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脈絡下的十七世紀台灣:<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歷史的書寫常常是政治的產物,或者說是各種政治觀點互相妥協之後的產物。因此詮釋歷史事件、臧否歷史人物所依據的觀點難以避免是服務政治需求與目的,而未必能真正還原歷史現場的時空情境。尤其是台灣史更是如此。傳統的台灣史其實是中原大陸視角的,在這視角之下,台灣彷彿是大陸的一部分,歷史的書寫重心集中在土地的爭奪上,在這樣的史觀下,我們只會看到誰佔領了台灣,誰又光復了台灣等等,而台灣的海洋與島嶼特性基本上都隱形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陸型文明,鮮少對於島嶼的想像,島嶼之於大陸只是邊緣地帶的延伸。而古典西方起源於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岸島嶼星羅棋布,從聖經時代開始,這裡的人們即已展開航海、商業與貿易,島嶼連結了西亞、埃及與希臘各個城邦,人們視野不受到海岸線的侷限。這是陸地型文明與海洋文明的差異性。

漢字與儒教是漢文化的核心要素,如果以這兩者的影響作為基準,東亞地區應可以稱為是漢文化圈,東亞地區幾乎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響,即使孤懸海外的日本與琉球也早在7世紀(也許更早)即開始受到漢字與其典章的洗禮。不過在東亞地區卻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是一個緊鄰亞洲大陸的大型島嶼,它與亞洲大陸的距離平均僅約180公里,卻始終在這個文化圈的輻輳帶之外,它彷彿是孤立的飛地般存在,遲至17世紀之後才逐漸進入漢文化圈的雷達範圍。這個獨特的島嶼就是我們台灣。而台灣為何如此特別?為何如此緊鄰中國,卻又始終在中國的朝貢體系之外?中國歷史上在17世紀之前鮮少有關於台灣的紀錄,台灣之於大陸始終是個化外之地,是漢人「天下」之外的世界,如果只從大陸視角來看是難以理解這個現象的,只有從島嶼連結的角度與台灣的地理形勢才能明白他背後的原因。

眾所皆知,台灣山高水急,由中央山脈流向台灣海峽的溪流每年夾帶大量土石入海,同時也在岸邊不斷堆積,而沿著西部海岸線若非寬闊的潮間帶就是變動不居的沙洲,因此台灣西部海岸線是變動的,兼且缺乏彎曲岩岸,因此台灣的西岸缺乏良港,任何稍微大型的船隻想要靠近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船隻必須停泊於外海再更換小舟靠近、甚至得涉水穿越沙洲才能登岸。在風帆時代,大陸漁民能靠近、停泊的只有澎湖,台灣島是難以接近的。面相大陸的台灣島西岸,基本上是在連結東亞沿岸港口、大陸外環島嶼的網絡之外的。而台灣與海洋的連結主要是在背離大陸的東岸,從蘭嶼、綠島、台東往北到琉球,往南到巴丹、呂宋。台灣西海岸就彷彿是一個天然屏障,擋住了外來人、事、物的入侵。地理位置雖然在位在自七世紀以來就形成的東亞沿岸到東南亞、西印度次大陸的交通線樞紐,卻始終未能納進這個航線之內。這樣的地理條件與日韓相比,台灣西部原住民因此缺少了外來文化的刺激,沒有諸如佛教、馬匹、文字等傳入,也因緣於這樣特殊地形保護,加之島內河流隔離出的生活圈,早期島嶼的社會型態遂無法向國家型態演化。

以上情況到了十七世紀,隨著地緣因素、氣候、航海技術等改變,台灣的命運也終於要迎來驚天的巨變。十七世紀對於台灣島而言是個改變的年代,而影響島嶼命運的巨大因素將來自於島外。台灣作為一個島嶼其命運與周邊地緣很難不存在強烈的利害關係,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如此。台灣作為一個無國家結構的中大型島嶼,許多世紀以來憑藉天然屏障的緩衝緩解了外部衝擊,始終能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到了十七世紀將首次面臨外來國家武力接觸驟至衝擊,台灣的面貌也將無可避免的劇變。

最早來到台灣的外來國家型武力是荷蘭人、西班牙人,隨之而至的是東亞海商武力鄭成功,最後是清王室。台灣遂被逐步被推向了近代史的舞台。我們如果以傳統的中原史觀看這這一段歷史,就會視為是大陸歷史改朝換代的輪迴上映縮小版。故事與結局幾乎都像是寫好了的劇本。而這樣的視角難免僵化與偏頗,我們將會看不清歷史的關鍵處以及這一段磅礡巨變的時代對於現今島上人們所應有的啟示。

