在第三方公正專業人士的解說下,相比身為可能的責任當事人(即醫院或醫師)的解說,會更容易讓病患或病患家屬了解並相信其判斷。


若協處結果成立,則依協處結果進行後續程序,若協處結果不成立,在地檢署函請開啟之案件,還可以請協處專家協助整理爭點,以利承辦檢察官後續函送醫審會鑑定時能問對問題,盡量可以一次解決所有疑點,而不用進行多次鑑定,節省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時間和成本。


當醫療糾紛走入訴訟,不管是病患、病患家屬或醫師,其實都備受煎熬。醫療訴訟過多,醫師為了自保可能會採取防衛性醫療作為,做過多不必要的醫療檢查,這不只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延誤了即時判斷病情並早期治療的時機。


除了上述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外,在生產事故、藥害事故、預防接種事故,都有相關條件可以救濟補償。例如《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就規定,面臨生產事故時,若病患或病患家屬未提出刑事告訴、民事起訴,或者在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撤回告訴或起訴,都可以按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申請一定金額之救濟補償。以產婦死亡為例,可以請領四百萬元的救濟金額。以上都是病患、病患家屬可以採納的救濟途徑。


重新建立醫病信賴


近年來醫病關係愈發緊張,病患、病患家屬在醫療事故發生後對醫師和醫院不諒解、激烈指責,而醫院和醫師則認為病患、病患家屬不理性、只想要錢,雙方對立愈發嚴重,對整體的醫療環境都有不良影響。


病患、病患家屬只是希望在醫療過程中,能夠獲得認真、良好的診治,而醫師則希望病患、病患家屬能夠尊重專業、信賴醫師,畢竟,沒有人想看到不可預期的醫療事故發生。但當發生後,如何拉近醫病間的距離,重新建立醫病間的信賴,讓雙方可以理性溝通、互相理解,才是醫病關係亟需面對的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宗元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究竟什麼是帳戶詐欺?帳戶詐欺是指基於各種理由將自己名下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密碼交給陌生人,而後遭詐欺集團拿來作為詐欺犯罪收款使用而產生的詐欺案件。
當遭受家庭暴力時,究竟該如何處理?原則上,《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而民事保護令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在聲請民事保護令時,得依被害人所遭受家庭暴力之嚴重、緊急程度來區分做法。
今天想要跟大家釐清的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罪! 妨害名譽有2種!跟斯斯有2種一樣, 但跟BNT有2種但只有1種有量產不一樣, 妨害名譽罪主要分為誹謗和公然侮辱2種。 誹謗規定在刑法第310條, 這條處罰的是散佈未經合理查證的不實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或者是散佈真實的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但這個真實的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究竟什麼是帳戶詐欺?帳戶詐欺是指基於各種理由將自己名下銀行帳戶之存摺、提款卡、密碼交給陌生人,而後遭詐欺集團拿來作為詐欺犯罪收款使用而產生的詐欺案件。
當遭受家庭暴力時,究竟該如何處理?原則上,《家庭暴力防治法》給予被害人最基礎的保障——民事保護令,而民事保護令分為通常保護令、暫時保護令及緊急保護令三種。在聲請民事保護令時,得依被害人所遭受家庭暴力之嚴重、緊急程度來區分做法。
今天想要跟大家釐清的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罪! 妨害名譽有2種!跟斯斯有2種一樣, 但跟BNT有2種但只有1種有量產不一樣, 妨害名譽罪主要分為誹謗和公然侮辱2種。 誹謗規定在刑法第310條, 這條處罰的是散佈未經合理查證的不實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或者是散佈真實的事實而損害某人的名譽, 但這個真實的
正義無價,但成本很高, 你的正義不會是憑空出現的。 請大家首先記得這件事。 因為司法資源非常有限, 案件量又過多,人力不足, 在目前血汗司法的狀況下, 案件之間會有資源的排擠效應。 因此,檢察官不可能每個案件都拼命去辦, 這樣會導致每個案件都辦不好, 我們勢必要篩選案件來投入心力。 那些說案無大小
人死了以後,都要有死亡證明書, 那這些都是誰在開呢? 如果是在醫院死亡, 且醫院可以確定是病死, 那就由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 如果是在醫院外死亡, 或者到院死亡,但醫院無法確認是否病死, 則要由警察、家屬開啟相驗的程序。 所謂的相驗,即是由法醫或衛生所、 指定醫療院所的醫生來檢查屍體, 必要時
台灣從去年一月開始,成功的在疫情傳播下脫身,守住了一年多。但我們卻在短短的一個月,走到現在人人自危的情況。我們一向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但其實看看這一年多來的狀況,衛福部指揮中心用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戰勝全國萬萬條法條,把通保法當成塑膠做的,一條疏困條例第7條就可以限制醫護人員出境,可以用電子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析因末期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併左肢體偏癱,於2020年間陸續在四家醫院住院治療,共計住院115天。小析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住院醫療保險金及出院療養保險金,但保險公司以不符合「必要性住院」拒絕理賠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一、甲因車禍被送入某大醫院急診室,血流不止但尚有意識。此時,乙亦因外傷至該醫院就醫,甲見乙經過時指著乙驚呼「就是他!剛才就是他騎機車撞倒我的...」,值班護士丙當場聆聽。隨後,甲於急診室由醫師丁診斷,不久後甲陷入昏迷,當夜傷勢惡化死亡。隨後,檢察官起訴乙過失致人於死罪名,乙選任V律師為辯護人。 (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明明醫療實支實付限額還夠用,保險公司卻說:因為醫院收據費用都開在「醫療費用」項目,所以無法採用手術費限額給付...但我明明是動手術的花費啊,為什麼不能用手術費理賠????
Thumbnail
上週各家媒體連日報導,高雄某一公立醫院發生離譜「開錯刀」烏龍疏失事件。本篇短文嘗試淺談醫療過失的刑事責任問題,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小析因末期腎臟病、腦血管疾病後遺症併左肢體偏癱,於2020年間陸續在四家醫院住院治療,共計住院115天。小析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住院醫療保險金及出院療養保險金,但保險公司以不符合「必要性住院」拒絕理賠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一、甲因車禍被送入某大醫院急診室,血流不止但尚有意識。此時,乙亦因外傷至該醫院就醫,甲見乙經過時指著乙驚呼「就是他!剛才就是他騎機車撞倒我的...」,值班護士丙當場聆聽。隨後,甲於急診室由醫師丁診斷,不久後甲陷入昏迷,當夜傷勢惡化死亡。隨後,檢察官起訴乙過失致人於死罪名,乙選任V律師為辯護人。 (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明明醫療實支實付限額還夠用,保險公司卻說:因為醫院收據費用都開在「醫療費用」項目,所以無法採用手術費限額給付...但我明明是動手術的花費啊,為什麼不能用手術費理賠????
Thumbnail
上週各家媒體連日報導,高雄某一公立醫院發生離譜「開錯刀」烏龍疏失事件。本篇短文嘗試淺談醫療過失的刑事責任問題,盼能普及法律常識。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在醫院的醫療過程中,我們遇過千百種家屬,我只能說很多家屬的對談中,非常多是很匪夷所思的對話,有時會讓你很憤怒,有時讓你很傻眼,又有時讓你哭笑不得,不知道是這個工作久了,在醫療的溝通除了要快、精準到位之外,還要馬上選出重點,才能做有效率的對談。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