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上乘地鐵,列車埋站,人們爭先恐後進入車卡。唯獨一個穿著長袍的印巴裔人士,慢吞吞步向車門,毫不心急。儘管關門聲「嘟嘟」作響,可這個仁兄仍慢條斯理,對門屏上的黃燈視若無睹。望著這一幕,猜想全車廂的乘客一定暗罵:「死阿差,就等緊你一個,快點好不好?」

我也是一個性急的人。長期以來,一直視時間如金錢。走路快,做事快,一心一意追求快。游泳時,以趕超別人為樂;騎單車,也以超越前者為目標。去深圳搭火車,一到站也是三步併兩步地走在首位,因為我知道,落在後面的人一會兒在關卡前會排起長長的人龍。

家人一直規勸:「年紀大了,悠著點吧,快了易出事。」這些道理我都懂,但聽完就是束之高閣。於我而言,越是年紀大,人生所餘時間越是無多,越是要以「多快好省」來爭取更多的時間。比如說,本文就是站在地鐵車廂裡寫的,別人乘客用來打嗑睡或滑手機的一個鐘,我用它來寫作,多麼划得來。

上帝賜予每個人一天24小時,我卻從祂那裡每日悄悄偷了一個鐘。某種意義來說,我比別人每個月多活一天,不亦快哉?