十七世紀初期之時,幾個因素的匯合,導致東亞地區貿易利潤遽升,也吸引各方勢力競逐這塊大餅。首先由於新大陸與日本的白銀豐沛產能,龐大的貨幣供給,形成了一段長時間的經濟繁榮;其次由於朝鮮戰爭,明王室因此與日本交惡,遂斷絕與日本直接貿易,但並不禁止於第三地進行間接貿易。而日本則因國內島原之亂,禁止天主教活動,並驅逐了西葡等天主教國家。長期在歐洲與天主教國家西葡等征戰的新教國家荷蘭,適時掌握了這個機會。荷蘭人進取大員(今安平)無疑是為了取得東亞貿易的一個中繼點,前面所提台灣西岸不利大船靠岸的問題,到了十七世紀荷蘭人終於憑藉其優異的海上航行能力與先進城堡建築工學予以突破。台灣島開始被納進了島嶼網絡之內。當歐洲勢力進入福爾摩沙,歲月靜好數世紀的福爾摩沙島面貌也將劇變,當荷蘭人以武力懾服了平埔族原住民後,荷蘭人在台灣這些作為,這也為後來洶湧的華南移民鋪平了道路。雖然這並非荷蘭人的本意。

除了荷蘭,其他競逐者還包括了東亞地區的海外唐人商業武力,主要是鄭芝龍父子。

荷鄭雙方一直處於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態,鄭氏據點主要在福建安海金廈,鄭芝龍接受明室招安後,彷彿取得貿易專賣權,因此實質上明鄭兩造可視為是政治與經濟上的合作夥伴。明清政權交替之後,鄭芝龍也想嘗試對新的統治者複製他與明室那樣的關係,卻不料被清軍擄至北京。鄭成功繼承鄭氏勢力後,鑒於父親經驗,鄭氏明白他已難再與清室合作。對於像鄭成功這樣的以貿易為生的海外唐人,他最終會意識到,如果要維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變,唯有取得屬於自己的海外根據地,這或許是鄭成功最終排除內部異議,決意孤注一擲攻打大員的原因。

到了十七世紀晚期,國際地緣型態丕變。首先是白銀來源枯竭,中國也久經戰亂,東亞經濟開始進入蕭條期,貿易利潤縮減。而1684年康熙朝做出開海決定後,中日之間已能直接往來,第三地轉口貿易量重要性下降。此時東寧台灣到了鄭氏第三代鄭經掌權,他一心想恢復父祖時期的繁榮貿易榮景,實際上國際大環境早已時不我予。東亞海商活躍的時代已經遠去。鄭經處於父祖的陰影下,無法看清時代的轉折,此時台灣島的經濟命脈正從貿易要轉向農業生產了,而他在此著墨過少,最後東寧鄭氏因為缺糧問題,被迫向清廷投降。台灣島也因此失去的自主性。清廷對於台灣的統治是疏離的,清治200年間,台灣也愈來愈顯現出其於帝國治下的邊陲性。一直到甲午戰後,台灣讓與日本,這個情況才終於改觀。

史前的台灣始終維持著自主性,孤立於東亞世界之外。一直到荷蘭人打開台灣的大門,台灣才開始被納進近、現代史的洪流中,這個囿於當時地緣等因素,帶有妥協意味的商業決策,也意外改變了台灣住民的組成,這也是這本書<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書名的原意,在這個決策之後島嶼的歷史於焉展開,從荷蘭人建立大員之後,原本無國家的島嶼便開啟了國家化的進程,島嶼住民的組成快速改變,不變的是生活在這個島嶼的人民始終都在爭取自己的自主性與獨立性,而這個過程至今仍在持續。

