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畫作中的眼神敘事(1)—以人物畫與繪本比較的實驗假設」
進入正題之前,先來說說《形狀三部曲》
《形狀三部曲》最初上市的順序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但作者最初並非設定為接連不斷的故事,三個故事有各自的主題和不同的趣味。
看起來很抽象的空間,用相近的色系,打造迷人的感染力。
就像是在一座形狀島上,每天都可能會不斷上演不同的故事一樣。
看過的人可以重新調整順序再讀一次,每一次的收穫和發現都會不同。
可以說這個三本書不只構成了一個線性的空間,更有可能是立體與循環的世界。
書中把所有形體都簡化成幾何圖形,
這恰恰巧妙地給予讀者更多空間形成「個人化的觀點」。
我們可以由形狀主角去聯想到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他們有不同的性格,所以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回應彼此。
三角形看起來有點小聰明、狡猾,喜歡捉弄別人。
正方形看起來很堅定而保守,是個老實又遵守規則的人。
圓形,一個完美的圓,是個相對圓融又討好的角色。(但他沒有「腳」踏實地)
如此簡單的三個圖像,運用了身體的遠近、眼睛的動作,
暗示了情緒的變化和故事情節的張力,他們在此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現在,再來說明人物畫的一些小歷史
我們常在博物館和藝術書籍看到許多人物肖像,油畫布上面留下了幾世紀之前的人物身影。肖像畫(Portrait)最早是為宗教和貴族(委託人)服務,都是有出資的委託人。肖像畫會清楚暗示主人身分地位的線索,相貌堂堂、姿態優雅的現身,在相機出現之前很重要的紀錄。不過當你接了委託案,免不了要因應委託人的需求,用畫筆美圖修一下,多少表現力會有一些限制。
但是在荷蘭的黃金時代,有另一個藝術類型Tronie,荷蘭語的意思是「臉、表情」。和Portrait同樣繪製的是人物,但Tronie的創作目的不是人物肖像,而是畫家可以藉此做一點創作實驗,嘗試更多的筆觸、光影、色彩和表情。作品多是深色背景,人物表情豐富,有可能是令畫家感興趣的有趣人物。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是屬於這個類別。這樣的轉變讓人物畫,不再只是一個紀錄,展現出「藝術性」。
這次我會選擇同樣屬於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家哈爾斯(Frans Hals)的作品,正是因為看著他的作品,即使你不知道畫中人物是誰,還是會讓人忍不住想要回應畫中的人物,不管是微笑的騎士,還是彈著魯特琴的人。哈爾斯在處理臉部動作非常的生動,人物動作很放鬆,衣服的質感和細節,精細刻劃。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讓人物彷彿活起來了,就在與你互動。
到了現代,我們甚至不用坐在畫家面前,就可以請用照片委託畫家繪製個人、家庭甚至寵物的似顏繪。現代的似顏繪已經不再追求寫實和擬真,而是突顯這位創作者的風格和人物特色。
從肖像畫的端正表情,到人物畫豐富的表情和藝術表現,再到有個人特色的似顏繪,我們再來想想,臉部表情還有可能再更簡單嗎?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形狀三部曲》的三位主角,用最小的臉部表情(眼神)演繹了系列繪本,到後來的形狀島的動畫,也許它們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於是,我修改了最初看形狀三部曲時寫下的文字,用哈爾斯的人物畫和繪本《正方形》對照,其中一個部分借用了林布蘭的自畫像。
只有(看)一雙眼睛可以演戲嗎?
當雙眼直視前方,眼神彷彿盯著你看。
忽然,把眼睛轉向側面,他看著誰?
眼睛再用力一點,再看得用力一點!
眼珠往上翻,是想到什麼了?
撐大雙眼,瞳孔縮小,好像有點驚訝。
半掩的眼皮是累了嗎?也許不想掙扎了!
這次,再度把眼神轉向你,他也許有話要說。
忙了一圈,無非是希望每個讀者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