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GT:跨界玩家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開場我就笑了十分鐘,完全就是《跑車浪漫旅》的大銀幕廣告啊,如果依據《電影法施行細則》應該在本電影正片前都不能放廣、預告才對(誤)。

但是賽車在賽道上的競速、引擎的聲浪、賽車手之間的纏鬥,在電影院中是絕對值回票價的體驗,除非能花高價與花時間親自到現場看一場比賽,或甚至是高價打造一個遊戲、模擬空間,或者你就是賽車手。

整件事就是個「現實比電影還扯」的絕佳範例之一,如果以前有人跟你說「有個玩家打電動打到成為真的賽車手」,你一定覺得他在唬爛,甚至前陣子的《叱吒風雲》可能都還有人在笑就是個電玩宅的幻想故事,日本的《極速甩尾》或許也會被人說「日本嘛,不意外」,但這些都是由真實故事引發靈感拍出的電影,但是當真的找了原版故事主角來參一腳認真地拍出一部電影,這就成為了更廣為人知的傳說。另一方面或許也展現出好萊塢作為電影界龍頭的實力。


【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電影劇情的每個環節都很好預測,畢竟知道主角楊.馬登伯勒最後就是成為真的職業賽車手並站上頒獎台;而前面也想必會有一段從電競玩家成為真實車手的過程;因為一般人都覺得這種事情難以置信,所以不意外地也會與家裡有衝突;為了增加電影的戲劇性,想來也會安插一場事故之類的轉折點。橋段都想像得到,但整體的連接還蠻順暢,不會太突兀的好像主角第一次坐上賽車就可以突破各種物理限制,順風順水得馬上就有超級執照、在場上狂電對手之類過度神化主角本人的事情。

前陣子才看過一部影片在介紹一級方程式賽車手與一般人在體能上的差異,雖然《GT:跨界玩家》中的賽車手也許體能強度並沒有F1車手來的高,但職業賽車手的體能已經可以海放許多頂多平日上上健身房的普通人,更何況是一般印象中整天待在螢幕前的電競選手。所以光電影中有描述這些選手的訓練過程,對我來說就有及格分了。

而電影中最大的轉折點:車禍,雖然每個賽車手的成長過程應該或多或少都遭遇過,也不出所料賽車電影一定會放入這樣的橋段,但看到除了主角受傷以外還意外造成觀眾死亡,這就讓人相當震撼了。賽車這種不斷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當車手坐上車發動引擎,甚至是簽下合約的那一刻,也就等於簽下了生死狀,比賽時發生的各種意外造成自己或其他車手死亡,或多或少都是大家一開始就知道的風險,但這種意外造成觀眾死亡又是完全不同等級的事情,觀眾沒有簽所謂的生死狀,他們在理應完善的防護措施保護之下,但卻因為你的因素造成他的死亡,這對車手的心理打擊可能更大。更讓人驚訝的是,這還是真實事件。楊.馬登伯勒在 2015 年的一場比賽中真的因為在北環跑道被風吹翻車體衝出跑道,而這起意外中數名觀眾受傷,一名死亡。

能把這起意外在楊自己本人參與拍攝的情況下放進電影中,大概也表示他已經從這個可怕的意外中走出來,並且認真面對這件事情,也象徵對死者的一個紀念。我也蠻喜歡教練帶楊重回案發現場然後陪他重新完賽的橋段,那段劇情中教練也說明了他當年退出車壇的原因,這讓我想起《第一神拳》中,前輩鷹村對主角一步說過的話:「(鷹村在地上用腳劃出一道溝)你打得很好,但就到這條線為止了,跨過這條線是完全不同的,屬於野獸的世界。」也許教練當年是個強者,可能將會是他那個世代最強的車手,但他終究跨不過那條溝-那條分隔頂尖強者與一般好手的鴻溝。

忘了是在哪部電影還作品看到的,有一段話大意是:「如果你一直跟著別人的路線走,怎麼超得了車呢?」在《GT:跨界玩家》片中看到楊決定不照遊戲內程式所給出的輔助線,或是在最後比賽時決定不照所謂的「最佳路線」跑,而決定跑出自己的路線,我就想起了這段話。每個賽道都有一個理論上會最符合環境的路線,但實際上他會隨著各種情況而有變化,甚至隨著對手也會有不同,而最單純的,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跑,你就只會一直被擋在他身後而已,不做出改變,不突破既有框架,是超越不了其他人,凸顯不了自己的。也許就像遊戲中嘗試時可能會翻車,但如果連這點風險都不想冒,在賽車這種不斷挑戰並突破人類極限的比賽中,還是早點退休,早點睡吧。