書名: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

作者:鄭維中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主要是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一些閱後的個人獨白與絮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圖由六個故事串連組成,故事的時代背景從19世紀到文明毀滅後的遙遠未來。而閱讀雲圖的過程彷彿是在觀看一場關於小說敘事結構的奇幻演出。大約許多人也會把這部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範疇,或是所謂的meta-fiction。
<耶路撒冷三千年>紀錄一個城市三千年來的浮沉起落歷史。它是一部城市編年史。然而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個城市而已。她同時是亞伯拉罕諸教的聖地,神的城市,人間的天上。因此從遙遠的三千年前大衛王征服此地開始,耶路撒冷就注定將成為世界史的交叉點,諸王夢想佔有的永恆之城,一個以火與劍書寫歷史的城市。
約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一位波蘭裔英國作家,據說他直到二十歲以後才真正學會英文,然而在1998年由美國現代圖書公司、紐約公共圖書館及藍燈書屋合作評選的「20世紀百大英文長篇小說」中,康拉德一人就入選了四本,包括<密探>、<諾斯特羅莫>、<黑暗之心>及<吉姆爺>。
阿露拉宛若那位歷史的天使,她要喚醒遺忘的人,她要喚醒克瓦胡的記憶,他們雖已無可能再回到阿依提島進行靈魂交換的返回以獲得最終的救贖,而那並非救贖唯一之路,只要喚醒了記憶,過去/歷史對於現在就有了意義,生命還會在一次開始,故事可以重來,彌賽亞不必然存在於遙遠的未來,現在也可以是彌賽亞時刻。
在生命演化的長河裡,從無生命時代開始,當出現第一個生命後,生命由單細胞演化到多細胞,而後植物出現,動物出現,一路到智慧生物-----也就是我們-----的出現,在這漫長過程裡,生命的演化不斷遭到挑戰甚至毀滅,但是生命總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頑強存活下來,甚至改造了我們的唯一故鄉地球
回首台灣歷史荷人統治是個重大轉折,沒有荷人統治並引進漢人農人,台灣不會成為漢人生息之地,歷史如果那樣發展,今天大概不會有人說出「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樣的話了。
雲圖由六個故事串連組成,故事的時代背景從19世紀到文明毀滅後的遙遠未來。而閱讀雲圖的過程彷彿是在觀看一場關於小說敘事結構的奇幻演出。大約許多人也會把這部小說歸類為後現代主義的範疇,或是所謂的meta-fiction。
<耶路撒冷三千年>紀錄一個城市三千年來的浮沉起落歷史。它是一部城市編年史。然而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個城市而已。她同時是亞伯拉罕諸教的聖地,神的城市,人間的天上。因此從遙遠的三千年前大衛王征服此地開始,耶路撒冷就注定將成為世界史的交叉點,諸王夢想佔有的永恆之城,一個以火與劍書寫歷史的城市。
約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一位波蘭裔英國作家,據說他直到二十歲以後才真正學會英文,然而在1998年由美國現代圖書公司、紐約公共圖書館及藍燈書屋合作評選的「20世紀百大英文長篇小說」中,康拉德一人就入選了四本,包括<密探>、<諾斯特羅莫>、<黑暗之心>及<吉姆爺>。
阿露拉宛若那位歷史的天使,她要喚醒遺忘的人,她要喚醒克瓦胡的記憶,他們雖已無可能再回到阿依提島進行靈魂交換的返回以獲得最終的救贖,而那並非救贖唯一之路,只要喚醒了記憶,過去/歷史對於現在就有了意義,生命還會在一次開始,故事可以重來,彌賽亞不必然存在於遙遠的未來,現在也可以是彌賽亞時刻。
在生命演化的長河裡,從無生命時代開始,當出現第一個生命後,生命由單細胞演化到多細胞,而後植物出現,動物出現,一路到智慧生物-----也就是我們-----的出現,在這漫長過程裡,生命的演化不斷遭到挑戰甚至毀滅,但是生命總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創新頑強存活下來,甚至改造了我們的唯一故鄉地球
回首台灣歷史荷人統治是個重大轉折,沒有荷人統治並引進漢人農人,台灣不會成為漢人生息之地,歷史如果那樣發展,今天大概不會有人說出「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樣的話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中歷史 - 地理大發現國際競爭時期 荷蘭治臺時期,為西元 1624 ~ 1662年,前後共計 38 年。 西班牙治臺時期,為西元1626至1642年,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殖民統治。 鄭氏治臺時期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國中歷史 - 地理大發現國際競爭時期 荷蘭治臺時期,為西元 1624 ~ 1662年,前後共計 38 年。 西班牙治臺時期,為西元1626至1642年,西班牙帝國於北台灣歷時16年殖民統治。 鄭氏治臺時期約於西元 1662 ~ 1683 年,從鄭成功率軍戰勝荷蘭守軍,建立臺灣首個漢人政權開始,
Thumbnail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荷西時期 臺灣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展開統治開始。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最早可上溯至1582年7月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因風擱淺臺灣75天時所寫的三篇文字記錄。 15、16世紀,歐洲國家對外擴張勢力,開闢往東亞的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縮短了亞洲與歐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