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台灣真的有夠潮濕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未來還要設計什麼?

本來在找資料,找到一半這想法不知道為什麼就忽然跑出來。這想法之前也有稍微在意過,但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所以沒有很深入思考。但今天對這問題產生其他想法。

現今各種設計,平面、網頁、包裝、產品、建築等等,各式各樣的設計其實已經算蠻完善。我所謂的「完善」是指,這世界的設計好像發展到一個極限,不管是規則、步驟、項目等等。

比如說「椅子」這個東西。現在椅子發展出各種符合人體工學、又輕又牢固的材質、方便收納等等的功能。未來的椅子,還會有更多變化嗎?還會有什麼十分跨時代、震撼世界的設計出現嗎?另一個例子,電玩這種東西。當然電玩除了視覺上的發展,還有其他的人類感知能力比如觸覺、嗅覺等可以發展。但現階段,電玩視覺的發展..好像差不多了?現在有很多電玩畫面十分擬真,擬真到讓我覺得這應該就是最頂了吧?當然在畫面上要繼續加強也是可以,但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吧?跟其他設計一樣,整體應該已經成形,剩下的只剩細節加強。

比如像素類型的電玩和完全3D擬真的電玩,這兩者的發展真的可以非常明確地分出來。而像素發展到3D擬真,我覺得是可預知的,就像繪圖的超寫實主義一樣,以極高的精確度和細節來呈現物體。但在這之後…我不知道除了超擬真...在這之後還會有甚麼東西可以發展。

當然除了超擬真還有其他發展可能,如超現實、抽象等等各種不同風格,某方面也是跟藝術風格一樣,我覺得藝術風格跟電玩視覺呈現的發展方向…好像差不多?

ㄜ…有點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剛忽然想到,「文化發展」這東西好像不是一瞬間就完成的事,而是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才知道這個階段的文化是長什麼樣子。比如歷史上不同國家、時間、地點等都有不同的文化。

講回來設計的發展…,好像不是到一個極限,而是像上面講的,文化發展需要時間。雖然現在可能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但每個人都還在想「還可以做什麼」,所以隨著時間的前進,很多人去嘗試那些還可以做什麼的事,這些東西累積下來,就變成「未來還可以做的設計」。

所以好像不是現在設計已經到一個極限,而是現在還沒看到。

恩…應該說未來是不可預知的?

恩..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在寫什麼..。


禮讓行人

前陣子台灣通過「汽機車必須禮讓行人」這個法案,一開始看到還沒覺得怎麼樣,但實際上路…真的很有感..。

過去是「行人讓汽機車」的時代,有時會碰到汽機車讓行人,對象通常是行動不便、老年、孕婦、小孩等等。而且過去我對「行人讓汽機車」這個觀念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並不會有「它應該要讓我才對」這種想法。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在倡導「以人為本的交通」,在看了各種資訊,開始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對台灣交通有點失望。

怎麼好像要開始寫一些廢話...。

總之前陣子通過汽機車禮讓行人,說不禮讓會罰款什麼的。一開始我想說:「這真的有用嗎..?應該還是會有人不去理那個法案吧?」。結果實際在路上走,絕大多數的汽機車還真的開始禮讓行人了!

我驚訝的是「快速轉換」這件事。因為前一天還在行人讓汽機車,而隔天就立馬變成汽機車讓行人,這轉換快到讓我覺得「行人讓汽機車」這歷史好像不存在一樣,好像一直以來都是汽機車讓行人…。因為這種習慣..應該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改過來的吧?

當然還是有遇到一些沒有讓的,但絕大多數都會讓…。

簡單來說就是那個「快速轉換」讓我想要紀錄這件事。


有關「付費看內容」的功能

恩..我討厭這種功能,但我認知這種功能存在的原因。

創作者需要生存,創作者需要錢。平台經營要錢。使用者付費。用金錢換取一個整理過、獨特、有趣、有意義的知識。這一切都看似合理,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我覺得「知識」這種東西應該要無價才對。

現在這個世界貧富會如此不均,很大的原因是富人掌握龐大的、窮人無法取得的知識。而富人會再利用這些知識來去賺更多的錢,或賺取窮人的錢。當然可能某個時刻,窮人取得了富人的知識,而稍為的,變得一點點富有,但這時候的富人,因為超前掌握的知識,就算窮人有所成長,富人早就超前到完全無法追上的地步。

或許到這邊可以說我是社會主義,群體利益大於個體利益等等。但我真的覺得,也沒辦法接受,知道某個知識可以幫助很多人,而今天選擇用金錢來區分誰有資格取得這項知識,誰沒有資格取得這項知識。

不要說知識能幫助人類這種族什麼的這種太過遠大的理念,知識可以幫助一個人,不管從什麼方面幫助他。如果能幫助到另一個人,這有什麼理由不去做?

當然我知道生存要錢,或是我辛辛苦苦做了這些整理、研究等等,就這樣...無償的放到世界?我還要不要過生活?我不是在做慈善欸?

