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只為抓住那份連通的感覺。 模仿遊戲電影觀後感(二)。

男主角的耿直內向,是因為他的內心,被光明偉大的有序佔有的同時,又感受到世界上種種的奇特與怪異現象,如: 為什麼一出生我就能呼吸,只是沒有哭,大人卻要多次打我的屁股,直到我哭泣。 才肯作罷。 這在代表著醫療設備不夠先進、人的感官不靈敏的現象背後,還有著更多的阻礙與阻力,才會讓一開始就極度敏感敏銳的嬰兒,長大只能成為這種大人。 

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所以他覺得其他人也應該都是這樣。 所以就會看見原本的全然的自己,在之後要透過刻意的連通,才能保持完整。 活著! 從完整的幸福,變成了只為抓住那份連通的感覺。

就像影片中的魚兒們,無論是力量或理想,本身若能放下身為人類來服務,才能透過讓大家感受到這一份良好,而自然地朝向同一個目標。 在其他人眼裡看來,既然有人那麼強、那麼理想,怎麼會不懂得試著放下身段,讓大家站在你的肩膀上,看見你看見的美麗。

但他們不懂的是,既然保持自我的完整,就能帶來美麗的世界與理想。 為什麼還會有人要我用不是自己的方式,來放下身段,分裂自己,讓自己不再完整?

在以上的邏輯與衝突矛盾中生活中,只剩下唯一的相處之道,就是直率。 用直率來保全自己,會被討厭也沒關係,久而久之,表面上看似在維持、顧及著那個唯一的溝通方式,但實際上是透過這種方式來成全還有可能有一天會完整的自己。表面看似只剩一種溝通方式,但實際上是只剩下一種 - 可能有一天可以自己恢復完整的方法。

既然有「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身外之物。」,那麼可能會有「生可帶來,死可帶走」的相對應存在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有魚兒們、有我,才有循環,而愛就在我們之間流淌。 我們都可以被取代,卻又不可取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