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弘逾2千萬策略投資上頂:全球首創dMRI結合AI腦齡檢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全球趨勢與狀況

  1. 全球失智症患者人數:失智症是一種腦神經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2019年全球失智症患者多達5千萬名,平均每3秒就新增1名確診患者。台灣權威神經內科醫生曾說,確診後8到10年的治療期間花費的醫療費用,大約是1300萬元。台灣的情況顯示出失智症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龐大的負擔。然而,失智症造成的負擔不只是醫療費用,還包含照顧者的心力、社會成本、經濟上的損失,因為多數失智症患者的子女可能需要辭去自己的工作,全心照顧罹患失智症的家人。
  2. 失智症類型:失智症有多種類型,其中阿茲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見的類型,佔患者的大多數。其他常見的失智症包括額葉失智症、額葉額頂失智症、李氏體失智症等。
  3. 地區分佈:失智症在全球各地都存在,但在一些地區,如北美、歐洲和亞洲,報告的案例數較多。預計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在發展中國家將變得更為普遍。
  4. 社會成本:失智症對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社會成本。它需要長期護理和醫療保健,對家庭和醫療體系產生壓力。
  5. 科研和治療:由於失智症的複雜性,科學家和醫學界一直在致力於研究和治療。雖然目前還沒有治愈失智症的方法,但一些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管理症狀。
  6. 提高認識:許多國家和組織都積極提高對失智症的認識,以推動早期檢測和干預措施,以及支持患者和家庭。


失智症的診斷:目前,失智症的確診主要是透過行為量表的分數作為診斷依據,往往在確診時,患者就已經進入不可逆的認知退化階段。由於有效治療失智症的方法尚未問世,再加上只能以預防和延緩發生的方式應對,因此,及早診斷並規劃治療對策更顯得重要。


醫學研究已知,失智症的潛伏期可能會長達20年以上,一旦有症狀確診之後,就進入不可逆的退化過程,且過去三十年來治療失智症的新藥開發幾乎都失敗,因此現在無論臨床或先進醫學研究都建議,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人士,例如有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現象或具家族病史者,借鏡預防醫學的成功經驗,在出現失智前兆前就積極介入改善,以避免認知功能嚴重退化。國外已有隨機臨床研究證實,早期介入(抗高血壓飲食搭配有氧運動,加上醫護人員追蹤管理),能夠有效地改善或延緩失智症。


目前檢測方式有:

  • State Examination(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以及其他各種測試和問卷。
  • 身體檢查:失智症檢測通常包括對身體健康狀況的評估,因為某些身體疾病(例如甲狀腺問題或維生素缺乏)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 家庭史和病歷:醫生通常會詢問患者的家庭史和醫療病歷,以確定是否存在潛在的遺傳風險或其他可能導致失智症的因素。
  • 神經影像學檢查:一些高度先進的檢測方法使用神經影像學技術,如MRI或PET掃描,以檢測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與失智症相關。
  • 行為評估:失智症的診斷通常也包括對患者行為和心理狀態的評估,以檢測可能的認知和情感問題。

人類的大腦相當複雜,估計有超過一千億個神經元和更高倍數的神經纖維束,想要完整分析結構實非易事。台灣有一家新創:上頂醫學科技,即鎖定失智症早期診斷的這項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於2017年12月成立,致力於失智症早期診斷,他們開發的技術結合了腦部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機器學習和雲端運算,提供了以下重要功能和優勢:

  1. 失智症早期診斷: 上頂透過綜合分析腦神經纖維束結構,能評估個案的腦神經是否比同年齡正常人來得退化,更提供三大面向8項與失智症攸關的認知功能評估報告,提前在尚無症狀之時,及早預測失智風險。腦神經年齡評估檢測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操作簡便性和準確性。該技術通過MRI掃描大腦影像,然後利用AI數據分析大腦白質結構以及與失智症相關的認知功能網絡,包括長短期記憶、高階認知和接收反應等八項因素,以計算大腦的年齡。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檢測過程只需15分鐘,因此非常方便且節省時間,有助於提供客觀且準確的失智症評估。
  2. 非侵入性檢測: 以臺灣大學醫學院技術移轉腦部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及雲端運算技術,打造出一套非侵入式的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tractography),提供以腦神經年齡為指標評量腦部退化程度的服務,目前將市場鎖定在45歲以上的亞健康族群。這項技術是非侵入性的,通過分析磁振造影醫學影像數據,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質或進行手術。這使得更多人可以受益於這種檢測,而不必擔心風險或不適。
  3. 專利申請核准:腦神經年齡評估檢測技術的可靠性和效用已得到美國FDA的核准,並獲得了專利申請的批准。此外,這項技術也在2022年6月取得了台灣TFDA的上市許可,這意味著它已經可以在台灣使用,為這個老齡化社會中早期無失智症症狀的個體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
  4. 多維度評估: 上頂提供三大面向8項與失智症攸關的認知功能評估報告。這包括各種認知功能,如長期記憶、高階認知等,能夠有更全面的評估
  5. 臨床醫學意義: 技術經過國外臨床資料庫訓練,可以準確區分正常人、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智症患者。對於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能夠在早期階段即進行介入
  6. 應用潛力: 這項技術有望應用於失智症新藥和醫療器材的開發,並對臨床醫學產生深遠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客觀和準確的方式來評估大腦健康,並在早期介入和治療方面提供了有價值的訊息。