我知道這些問題的存在,我沒有說我有解決方法,只是…覺得「付費看內容」這功能…有點怪怪的。某一個時刻的我有想到一個十分理想的解決方法,就是讓觀看者免費看內容,再依個人能力支付金額。這方法真的..太過理想,之前有看到個數據就是用這種方法,統計多少人會付錢。實際多少忘了,只記得好像不到10%的人會付錢。

這讓我想到最近很紅的「訂閱」功能。某方面來說就是這種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免費看內容,而如果想要支持創作者,可以再用訂閱的方式。但訂閱者..和免費觀看者看到的內容都一樣?或許就會有人想:「那我幹嘛還要花錢?」。所以在這之後,有些頻道或創作者就會再推出「僅限訂閱者觀看」的內容。

但這不就又是把「知識鎖起來」了嗎?

我覺得目標應該是「知識是免費的,同時又可以讓創作者生存。」

恩…感覺會越寫越多…,再多想一下好了。


男廁

實在是受夠了!

這件事真的很常發生,幾乎到哪都會看到,每次看到也都覺得很煩,但每次走出男廁就忘記這件事...。終於在前幾天把這個想法記錄下來…。

各位男性朋友們,到底為何每次上廁所,小便斗下方總是一定會有一灘不知道是什麼的液體阿?尤其是捷運站的廁所,我的天啊,總是會有一位清潔阿姨在旁邊待命,總是有一台吹風機在吹地板…。

小便斗就已經設計這麼大了,而且也都有警示語說「請往前一步」,到底為何還會有人灑出來阿?

真的有夠受不了,膀胱不夠力就往前一步阿,就這樣灑在地上到底是在幹嘛..。

有段時間我就在想男生的小便斗要如何設計,才能讓地板是乾淨的…?

老實說這問題真的超難解決,因為上面有提到,小便斗就已經設計這麼大了,還是沒有用欸,所以問題到底是出在哪?

HOW?WHY?


raw-image
avatar-img
11會員
183內容數
日常 / 心得 / 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yi 的其他內容
稍微解釋一下好了
為什麼要生小孩 / 父母的責任 / 什麼是大人
內心聲音 / 資訊節食 / 困難的對話 / WE OTSIDE
很快的記錄一下。
結婚和交往的差別?/ 戀愛是否能系統化學習?/ 男女間是否有純友誼?/ 交往因素優先順序為何?
稍微解釋一下好了
為什麼要生小孩 / 父母的責任 / 什麼是大人
內心聲音 / 資訊節食 / 困難的對話 / WE OTSIDE
很快的記錄一下。
結婚和交往的差別?/ 戀愛是否能系統化學習?/ 男女間是否有純友誼?/ 交往因素優先順序為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剛剛看新聞說有街頭藝人在抱怨打賞只給60元小費不如不要給! 這世界怎麼越來越不美好了? 以前我在桃勤推輪椅時規定可以收小費! 有些旅客真的也會給我零錢! 但我零錢也會收! 因為零錢也是錢! 但我有些同事很有骨氣堅持不收零錢! 因為覺得給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請訂閱【飛火米】YouTube頻道!謝謝大家! 剛剛看新聞說有街頭藝人在抱怨打賞只給60元小費不如不要給! 這世界怎麼越來越不美好了? 以前我在桃勤推輪椅時規定可以收小費! 有些旅客真的也會給我零錢! 但我零錢也會收! 因為零錢也是錢! 但我有些同事很有骨氣堅持不收零錢! 因為覺得給
Thumbnail
在商業裡,面對不同的受眾人,必須思考如何讓產品達到不同的人群,更需要考慮市場競爭、符合法規等課題。
Thumbnail
科技現代化的今日,上餐廳都有機器人帶位和點餐,想喝一杯咖啡,機器人也能為我們結帳、煮咖啡和打包。精簡人力的美意是節省成本增加效率,可是原本美好的人情往來就有可能因此消失,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越冷漠。 大城市進步,而在鄉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依然深度連結,雖然沒有大城市方便,公車尖峰時刻一小時一
Thumbnail
臺灣最近被批評成行人地獄,引起了許多抗議。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觀念錯誤。他強調人在道路上是最重要、最大的,並呼籲各種交通工具都必須禮讓行人。最後,他支持最近的交通法規修改,強調行人路權優先。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這篇談「重劃區的價值」,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都更緩慢,現在有「危老」,可能腳步還快那麼一丟丟,但是依然是牛步進行。市區房子就是老公寓、亂停的摩托車、拉得亂七八糟的電線⋯⋯ 「台灣人還要忍受這樣的環境多久?」 板橋算好的了,中永和更擁擠,有些巷子窄到火災都不知道怎麼救
Thumbnail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活明白, 特別是許多發達國家, 工作半年,玩半年, 車子能開就可, 房子租或買都無所謂, 特別是疫情過後, 覺得人生短短幾十年, 可不是給貸款做牛做馬. 也不是給老闆賣命, 更不是來受罪受累的. 大家開始意識到享受生活的重要, 感受人生, 為自己而活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