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v參加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 線上會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 線上會議

每天來點布農語啊!2023/3/3發文

因為|空拍機上帝視角發言?片面置喙,部落回應那篇貼文而被邀請來參加線上會議,但因為前面耆老和學者跟研究生都已經針對泰雅族文化和鎮西堡部落有很深入的專業跟報告,到了我這一段,我直接從我如何用自媒體做社會對話接下去講…mama 老師 對不起 我很跳)…

但針對外界應有哪些態度,前陣子我回去和家人討論,聽了很多他們身在部落的感受,覺得這些還是該有的立場:

  • 1.尊重當地主體性,率先聽取當地族人的想法和文史觀生態知識和生活歷史。
  • 2.為了不成為傲慢的外人,要做很多功課。發一個文,之前要想到是不是侵害了在地人的話語權和詮釋權。
  • 3.恣意拍攝和評論人家的土地,很不禮貌,不然你家也讓我們拍然後讓我們評論。
  • (我回部落聊到這件事,大家都開玩笑說以後看到空拍機就打下來)(⋯呃可能不是開玩笑)
  • 4.並不是你問問題,族人就一定要回答,因為你問到的可能是敏感或創傷議題,或者你問的方式沒有禮貌。
  • 5.身為外來者,友善交流的第一步應該是拿出誠意,先有所付出,不要期待「原住民就是很友善」而予取予求。
  • 6.要注意霸權的問題,例如:在都市開一個會議感覺很風光很簡單,但族人要親自出席卻是得翻山越嶺過來。
  • 7.科學和現代知識與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和環境智慧不是互相衝突牴觸,而是可以對話合作與整理的,這是現在各族群知識研究中心如火如荼聯合各部落與專家學者在做的事情,把曾經被誤以為零散的傳統知識建構為完整能為外人所認知學習的的體系,而且帶來各種越在地越具多元視野的跨域對話增加知識等意義,比如說防災和生態保育。(劃重點!)

另外想到歡迎補充。



|空拍機上帝視角發言?片面置喙,部落回應

(粉專「每天來點布農語啊!」2023/2/23貼文)

raw-image


泰雅族鎮西堡部落(cinsbu)長期推動和保護部落永續經營和有機農作,確實幫助在地發展。在地一對兄弟以此堅持,備受當地族人敬重,兩人已是耆老。

一名常常用空拍機拍山林的蔡姓學者,拍了當地山上的梯田照片,即用自己主觀視角在個人臉書發表以司馬庫斯對比鎮西堡兩個部落之「開發利用」的「感慨」。

蔡姓學者貼文:https://reurl.cc/OVXKQA

前述兄弟之一Ataw Yupas,即以在地當事者身分,以臉書貼文回應澄清,指出該學者的片面之詞是簡化脈絡,也傷害了部落工作的形象

:「⋯冬季下霜之後,呈現的是農場週邊的草會乾枯,樹會落葉,從空中拍攝下來顏色會呈黃褐色,這是每年四季的循環,所以這叫做『冬季』。特定區域計畫之後,水保局長官也很認真,所有農耕地都是農牧用地,沒有所謂的超限利用,請您們上山看看,再麻煩您們來指教或指出哪一塊地有超限利用問題,部落願意受教,但如果沒有請您們向部落道歉。這件事情我們會記錄在部落歷史裡面,讓下一代了解強勢文化的不尊重及掠奪的心態。」-Ataw Yupas

而該名學者在耆老回應、受網友輿論指教後,下篇貼文是:

「反正只要是漢人(400年前以後來台灣)的開發就是罪大惡極,而對原住民的開發連一點感慨也不行?就要被批判、被惡意扭曲。沒有公民意識和是非判斷能力的社會,族群對立和仇恨不就是這樣在撕裂台灣嗎?」

⋯⋯以上。

補充資料:

▲報導者:泰雅族兄弟的接力奮戰:如何用永續精神守護鎮西堡(Atung Yupas 、Ataw Yupas)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riginal-reserve......

▲Yapit Tali(鎮西堡在地工作者)回應:

https://reurl.cc/o09NvV

▲林益仁教授回應:

