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親子共讀《在我被吃掉以前》

我是一隻牛,很快就要被吃掉了。在那之前,我想去見媽媽最後一面,雖然跟媽媽分開很久了,但媽媽的高大和溫柔,我都還記得,她看到我長這麼大了,不知道會不會很驚訝?
「吃胖一點!吃胖一點!」因為每天都被餵好多牧草,所以我才變得這麼胖,沒辦法,肥一點才能賣得好價錢。其實我也想瘦下來,像馬一樣自由奔跑,或是像動物園的動物明星一樣受人歡迎⋯⋯明明同樣都是動物,為什麼我就只能被養胖,然後被吃掉呢?
一出火車站就到我出生的牧場了,這裡跟以前一模一樣,連我小時候常偷鑽出來的洞都還在呢!媽媽在那裡!弟弟妹妹在她身旁,看起來好幸福喔!我都快被吃掉了,如果被媽媽知道了,他一定很難過吧?
但是,我不是想讓媽媽傷心才來的,再見了,媽媽。
我上了火車,火車正要開動時,媽媽發現我了,她追著車跑,跑到我旁邊,我在心裡跟他說了好幾次再見。
我是一隻牛,很快就要被吃掉了。如果把我吃下肚的人,都能夠好好珍惜生命,那就太好了。
(以上為故事簡介,取自繪本內文)

作者/長谷川祐次;翻譯/郭孚;聯經出版。人類習以為常的吃食,其實都是犧牲生命和放棄感情換來的。

作者/長谷川祐次;翻譯/郭孚;聯經出版。人類習以為常的吃食,其實都是犧牲生命和放棄感情換來的。

如此輕薄短小的書,將文圖合奏得極佳,用簡短的文字,小巧的篇幅,道出感動人心、發人深省的故事,咪咪初見此書便留下深刻的印象。類似色鉛筆的細膩筆觸和柔和顏色,帶出溫柔的氛圍,可是越是溫柔可愛,分離和死亡就越顯得殘忍。

《在我被吃掉之前》這本書可以深入探討的議題很多,譬如食育、動物福利、感恩、生命教育或生死的意義等等,一般成人讀者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這類議題,但對於幼兒讀者而言,這可都是新的概念,剛好藉由共讀繪本的機會,把這些問題帶到孩子面前,跟孩子討論。

「媽馬,我覺得這隻牛要被吃掉了、牠回家看媽媽⋯⋯這些都牠自己幻想出來的。」
「喔?為什麼?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最後那一頁。」好好翻到那頁要我看

是前面沒畫出來的小牛鑽洞,這畫面究竟給了好好什麼樣的解讀靈感?

「他這個意思是,他其實還是隻小牛吧,他只是鑽出洞去探險,順便幻想一下他長大後的事情,他現在鑽回來了。」
「⋯⋯你好棒!你的解讀很有創意!」
媽馬心中雖然不覺得劇情是像好好說的這樣,但是我尊重他的想法,甚至認為他的解讀頗有創意,不但跳出框架思考,他還開始推敲繪本作家「為什麼要這樣寫/畫」了,小小年紀的好好,很厲害了。

「你覺得為什麼牛後來會說:『希望把我吃進肚子裡的人,都能好好珍惜生命』?」
「媽馬,我不懂耶!」
「就是那些動物犧牲自己的生命,永遠離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給人們當食物吃,可是很多人⋯⋯浪費食物、不好好吃飯,或是活著卻常常浪費時間、不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之類的,這樣動物的犧牲不是很不值得嗎?」
「喔。」
「咦,你真的有聽懂嗎?」
「這個嘛,我用象棋來解釋好了,就是每一隻棋子為了保護『將』或『帥』,都必須犧牲自己。」
「好啦,你要這麼解釋也可以,那這隻牛的犧牲是為了誰?」
「人類。」
媽馬我其實不希望好好變成一個素食主義者,也不想這麼早就告訴他,這世界上有人選擇自我了斷,所以要開口談這個實在很難呀!正好最近好好迷上了玩暗棋,他從象棋規則中,慢慢學會了「犧牲」的意思。

「你覺得這個故事想跟我們說什麼?」
「媽馬,我也想問你這個問題耶!那你先說。」
「我覺得喔,他是在說人吃下去的東西,都是生命換來的,所以要有感恩的心。那你呢?」
「我覺得這是自殺的故事。」
「蛤?自殺?為什麼?」
「牛不是已經知道自己要被吃了嗎?他知道自己要被吃,還願意接受,這不就是自己殺自己、犧牲自己嗎?我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喔,好啦,是有點道理。那你會因為看了這個故事所以不想吃牛肉了嗎?」
「會啊,反正我比較喜歡吃豬肉,不吃牛也沒關係。」
「唉呀,豬也是人養的,然後殺來吃的啊!豬羊雞鴨都是一樣的啊!」
「喔。」
「雖然這些動物都是人養來吃的,不過我們可以讓牠們活著的時候過得比較舒服。比如說假設這塊小地方本來養30隻雞,每隻都擠在一起,連動一動都有困難,如果改成只養10隻雞,牠們應該就會覺得舒服多了。」
「媽馬,我懂了,這些動物本來就是人養來吃的,可是他們也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犧牲了自己,我們應該要對牠們好一點。」
好好在地上滾來滾去
「媽馬,我覺得這個故事蠻感動的。」
媽馬很少直接問好好:「你覺得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因為我更喜歡把故事當成文學和藝術作品來欣賞,總覺得問多了就會過度強化了繪本的教化功能。不過,有時候的確也會好奇好好特別關注故事的那個部分,所以就直截了當問了這個問題囉!


親子共讀小技巧:問孩子「故事在說什麼?」
親子共讀時,如果碰上內容牽涉許多議題或是很值得深入討論的繪本,可以試著問孩子「故事在說什麼?」不過,不是以「抽考」的心態來聽孩子的答案,而是懷著好奇來了解孩子關注的焦點為何,尊重孩子的看法,不去質問重點在哪。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孩子練習完整說明自己的想法,家長亦可更認識孩子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