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安靜是種超能力》


寫作就是一種安靜力量,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這本書主要探討內向者的特質與優勢,以及該怎麼在社交場合、工作環境中發揮內向者的強項。對於有些人來說,可以透過這本書來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

發揮安靜的力量:寫作

我們可以透過許多方式與人互動,有人可能喜歡面對面聊天或是語音通話,有人可能喜歡傳訊息或是透過文章彼此交流想法。對我來說,因為腦中的想法比較多,很難在與人對談過程中即時傳達給對方。但是,寫作讓我有時間整理思緒,調整自己想要傳達的內容。



了解自己,不隨波逐流

作者提到他曾經想當那種可以很容易就跟別人變熟,討人開心,很會講話的人。於是他努力改變自己,希望自己擁有那些特質,讓大家喜歡。但是,這樣的過程非常辛苦,常常可能需要演戲,彷彿穿著一套重重的盔甲。在看了Susan Cain寫的書《安靜,就是力量》之後,作者意識到—原來不是自己比別人差,而是自己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社會的主流價值常常會有一個標準,怎樣才算成功,怎樣的個性才是正常,所以有些人努力追求成為那個「標準的人」,卻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學習他人的優點並適度改變是一件好事,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而不要為了符合社會標準迷失自己的方向。


內外向的最大差異

雖然作者在書中使用一個表格來分析內向與外向的差異,但我覺得裡面有些特質未必跟內向或外向有直接的關聯。我認為內向與外向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獲得能量的方式:內向者會透過獨處來獲得能量,社交對他們來說是一項耗能的活動;而外向者是透過與人互動來獲得能量。

對於內向者而言,如何運用有限的能量進行社交活動便是一個重要的能力。這邊提供兩個小技巧:

  • 用心傾聽,精準提問:傾聽是內向者擅長的事,如果不喜歡說太多話,可以專心聽對方說,在適當的時機問對問題,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用心傾聽。
  • 抓準時機,主動出擊:作者形容內向者就像一位狙擊手,這跟他們細心的特質與觀察力有關。若能夠在對的時機行動,可以在關鍵時刻改變全局。


深度聊天與閒聊

對於內向者來說,閒聊往往需要先準備好,而上台演講還比閒聊容易。這似乎有點違反常理,但我有時確實有這樣的感覺。之前幾次參加社交活動時,有人問我會不會無聊,因為我大多時候都沒有講話,只是安靜聽大家聊天。對我來說,比起隨意閒聊,我更喜歡有主題性的深度聊天;比起多人的聚會,我更喜歡一對一的交流。而這樣的特性正好跟內向者擅長的社交模式相同,也讓我知道其實自己沒有社交障礙。


尋求平衡 - 中性性格

大部分的人其實都同時具有內向與外向的特質,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作者提到,好的領導者會調整為中性性格的人,兼具內外向的優點。這點我很認同,我覺得「達到平衡」是我們需要學習一輩子的功課,讓自己擁有像水一樣柔軟彈性的特質。

最有效率的領導者不是內向者或外向者, 而是隨著學習, 逐步修正為中性性格的人


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

定型心態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就是覺得一個人的能力跟才智都是固定的,所以碰到困難可能就會想,反正我天生就是怎樣,一定沒辦法克服這次的難關。當一個人有這樣的心態,那麼他在看別人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偏見,也會覺得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可能改變。

在感情世界中,定型心態的人往往會尋找「對的人」。他們覺得只有找到完全符合自己條件的人,才會有好的關係。當遇到困難或意見不合發生爭執時,定型心態的人會覺得彼此不適合,而不是努力找到共識、解決問題。

成長心態

與定型心態相對的是成長心態,是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有這樣心態的人會認為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可以培養與改變,通常也較具有彈性與包容力。在人際關係中,他們會尊重個體間的差異與每個人的優缺點,比較可以用更廣的視角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上述的特質讓成長心態的人在感情中不會追求完全匹配的伴侶,而是傾向於在關係中互相磨合以達到共識。

結語

這本書對於內向者或是感覺自己有社交障礙的人或許有些幫助。作者針對自己的觀察以及個人經驗,給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不過,還是要因人而異調整不同的社交方式,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與長短處。總之,要先了解自己,再嘗試參加不同社交活動,並從中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願大家都能找出自己最適合的社交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