https://reurl.cc/eXEDZR

▲播客「Umav如何了」:ㄧ談傳統領域你就覺得等於叫非原住民跳海,怎麼討論事情啦,你是酸民嗎?https://reurl.cc/1egNzY

avatar-img
41會員
115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問『家』給你什麼感覺?」 阿德老師是這系列訪談中第一個搶先主持人提問的來賓! 談到其中一部紀錄片的時候,「啊,導演本來是要拍我」「拍你?!」 (所以某部片本來差點變阿德傳的意思)施永德DJ Hatfield教授,既是人類學者,也是一個研究聲音景觀(Soundscapes)的藝術工作者。
「音樂就是有組織的聲音,聲音就是單純,當變成某一種組織,不管是跳舞的人的組織,或者我身為聽者用我的方式去組織它,它就會變成音樂。他變成音樂之後,你對他的理解,又更進一步。那我們在接觸各種不同文化一定是這樣子,一層一層慢慢的認識,那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些民族誌電影很棒的地方」
知名的「林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是嘻哈圈的前輩,現在更是清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大家長、中心主任。這一集訪談融合了人類學的專業以及他在音樂圈的豐富涵養,帶來音樂與媒介在影像議題中的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曾經的幽微也不僅僅只會剎那的再現。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I don’t care how you feel, I do care what you think」,知性與感性必須兼備的人類學家,颱風來的時候,都蘭的家斷水斷電四五天,蔡政良老師也還是要熱血上線受訪錄製播客!
你曾想過影視與民族的關係?視覺與人類的關係?有一種革命是,曾經總是被拍攝那一方,有一天也開始拿起鏡頭⋯⋯讓2023年TIEFF主席的藍美華老師,來跟大家好好解說拍攝民族誌電影與設立影展的深遠意義。也再次紀念胡台麗老師為臺灣的民族誌影像工作帶來的貢獻與啟發。
「請問『家』給你什麼感覺?」 阿德老師是這系列訪談中第一個搶先主持人提問的來賓! 談到其中一部紀錄片的時候,「啊,導演本來是要拍我」「拍你?!」 (所以某部片本來差點變阿德傳的意思)施永德DJ Hatfield教授,既是人類學者,也是一個研究聲音景觀(Soundscapes)的藝術工作者。
「音樂就是有組織的聲音,聲音就是單純,當變成某一種組織,不管是跳舞的人的組織,或者我身為聽者用我的方式去組織它,它就會變成音樂。他變成音樂之後,你對他的理解,又更進一步。那我們在接觸各種不同文化一定是這樣子,一層一層慢慢的認識,那也是為什麼我覺得這些民族誌電影很棒的地方」
知名的「林老師」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是嘻哈圈的前輩,現在更是清華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的大家長、中心主任。這一集訪談融合了人類學的專業以及他在音樂圈的豐富涵養,帶來音樂與媒介在影像議題中的思考。音樂不只是音樂,曾經的幽微也不僅僅只會剎那的再現。
來賓|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宜澤老師用阿美族語喊台呼!好讚! 收聽連結 EP91 李宜澤|追尋身分認同:困惑不是壞事,是動力feat.2023TIEFF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
「I don’t care how you feel, I do care what you think」,知性與感性必須兼備的人類學家,颱風來的時候,都蘭的家斷水斷電四五天,蔡政良老師也還是要熱血上線受訪錄製播客!
你曾想過影視與民族的關係?視覺與人類的關係?有一種革命是,曾經總是被拍攝那一方,有一天也開始拿起鏡頭⋯⋯讓2023年TIEFF主席的藍美華老師,來跟大家好好解說拍攝民族誌電影與設立影展的深遠意義。也再次紀念胡台麗老師為臺灣的民族誌影像工作帶來的貢獻與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台中部落體驗一日遊、原流新創聚落、部落饗宴-探索原味之旅,這是一篇介紹臺中原流新創泰雅族聚落體驗活動的文章,讀者將會瞭解到活動日期、集合地點、活動心得分享以及感受到泰雅族的文化和特色。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在文山社區大學舉辦的「畫筆穿梭Mix多元文化」户外走读活動成功地引導參與者深入探索臺北的東南亞文化聚落。本活動由陳怡瑄和鐘婉綺於5月2日主持,吸引了眾多學員參與。活動路線涵蓋文山區的越南社區,提供了豐富的文化交流和學習機會。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道菜餚都隱藏情感記憶,每次遠行都開啟嶄新視野。走進花蓮縣光復鄉這片豐饒之地──太巴塱(ㄌㄤˇ)部落,和愛吃野菜甚於肉類的熱情阿美族人,學習傳統部落的飲食文化與智慧,一同發現台灣島嶼的迷人風采。沒有什麼事物比「食物」更讓人感受旅行的魅力,不同部落或小鎮有獨特的飲食文化,
Thumbnail
今天行程參訪「噶瑪蘭族語推組織營隊」活動,參與的學生大約有20位。活動在噶瑪蘭文化展示中心舉行,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新社部落。除了美麗的海景,這裡還以香蕉絲工藝而聞名。開場的祭祖儀式pasepaw非常盛重,由當地耆老帶領,我也感受到了祝福的氛圍。預祝接下來兩天營隊順利完成! 趕上了火車對號末班車,到了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台中部落體驗一日遊、原流新創聚落、部落饗宴-探索原味之旅,這是一篇介紹臺中原流新創泰雅族聚落體驗活動的文章,讀者將會瞭解到活動日期、集合地點、活動心得分享以及感受到泰雅族的文化和特色。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尋找縫隙,近身部落 民國76年因為就學離開部落,在回來部落已經是17年的事情。在外工作的後幾年有機會在花蓮、台東從事社區營造工作以及社工工作。17年後這些工作經驗成為我在部落工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民國93年因為父親過世,於是打包行李決定回部落。 當時自己算是部落少數念過大學的知識分子…
Thumbnail
在文山社區大學舉辦的「畫筆穿梭Mix多元文化」户外走读活動成功地引導參與者深入探索臺北的東南亞文化聚落。本活動由陳怡瑄和鐘婉綺於5月2日主持,吸引了眾多學員參與。活動路線涵蓋文山區的越南社區,提供了豐富的文化交流和學習機會。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