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對孩子教育安排,有著不同的考量與規劃,不少家長對我在孩子教育學習的選擇感到好奇想了解,以下整理家長的提問與回應:
Q1:多數孩子都在小班或中班上幼兒園,有的甚至是幼幼班,你選擇大班入學的原因是?
A1:我國小到研究所總共 20 年,經驗與觀察發現:「當一個人渴望讀書或學習是沒有年齡限制與年限的。」人一生中有一二十年的青春都在求學,然而珍貴童年就短短幾年。先生和我都認可不需要讓孩子提早就學,我也期待陪伴孩子成長與童年時光,在先生支持下我卸下工作回到家庭,帶領孩子從日常生活中體驗和學習。我們家從雙薪家庭轉為單薪生活,先生扛起家計並打理財務,節省開銷簡單生活,但我們的生活趣味與心靈體驗依然豐富滿足!
Q2:未上學的日子,都怎麼安排?
A2:先請教幼兒園老師、園長,若孩子大班才上學,須具備什麼基礎能力?
幼兒園老師與園長的回覆:
(1)自理能力—自己會穿脫衣襪等。
(2)團體規範,能一次聽懂三個指令,依序完成。
(3)數學能從 1 數到 50。
(4)大肌肉運動,小肌肉運用。
(5)美術與音樂。
(6)人際與群體。
簡言之就是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
未上學的日子,孩子和我一起做家事,從簡單的倒垃圾、回收分類→逐漸升級廚餘桶清洗、吸地、拖地→再晉級收衣服與摺衣服。一開始孩子的掃把和抹布總是在天上飛,原本我獨自進行 1.5 小時即可完成的任務,再加入孩子的玩耍、打鬧、紛爭處理、善後,通常要多一倍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幾年下來我開始品嘗「花時間訓練」的甜美果實,在哥哥8歲與弟弟5歲,已能獨當一面完成一些家事任務,是有貢獻的小幫手,也培養孩子「承擔與付出的能力」。
我們也很喜歡看 YouTube 學做菜,幼兒期的兩兄弟還是文盲,就採用圖畫來標註要採購的食材,我們一起到市場、烘焙材料行採購,有時市場人多不好停車,我和弟弟停在路旁,讓哥哥下車去選購、付錢與找錢,市場的阿桑看見年幼的哥哥能自己選菜、買菜都覺得稱奇!
回到家,就是孩子最喜歡的「親子廚房時光」,孩子可以嚐試洗、切、壓、揉、搓食材,孩子把搓湯圓芋圓當作玩黏土,自由調色、做出不同造型的湯圓芋圓!上學後的哥哥,只要一放學或放假,就規劃著「親子廚房時光」,有次「親子愛的存款」,哥哥向我說:「我很謝謝媽咪讓我嘗試做鬆餅、做許多我想做的食物。」因著對美食的興趣和練習,在媽咪的輔助下,哥哥在8歲時已能做出簡單的一桌菜,堪稱兒童界的總鋪師!
另外,先生在家中預備一個塗鴉牆,孩子可以自由創作與介紹,孩子也很喜歡玩水彩、自製黏土、剪貼手作、玩桌遊、撲克牌、騎車、到公園或大學校園玩耍、撿樹枝和石頭、種植物、躺在床上分享夢、枕頭大戰、相撲遊戲、故事接龍、回外婆家耕種、溪邊戲水……。
孩子的童年我選擇給予大量時間的陪伴和相處,滿足了孩子親密連結與安全感的需求。研究指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較能安心向外探索。我也觀察孩子漸漸渴望結交朋友和同儕玩,期待上學的日子來臨,因孩子的身心發展與自理能力都較成熟,且心理有準備和期待下入學,孩子上學後的分離焦慮感受也大幅的減低。
Q3:大班才上學,能適應嗎?學習會不會落後?
A3:我們選擇公立幼兒園,依據老師定期觀察評估與期末回饋,哥哥與弟弟在各方面的自理能力、發展學習、團體生活適應都是 OK 的,沒有落後的困難。唯哥哥在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有遭遇被同學拒絕和傷害,經過我與老師的協助與引導,老師於下學期回應哥哥能結交幾位好友,人際關係有成長與進步。
排行老二的弟弟,從小有哥哥作伴,也和哥哥的朋友玩在一起,開始上學後,在人際與交友上展現友善與活耀。每天早晨我會先和小二的哥哥在校門口道別祝福,再陪著大班的弟弟坐在走廊上的椅子等老師來開門,看著弟弟熱情地跟路過的老師打招呼:「A 老師早」、「B 老師早」、「C 老師早」、「D 老師早」……。我好奇地問弟弟:「你怎麼都知道這些老師的名字啊?」弟弟:「因為我有聽我們老師介紹過。」
接著同學陸續來到,無論男女同學,也都熱情地呼叫弟弟的名字。這下我更好奇了:「愷愷,你好像人緣蠻好的,我常看到不同的同學跑來跟你玩,請問是什麼讓別人喜歡跟你玩呢?」弟弟認真的回答:「因為我很善良可愛,且別人不小心用到我,我會給別人無限次的機會」。我:「哇!你好友善喔!愷愷是什麼讓你這麼友善和熱情呢?」愷愷想了想:「是因我爸比媽咪好愛我,我很滿足,我才有對人的熱情和友善。」聽著弟的回應,我心裡有滿滿的欣慰和感動,也看見弟弟的熱情與友善真的是青出於藍!
秋天的清晨,弟弟除了和好朋友牽手散步逛校園外,最近加入跑操場!在孩子年幼需要我照顧與陪伴的時候,我選擇放下工作,好好陪伴他們,現在他們開始奔向朋友與同儕,我也樂意成全,退到旁邊看著、陪著孩子結交朋友,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和等待,讓孩子能安心、盡情地與同儕玩耍,建立堅固的友誼。
讓孩子在童年享受充分的連結與親密,建立安全感,應該是我和先生給孩子最珍貴與重要的禮物!孩子也正帶著這份禮物,發展獨立,安心地與我們分離,結交朋友,建立屬於他未來的親密關係!
在我選擇以家庭和育兒為主,兼職工作為輔的歷程中,當遇到喜歡的專業訓練、工作邀約或發展機會,若影響育兒或家庭時間,幾經衡量,我得做出無數次的「取捨」、「暫緩」和「放下」,選定現階段我的「先後順序」,以前的我會覺得這是延緩了我在職涯與專業工作的發展和渴望,但如今回首,這也幫助我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下,更聚焦在情緒教養和陪伴家長成長的耕耘和發展!
我也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幫助我更能體驗享受在育兒或工作當下的滿足、快樂與欣慰,我告訴自己在當下我盡力了,也做了我可以做的,就少了遺憾或可惜之感!
隨著孩子生命的成長,看見因著在孩子童年時期我選擇付上心力陪伴與花時間刻意培養,孩子逐漸長出自己的能力,聽著孩子分享、回應與展現,孩子從一個受照顧者,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幫助者,能堅固扶持別人的軟弱,做出服務和貢獻,能與人連結,並有獨立的能力,能品味生活、享受樂趣與創意,這都讓選擇回家育兒的我感到欣慰、滿足、感動和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