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個非常有行動力的人。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 :
我想看甚麼書,就馬上下單,馬上下載閱讀。想學甚麼線上課,了解內容是符合自己所需後,馬上下單開始學習。
然而,為甚麼我想了好久要經營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的社群帳號,我卻遲遲不發表文章呢 ?
為甚麼當遇到需要公開分享的事,卻一直猶豫呢 ?
在我閱讀到IG帳號「每周讀一本書 (sean.reding)」的貼文「為何我們總是想太多做太少」,讓我開始釐清到自己的問題在於甚麼。
其中,對於我來說不外乎就是兩點 :
1.「想太多」,想做的事太多、害怕的太多
2. 以及「容易分心」無法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貼文內提供我們5種解法,並在這5種解法的架構下,我結合了最近藉由閱讀書籍學習到的許多方式、架構、想法來補充說明,具體我們可以怎麼做。
1.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上 :
在實際上,我們可以運用巴菲特提到的 5/25 法則,來幫助我們釐清自己到底最想做甚麼,並協助我們將時間積極運用在這最重要的 5件事上。
2. 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 :
我們可以利用許多現有的方式幫助自己保持正面積極,例如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吸引力法則」、紀錄習慣與成功的「子彈筆記」。
3.不一定凡事都要完美 :
先完成工作,再追求細節。任何事情可以給自己預設一個dead line幫助自己審視何時才能夠算是完成工作,以現階段能達成的最完美來結束工作。
Work smarter, not harder.
4.直接行動 :
先做再調整。
這讓我聯想到書籍「一人公司」的第四章「發展一間不成長的公司」中提及關於事業的最小起始方案,有任何想做的事情,先理出想法的最小執行版本,然後馬上去做。
卡片盒筆記法中也提到,把一個看法偷偷藏起來,等於沒有一樣。要先寫下來,分享出去,才能被看到、被流傳。
超速學習一書中提到的第3點「直截了當」,對於學習也提供了我們許多方式幫助直接行動。
5.化解恐懼
提供兩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降低對未知的恐懼感。
我經常收聽的podcast下一本讀甚麼在 ep.30 也對於「為何我們總是想太多卻做得太少」一書的針對原因與改善方式做探討,以下是我整理下的一些片段。
1.對於龐大資訊的恐慌 :
a. 資訊量過多導致我們容易想東想西
b. 新的資訊反而變成行動的絆腳石
c. 過多資訊量讓我們發散容易、收斂難 ( 可以利用高產出的本事中的框架,解析資訊重點 )
2.因為害怕失敗而擁有消極的想法
3.過於追求完美主義 :
a. 一開始就給自己的標準太高
b. 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不完美
達克曲線 :
面對到處在初學者與專家間的我們,經常因為知道了專家所在的高度,一方面以專家的完美準則要求自己,一方面也因為自己的不足對自己信心低落。
4.拖延、找藉口 :
a. 總是要等到萬事俱備才行動
b. 總是用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來說服自己不行動
c. 超速學習在專心致志章節中提到拖延解法
5. 害怕失敗
1.化繁為簡 :
a. 不要要求太多,一步一步來
( 在這一點,書籍卡片盒筆記法提醒我們「我簡化流程,而非把每個步驟變成新專案」)
b. 不要讓太多資訊干擾自己,有目標的去搜尋資訊
c. 不需要掌握100%的資訊才能夠行動
2.減法思考 :
a. 避免無用的思考
b. 紀錄思考並檢視是否留下思考 ( 亦可利用書籍卡片盒筆記法其中將靈感筆記與文獻筆記,轉換為永久筆記的方式評估 )
3. 正面態度
a. 鉅細靡遺寫下行動的優點、幻想一下期望的成果 ( 訂下目標 ) ( 藉此也能夠使用吸引力法則,具體的想像自己成功的當下模樣,幫助自己朝向那幅畫面前進 )
4.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a.先力求完成,再力求完美
5.立即行動
a. 先從小的目標開始
b. 將年目標拆成月日目標,複雜的計畫拆成數個簡單的步驟,慢慢達成
6.時間管理
a. 找到自己時間的黃金時段,例如清晨無人打擾的時光
b. 定目標時需要設立截止期限,書中建議使用倒數計時 ,來增加緊湊感,進而避免拖延症的產生
7.不要怕困難
a. 遇到挫折先不要內咎、檢討自己或是覺得自己懶惰,有時並不一定是自己的錯
b. 遇到狀況時,先回頭審視自己的困難點在哪裡
歡迎追蹤我的IG與我互動並獲得即時的知識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