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是一種超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新定義具有內向性格者的社會貢獻,台灣身為科技之島,科技發展蓬勃也越來越能感受到「內向」逐漸取代「理工宅男」這種負面表述,在眾多內向相關書籍裡面,這本書非常早在台灣問世,而接著翻譯成六國語言,甚至曾站上亞馬遜職場類選書第一名。

暢銷程度在六年後依然燒到我,主要是因為她的新書《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剛上市,想著應該要先讀讀認識這個暢銷作家,以及她在職場上如何成功。

你是內向者嗎

內向和外向是光譜兩端,很少有人是完全的極端,作者從職場上的應用,給予內向者很多很重要的建議,但在此之前,你可以從書中許多指引裡先評估自己有沒有內向者特質:

  • 需要許多時間思考、說話時停頓較長
  • 凡事喜歡預作準備
  • 記憶力很好
  • 溝通喜歡用書寫釐清自己想法
  • 聆聽時眼神交流多以吸收資訊
  • 公眾場合與私下的樣子不太一樣
  • 避免成為焦點
  • 喜歡與擅長獨立作業
  • 獨處是充電方式

這些特質就是內向者在職場上擁有的優勢與挑戰,作者很重要的提醒是:內向是一種傾向,不要把它當作限制,先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再結合訓練與技能,才能接近夢幻工作。

找到我們可以提供最大價值的工作,而不是舒服的工作。

職前的思考

  • 回想小時候的夢想
  • 什麼樣的工作會吸引你
  • 最羨慕什麼事情

內向者重視內在核心價值,喜歡獨立作業,但沒有一份工作是只有喜歡的部分,作者以自己為例,雖然是內向性格,能夠長期進行公關業務行銷相關的工作而不疲累,是因為工作正在實現她最理想的價值。

內向者工作的一百種難題

張瀞仁以自身豐富的職場經驗出發,並且博學而海量的旁徵博引許多內向學研究論述,給予內向者工作全方位的指南,而且貼心又實用的設想了許多內向者的辛苦之處,真的很細膩,非常非常適合正在職場為自己的特質苦惱不已的人,比方說:

  • 新工作環境怎麼適應
  • 有效率使用溝通工具
  • 如何利用內向特質談判
  • 如何前進社交活動

雖然內向者特質不是站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但不代表內向者無法走上成功之路,世俗一點的說,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以內向領導風格著稱:安靜、沉穩、溫和、保守甚至害羞。所以當你是主管、決策者、新創公司負責人,都可以充分運用內向特質好好在這個世界達到更強大的目標。

為什麼書名是超能力呢,因為張瀞仁整本書都想告訴你的是,內向者特質具有引導與啟發人心與凝聚團隊的魅力,若要成就一個理想,內向者創造出的價值雖不鋒芒畢露,甚至跟職場勵志書鼓吹的完全相反,這也是這本書最重要的概念:成功不會只有一種樣子,做你自己,也可以功成名就,如果你想要的話。

勇敢地跟這些勵志心法說掰掰

以下是常見的成功勵志學希望鼓勵讀者的事情,張瀞仁以內向者特質冷靜地拒絕這些提案,內向者的成功是要靠相反的步調前進的:

  • 不放棄任何機會:內向者不需要永遠精力無窮面對挑戰,精準而專注的能量只做好最重要的事情,更能成功。
  • 跨出舒適圈:內向者每一天,都在跨出舒適圈,按照自己的步伐擴大挑戰性更穩健踏實。
  • 成為斜槓人生:選擇精準主義或斜槓人生,還是要回到內在核心價值探問自己為何要花能量作這個選擇,較適合精準主義的內向者不代表無法成為斜槓者。

這一本結合作者職場心法與讀書心得的實用工具書,很適合需要的讀者,也很適合送給科技業中辛苦打拼的內向另一半,多些理解,家庭就會更和諧!

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

張瀞仁|方舟文化|2018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38會員
152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15
原來,萎靡是一種後疫情時代的集體無力徵狀。總是覺得怎麼樣都好、沒有熱情、提不起勁、無法集中專注、無法想像理想生活是什麼⋯⋯
2025/04/15
原來,萎靡是一種後疫情時代的集體無力徵狀。總是覺得怎麼樣都好、沒有熱情、提不起勁、無法集中專注、無法想像理想生活是什麼⋯⋯
2024/12/26
免責聲明: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 只是好奇創作不輟的他,遲暮之年想說些什麼故事。
Thumbnail
2024/12/26
免責聲明: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 只是好奇創作不輟的他,遲暮之年想說些什麼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高敏感人不需要假裝外向面對社會,這個世界正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才會有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內向人在時尚產業中的工作焦慮以及溝通表達的挑戰,並提出了觀察力的重要性,以及自信溝通帶來的機會和影響力,並最後提供30分鐘免費諮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內向人在時尚產業中的工作焦慮以及溝通表達的挑戰,並提出了觀察力的重要性,以及自信溝通帶來的機會和影響力,並最後提供30分鐘免費諮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