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目的(终)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修行,就是在提升認知及瞭解到更多的規則之後,主動尋找一種最能適應當前規則狀態的方式方法。

這種狀態,意味著我們在任何規則體系、任何時間範疇之內都不犯任何錯誤。

因為犯錯,就代表著仍然需要修,需要調整。

如果我們能在任何維度之內都不犯錯,那就是完美的,這也就是佛的修得圓滿。

圓滿,就是不觸犯任何一條規則。

當沒有任何規則能夠約束以及傷害到我們,且所有規則皆對自己有利的時候,這時的修行狀態就是最佳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佛找到了佛的方法,我們稱之為佛法。佛用自己的理論發現了這個世界的真實,再讓我們按照它的東西來修。

我們最終要修得的這個狀態,是需要空掉很多的東西的,需要不觸碰到方方面面的規則,最後達成佛所認為的圓滿極致。

道,也是如此,它也發現了一種能夠修得自然自在的方式方法,也是可以不觸碰任何的規則,能達到最高的境界。

包括耶穌、真主,其他的一些宗教體系,也都是找到了各自的方式方法,這就像做題一樣,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解題思路,但最終能拿到一樣的答案。

而所謂的神通,大家也一定要記住:這個世界實際上並沒有神通,所有的神通,皆是規則的一種體現。

我們真正需要做到的:是瞭解一切空間、一切維度的規則對我們的影響,當達成之時,我們就能達到「萬法皆明」的境界。

當我們能夠讓所有的規則都對自己不起作用的時候,那便能達到「萬法皆空。」的境界。

萬法皆空,實際上不是空,不是沒有,不是規則不存在,而是對我們不起任何的作用,不造成任何的影響。

因此,佛家所言的大自在身,其實並不是說自身不受規則約束,而是說:所有規則都無法再約束與傷害我們。

因為我們自己調整出的狀態和行為,能夠在所有規則之內都不受任何傷害,不受任何處罰,甚至還能獲得加持和增強。

這就是修行的本質:是一種能夠讓我們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在所有已知的規則內不受到任何的處罰,且最好能得到獎勵的方式方法。

avatar-img
1會員
22內容數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越來越強的情況下,就有機會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這個時候你會越來越好,自然天道也會給你更大的機緣,給你更多的機會去實現你的願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无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有許多我們未知的高維規則,其實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那我們不想觸碰到這些規則,要怎麼做呢? 第一,增加自己的認知 在修行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修行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符合一切規則,且盡可能是正確的。 想要達成自身的人生目標,不受懲罰地在更長時間內擁有自己的果實,我們就需要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規則去調整自己的修煉方式。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有許多的人修行多年,卻壓根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我就「胡說」一下自己所理解的修行的目的,一家之言,純屬虛構,大家聽個樂呵就好。 在我看來,修行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符合一切規則,且盡可能是正確的。
死亡前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人已經進入到「生死簿」的「死簿」上了。但是如果這時候,陰差還沒有來確認的話,那麼這個人還是有救的,還是可以延長一下壽元。
人在死亡的時候到底涉及到什麼階段?是否能续命? 我們陰陽師把死亡分成三大部分,这时候有可能为老人续命,如何续命?点进来观看。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供奉需要注意高度以及採買專用的桌子,這篇文章我們繼續說供奉神佛像的其他注意事項。 供奉神佛像,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不然是很可能因此得罪一些神佛菩薩的。 神佛像與香爐的位置 供奉不能用超大的香爐,倘若都到了財神像的胸口了,這也是不行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紅布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有許多我們未知的高維規則,其實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那我們不想觸碰到這些規則,要怎麼做呢? 第一,增加自己的認知 在修行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修行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符合一切規則,且盡可能是正確的。 想要達成自身的人生目標,不受懲罰地在更長時間內擁有自己的果實,我們就需要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規則去調整自己的修煉方式。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有許多的人修行多年,卻壓根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我就「胡說」一下自己所理解的修行的目的,一家之言,純屬虛構,大家聽個樂呵就好。 在我看來,修行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在盡可能長的時間里,所做的事情符合一切規則,且盡可能是正確的。
死亡前的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人已經進入到「生死簿」的「死簿」上了。但是如果這時候,陰差還沒有來確認的話,那麼這個人還是有救的,還是可以延長一下壽元。
人在死亡的時候到底涉及到什麼階段?是否能续命? 我們陰陽師把死亡分成三大部分,这时候有可能为老人续命,如何续命?点进来观看。     
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到了供奉需要注意高度以及採買專用的桌子,這篇文章我們繼續說供奉神佛像的其他注意事項。 供奉神佛像,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不然是很可能因此得罪一些神佛菩薩的。 神佛像與香爐的位置 供奉不能用超大的香爐,倘若都到了財神像的胸口了,這也是不行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紅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如果此生修行無法成就,來世必定輪迴,因因果果、生死不休。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想了脫生死,慈善是方便、是善法,是輔助大家學佛修行的方便,行善業,心才有好的趣向;想要淨化惡業,就要發露懺悔、不貳過。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如果此生修行無法成就,來世必定輪迴,因因果果、生死不休。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想了脫生死,慈善是方便、是善法,是輔助大家學佛修行的方便,行善業,心才有好的趣向;想要淨化惡業,就要發露懺悔、不貳過。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