本次,盛弘醫藥公司(股票代號:8403)投注資金於醫療AI,宣布投資上頂醫學科技,完成對 pre-B 輪的策略投資,對上頂持股比率約9.71%,並取得一席董事,使其能夠參與並影響上頂醫學的未來發展方向。上頂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曾文毅指出,台灣人口急速老化,再加上少子化,國家生產力會急速下降,如何善用銀髮族的智慧與經驗補足此缺口是當務之急,運用發展快速的 AI 腦齡檢測正是衡量腦健康的最佳工具。

盛弘透過建構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和健康照護的生態系統,積極支援醫療機構提升競爭力,同時發揮資源整合的關鍵角色,形成了敏盛醫療體系的精準大健康生態系統。盛弘強調,AI智慧醫療在醫學領域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醫療品質,並將持續整合生醫新創公司的資源,以拓展智慧醫療服務。盛弘董事長楊弘仁表示,上頂研發最先進人工智慧預測腦齡及失智風險管理,提供快速、非侵入式的溫和檢查,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完成所有檢查流程,未來將透過旗下哈佛健診及躍獅連鎖藥局體系,推廣腦齡檢測及逆轉工程。


參考資料: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7452532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PU,既能支援大規模人工智慧計算,現在也能夠支援一些量子軟體,各家公司都在密切關注這個發展趨勢。 GPU已經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格局,現在也準備投身量子計算領域,儘管量子技術尚未成熟,但許多公司已經找到可以在與人工智慧相同的晶片上,運行複雜的量子演算法。近年來,由於GPU和其他先進晶片提供的計算
GPU,既能支援大規模人工智慧計算,現在也能夠支援一些量子軟體,各家公司都在密切關注這個發展趨勢。 GPU已經改變了人工智慧的格局,現在也準備投身量子計算領域,儘管量子技術尚未成熟,但許多公司已經找到可以在與人工智慧相同的晶片上,運行複雜的量子演算法。近年來,由於GPU和其他先進晶片提供的計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已成為全球健康議題之一。不僅老年人受其影響,失智症年輕化的趨勢更令人關注。根據資料顯示,台灣目前有將近30萬失智人口,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數字在未來40年內可能翻倍至約88萬人。腦年齡偏老往往是腦部健康亮起的警示燈...
Thumbnail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如何為失智症患者提供有效的照護,成為家庭和專業照護者面臨的重要挑戰。在2024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專家常靜榮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的失智症照護方法與策略,旨在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本文將根據她的分享,探討從識別早期失智症症狀到非藥物治療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在全球迅速高齡化的背景下,失智症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健康挑戰。台灣的樂齡智造科技公司開發的「LTPA失智症精準訓練方案」,在新加坡的第12屆亞太創新照顧比賽中入圍年度最佳失智症創新技術獎,為全球老年人口提供了一線希望。延伸閱讀 : 台灣之光!樂齡智造入圍新加坡失智症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根據以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民國110年12月底的數據,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 %,亦即在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人口老齡化,失智症已成為全球健康議題之一。不僅老年人受其影響,失智症年輕化的趨勢更令人關注。根據資料顯示,台灣目前有將近30萬失智人口,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數字在未來40年內可能翻倍至約88萬人。腦年齡偏老往往是腦部健康亮起的警示燈...
Thumbnail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如何為失智症患者提供有效的照護,成為家庭和專業照護者面臨的重要挑戰。在2024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專家常靜榮提出了一系列實用的失智症照護方法與策略,旨在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品質。本文將根據她的分享,探討從識別早期失智症症狀到非藥物治療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在全球迅速高齡化的背景下,失智症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健康挑戰。台灣的樂齡智造科技公司開發的「LTPA失智症精準訓練方案」,在新加坡的第12屆亞太創新照顧比賽中入圍年度最佳失智症創新技術獎,為全球老年人口提供了一線希望。延伸閱讀 : 台灣之光!樂齡智造入圍新加坡失智症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預計到 2030 年,全球會有 7800 萬人患上腦退化症(Dementia)。由於失智症無法靠藥物治癒, 因次科學家相當鼓勵高齡長輩以手部運動的方式來保持腦部健康。日前澳洲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推動一項[編織大腦]的計畫,來鼓勵高齡長輩動
根據以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民國110年12月底的數據,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 %,亦即在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