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之後——可能是荒謬與虛無

2023/09/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嘔吐》(La Nausée)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作者是法國存在主義的重要哲學家沙特。
也是讓沙特於196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書。
《嘔吐》做為一個哲學家所寫的長篇小說,讀起來會有什麼感覺呢?

以日記體寫成,
再以一個虛構的主角羅岡丹的表述,
沙特藉此將自己的哲學具體化,讓自己的思想成形。

這裡的「嘔吐」,不是因為腸胃不好,也不是感冒。
而是由社會所帶來的不適感,所做出的反應。
就好像有時會用「倒胃口」來形容一些事情一樣,
羅岡丹在感受到困局,或是被綑綁的時候,就會開始想要嘔吐。
可能是對生活感到絕望,
但也許是對於令人作嘔的事物,產生反胃的反應。

比起難以吞嚥的哲學專書來說,《嘔吐》已經將沙特的思想架構放在裡面。
若不特別去分析文本,閱讀這本書的方式有幾種可能性:

  • 從羅岡丹的「他的現實」生活裡的人際、情感關係的描繪來看,
    可以做為一個人生故事來看。
  • 透過羅岡丹心理和生理的不適感交織,所產生的厭棄感,
    則可以從心理分析來看
  • 若當成人生處境來看,是否有機會成為勵志小書?

小提醒:千萬別忘了羅岡丹是虛構的! 

在過去哲學家寫的是認真的命題和辯證,然而沙特寫起來就是一本小說。
你可以喝著咖啡,吃著蛋糕,將這些有意思的文字吃進去。
沙特將他個人的生活與思想聯繫起來,也將這個想法實踐在他的作品裡面,
讓讀者看見羅岡丹在某些生命情境之下所做的選擇。

一個人永遠都是故事敘述者,他周身圍繞著自己的故事、別人的故事,他通過這些故事來看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事,試著像敘述人生一樣活這一生。

比起難以吞嚥的哲學專書來說,
沙特將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和海德格「我在故我思」,放在文句之間辯證。
利用羅岡丹書寫侯勒邦的的過程,探查了「我」和「我在」。
在「我思故我在之後」,緊接著發現「我在故我寫」、「我思考故我在」。
最後將在幾頁的辯證之後,終將會得出「存在先於本質」。

但是當我們敘述生命,一切改觀,只不過沒有人注意到這個改變,因此我們會說這是真實的故事,彷彿在這個真實的故事中,事件是朝著單一次序發生,敘述他的時候卻是倒反著這個次序。

於是,我也試著敘述一個事件,一個關於真實的嘔吐事件。
因此,可以回到前篇文章〈《嘔吐》的前奏——可能是絕望〉

 我明白我找到了存在的關鍵,我那些嘔吐的關鍵,我生命本身的關鍵,於是我接下來明白的所有事都回歸到這基本的荒謬。

這個「我」,究竟是羅岡丹,還是沙特?
那個始終存在的黏膩感,緊抓不放的嘔吐,都可能發生在現實中!
而現實,就是如此的荒謬。

raw-image

閱讀書單:

《嘔吐》
作者:沙特
譯者:嚴慧瑩
出版社:麥田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作者:莎拉.貝克威爾
譯者:江先聲
出版社:商周出版


15會員
27內容數
日常的閱讀筆記,有些人文,有些藝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