avatar-img
18會員
356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yone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南韓影視實力的火力展示作, 但在現今許多國家爭搶登月的時刻, 電影內容透露出一些淡淡的哀傷。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電影《異星入侵》的原著小說集, 裡面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用很有趣的角度將科學融入劇情中。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遊戲本身當年也是風靡全球的經典之作, 而影集可說是幾乎完美重現了遊戲內容, 就不知道之後的第二季會如何呈現了。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延續上一篇遊記, 這篇主講JAXA相關設施的參觀感想, 太空真的是人類科技的前沿。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睽違好久的東京三日遊, 逛了幾個偏科學類的博物館, 預算也是蠻苛薄的。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浦澤直樹的知名作品, 探討人性心理的經典之作, 沒有名字的怪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南韓影視實力的火力展示作, 但在現今許多國家爭搶登月的時刻, 電影內容透露出一些淡淡的哀傷。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電影《異星入侵》的原著小說集, 裡面還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用很有趣的角度將科學融入劇情中。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遊戲本身當年也是風靡全球的經典之作, 而影集可說是幾乎完美重現了遊戲內容, 就不知道之後的第二季會如何呈現了。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延續上一篇遊記, 這篇主講JAXA相關設施的參觀感想, 太空真的是人類科技的前沿。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睽違好久的東京三日遊, 逛了幾個偏科學類的博物館, 預算也是蠻苛薄的。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浦澤直樹的知名作品, 探討人性心理的經典之作, 沒有名字的怪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賽道狂人》不僅是一部賽車電影,更是探討了福特汽車如何在競爭中重塑品牌形象的商業故事。在1960年代,福特為了拯救品牌形象,決定進軍賽車界,面對法拉利的挑戰。這部影片讓我們反思大公司在商業目標與員工福祉之間的平衡。真正的企業應該尊重員工,才能持續取得成功。
我來蹭一下最近很紅的《背著善宰跑》,今天要來分享同事背我跑的故事,沒有愛情,是個喜劇。上篇文章寫到我較少做賽道評估,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不擅長(掩面),但我經歷過一個工作,讓我體悟到賽道與賽場的重要性。 某次因緣際會之下,我意外闖入了一個賽場,氣氛很不一樣,裡頭的人閃耀著光芒,非常吸引我,我
Thumbnail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美國福特公司在著名的賽車比賽「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勝過傳統義大利賽車大廠法拉利的歷史事件;想當然耳,它是一部帶有美國民族主義色彩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兩國在賽車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
Thumbnail
喜歡愛看飛車追逐、挑戰物理極限驚險動作、爆破、跑車極速快感的人,應該都不會錯過《玩命關頭》系列的電影。在各國取景、豪華跑車、酷炫科技、大量的聲光效果加持下,新的作品每每推出之後,就輕易的攻佔各大媒體。而2023年上映的《玩命關頭10》當中,其中一幕隱藏了鮮為人知的投資密碼。
Thumbnail
版主是一名喜愛高強度競技球類運動(羽球、排球),一周運動次數約1-2次,期間約2-3小時,屬於激烈短暫運動型態,平常無重訓、心肺鍛鍊習慣,故非常不擅長有氧、心肺需耐力之活動。本文即將公開自行車菜鳥,從大湖山莊街上風櫃嘴之初體驗。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身為電競選手還需要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畢竟有時還需要隨著遊戲版本的更新做出策略的變化,不斷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這要求電競選手不僅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需要成為不斷進化的生物,因為電競產業的弱肉強食比起一般社會更加瘋狂許多。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Thumbnail
近幾年不論是車行、賽車手、賽車團隊、個人指導者,甚至駕訓班、安駕教練、賽道日協力者或品牌商主辦的教學課程五花八門。 為了避免引起爭議,懶蟲寫一段短註,有緣來到方格子沙龍或RideRace騎車賽車漫畫網站的各位朋友、如果你對上賽道遊玩或對成為賽車手懷抱夢想,請務必看完,謝謝。
Thumbnail
《賽道狂人》不僅是一部賽車電影,更是探討了福特汽車如何在競爭中重塑品牌形象的商業故事。在1960年代,福特為了拯救品牌形象,決定進軍賽車界,面對法拉利的挑戰。這部影片讓我們反思大公司在商業目標與員工福祉之間的平衡。真正的企業應該尊重員工,才能持續取得成功。
我來蹭一下最近很紅的《背著善宰跑》,今天要來分享同事背我跑的故事,沒有愛情,是個喜劇。上篇文章寫到我較少做賽道評估,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不擅長(掩面),但我經歷過一個工作,讓我體悟到賽道與賽場的重要性。 某次因緣際會之下,我意外闖入了一個賽場,氣氛很不一樣,裡頭的人閃耀著光芒,非常吸引我,我
Thumbnail
《賽道狂人》講述的是美國福特公司在著名的賽車比賽「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勝過傳統義大利賽車大廠法拉利的歷史事件;想當然耳,它是一部帶有美國民族主義色彩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也呈現出兩國在賽車這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
Thumbnail
喜歡愛看飛車追逐、挑戰物理極限驚險動作、爆破、跑車極速快感的人,應該都不會錯過《玩命關頭》系列的電影。在各國取景、豪華跑車、酷炫科技、大量的聲光效果加持下,新的作品每每推出之後,就輕易的攻佔各大媒體。而2023年上映的《玩命關頭10》當中,其中一幕隱藏了鮮為人知的投資密碼。
Thumbnail
版主是一名喜愛高強度競技球類運動(羽球、排球),一周運動次數約1-2次,期間約2-3小時,屬於激烈短暫運動型態,平常無重訓、心肺鍛鍊習慣,故非常不擅長有氧、心肺需耐力之活動。本文即將公開自行車菜鳥,從大湖山莊街上風櫃嘴之初體驗。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身為電競選手還需要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畢竟有時還需要隨著遊戲版本的更新做出策略的變化,不斷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這要求電競選手不僅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他們需要成為不斷進化的生物,因為電競產業的弱肉強食比起一般社會更加瘋狂許多。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Thumbnail
近幾年不論是車行、賽車手、賽車團隊、個人指導者,甚至駕訓班、安駕教練、賽道日協力者或品牌商主辦的教學課程五花八門。 為了避免引起爭議,懶蟲寫一段短註,有緣來到方格子沙龍或RideRace騎車賽車漫畫網站的各位朋友、如果你對上賽道遊玩或對成為賽車手懷抱夢想,請務必看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