想到人生竟可以如此賺來,睡夢中也會笑醒。

    avatar-img
    5會員
    242內容數
    中國的文革浩劫,眨眼五十年過去了。片言隻語的回憶回顧和緬懷,既可以紓緩我們的心結,又可以教育啟發我們的後代,防止悲劇重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葛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讀王世襄先生的回憶錄,談起「蛐蛐文化」在今日上海的走樣和式微,想起兒時在弄堂看人鬥蟋蟀的軼事。 每年的夏末秋初,是人們玩蟋蟀最上癮的日子。無聊時,我愛趴在後樓的窗口,看石庫門的街坊鄰居各式各樣的活動。當看到19號的德圓幾兄弟手捧四五個蟋蟀盆走出家門時,我會立即衝下樓,因為知道一場精彩表演即將開
    近日讀王世襄先生的回憶錄,談起「蛐蛐文化」在今日上海的走樣和式微,想起兒時在弄堂看人鬥蟋蟀的軼事。 每年的夏末秋初,是人們玩蟋蟀最上癮的日子。無聊時,我愛趴在後樓的窗口,看石庫門的街坊鄰居各式各樣的活動。當看到19號的德圓幾兄弟手捧四五個蟋蟀盆走出家門時,我會立即衝下樓,因為知道一場精彩表演即將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百貨公司的開門時間是十點,但我的一天從七點就開始了。從江南搭地鐵到東大門,剛好一個小時。我總是擠進車廂,站在角落裡,戴著耳機,假裝自己融入了這個城市的日常。地鐵窗玻璃映出那些平靜的面孔,看起來和我的一樣毫無波瀾,可只有我知道,內心深處像有一根弦,被拉得緊緊的,時刻要斷卻又一直撐著。
    Thumbnail
    近期Threads的爆紅讓我開始看見同溫層外的人們如何生活,令我最意外的其中一個串文是在討論「超過一分鐘已經算長影音了」這件事,去年末開始短影音噴發式崛起,大批人們跟上這股浪潮拍攝起各式影音主題,從修水管到餐廳、髮廊、藝術家都開始經營自媒體。 快節奏時代來襲到底我們需要精進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更好存活
    Thumbnail
    作者以香港人效率高聞名為開頭,並分享了她在泰國回程的飛機旅程經歷。作者吐槽了飛機上沒有頭枕,以及餐點時間安排不合理,並表達了對長途飛行的疲憊。
    現在站在車廂內的乘客,超過半數也是望着自己手機的螢幕⋯⋯,但最叫我希奇的卻有為數不少的乘客會在手機營光幕面不斷掃不斷掃,就是看社交媒體上人家放上的動態和短片,若果有有趣的便停留兩三秒看看,但大多數人都是手指不斷滑動又滑動,好幾分鐘也沒有那個片段能讓他們留心觀看多幾秒⋯⋯
    Thumbnail
    雖說早已習慣都市的車水馬龍,但那也不能說是習慣,而是日常;自出生以來就不斷地跟時間奔跑著,公車要追不上了,捷運要開走了,不斷地與之來往,從來都不是我還有多少時間,而是我剩下多少時間。
    我目前的住處坐公車到UCLA大約要花20分鐘。 洛杉磯公車班次沒有像台北那麼密集,沒那麼準時, 公車上更會有各種流浪漢。 從家裡出發,等待公車,坐公車,抵達辦公室, 一路上約有40-50分鐘。 如果是你,會怎麼利用這40-50分鐘呢?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
    Thumbnail
    在車站,人來人往,每個人踩著匆忙的步伐。每個行人、每個乘客都有著自己奔波於此車站的故事。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情感的地方。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所以步調不一致。--走自己的步伐,快慢都很好,到達目的地了,再來看時間為你留下了誰。> 前幾天下樓幫家人開門,轉開門鎖我就咻咻咻的往樓上跑。 「啊你不等我喔?」 「等你幹麼?你要去二樓吃飯,我要去三樓工作!」 人生哲學來自生活大小事。
    11/10/2014 分秒必爭   我喜歡和時間競賽的工作。 這份工作,腎上線素不是分泌,簡直用噴的了。 在分分秒秒之間,我在行程和時間中賽跑著。   早上起床,直到再回到另一張床上。 無時無刻不計算著時間與行程之間的幾何關係。   這當中,司機先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行
    這裡的人都走的好慢,我起初常常走路時幡然發覺周遭的人都仿佛在退後。於是我才開始提醒自己,還是從著這裡的生活節奏吧。「趕住去死咩」。 這裡的街上也比香港冷清,大概十時左右便只剩數個不緊不慢地遊蕩的老人。 此時走到街上,我會想起與妳並肩在昏黃街燈下悠悠散步的日子。 那時的我會故意放慢腳
    Thumbnail
    百貨公司的開門時間是十點,但我的一天從七點就開始了。從江南搭地鐵到東大門,剛好一個小時。我總是擠進車廂,站在角落裡,戴著耳機,假裝自己融入了這個城市的日常。地鐵窗玻璃映出那些平靜的面孔,看起來和我的一樣毫無波瀾,可只有我知道,內心深處像有一根弦,被拉得緊緊的,時刻要斷卻又一直撐著。
    Thumbnail
    近期Threads的爆紅讓我開始看見同溫層外的人們如何生活,令我最意外的其中一個串文是在討論「超過一分鐘已經算長影音了」這件事,去年末開始短影音噴發式崛起,大批人們跟上這股浪潮拍攝起各式影音主題,從修水管到餐廳、髮廊、藝術家都開始經營自媒體。 快節奏時代來襲到底我們需要精進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更好存活
    Thumbnail
    作者以香港人效率高聞名為開頭,並分享了她在泰國回程的飛機旅程經歷。作者吐槽了飛機上沒有頭枕,以及餐點時間安排不合理,並表達了對長途飛行的疲憊。
    現在站在車廂內的乘客,超過半數也是望着自己手機的螢幕⋯⋯,但最叫我希奇的卻有為數不少的乘客會在手機營光幕面不斷掃不斷掃,就是看社交媒體上人家放上的動態和短片,若果有有趣的便停留兩三秒看看,但大多數人都是手指不斷滑動又滑動,好幾分鐘也沒有那個片段能讓他們留心觀看多幾秒⋯⋯
    Thumbnail
    雖說早已習慣都市的車水馬龍,但那也不能說是習慣,而是日常;自出生以來就不斷地跟時間奔跑著,公車要追不上了,捷運要開走了,不斷地與之來往,從來都不是我還有多少時間,而是我剩下多少時間。
    我目前的住處坐公車到UCLA大約要花20分鐘。 洛杉磯公車班次沒有像台北那麼密集,沒那麼準時, 公車上更會有各種流浪漢。 從家裡出發,等待公車,坐公車,抵達辦公室, 一路上約有40-50分鐘。 如果是你,會怎麼利用這40-50分鐘呢? 在等待公車的3-10分鐘,我
    Thumbnail
    在車站,人來人往,每個人踩著匆忙的步伐。每個行人、每個乘客都有著自己奔波於此車站的故事。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情感的地方。
    Thumbnail
    <我們的目標不一樣,所以步調不一致。--走自己的步伐,快慢都很好,到達目的地了,再來看時間為你留下了誰。> 前幾天下樓幫家人開門,轉開門鎖我就咻咻咻的往樓上跑。 「啊你不等我喔?」 「等你幹麼?你要去二樓吃飯,我要去三樓工作!」 人生哲學來自生活大小事。
    11/10/2014 分秒必爭   我喜歡和時間競賽的工作。 這份工作,腎上線素不是分泌,簡直用噴的了。 在分分秒秒之間,我在行程和時間中賽跑著。   早上起床,直到再回到另一張床上。 無時無刻不計算著時間與行程之間的幾何關係。   這當中,司機先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行
    這裡的人都走的好慢,我起初常常走路時幡然發覺周遭的人都仿佛在退後。於是我才開始提醒自己,還是從著這裡的生活節奏吧。「趕住去死咩」。 這裡的街上也比香港冷清,大概十時左右便只剩數個不緊不慢地遊蕩的老人。 此時走到街上,我會想起與妳並肩在昏黃街燈下悠悠散步的日子。 那時的我會故意放慢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