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學長,你覺得在德國讀書怎麼樣?」

回國後第一次和以前的社團學弟妹們吃飯,得知他們最近不僅在忙學校的研究所推甄,也同時在申請國外的學校,內心有種「哇!大家都長大了。」的感覺,席間他們提到也有在考慮申請歐洲學校,就問了我標題那段話。

我第一瞬間想到之前在德國一門重要考試前的半閉關生活。

必須先聲明需要半閉關不是因為作業很多,是因為我所在的大學有個對我而言很特殊的制度:考前一個月都可以加退選課程,不會在成績單上留下痕跡;另外可以不註冊課程只註冊考試,若考試通過也可以拿到學分。

當時有一門我學期初沒發現的課,到學期中後段因為看到朋友讀教材,才發現居然有這麼符合我未來研究需求的課程存在,那一刻我又開心又慌張,距離學期結束只剩下一個月左右,此時加選課程意味著前面2/3的內容都需要仰賴自學。

那時看了章節大綱,有一部分「感覺」像我大學時期學過的東西,認為應該自學起來也不會太困難,就點下了註冊課程的按鈕。一周後,我出現在課堂上,我朋友很驚訝地看著我。

「你真的選這門課了嗎?這門課已經要結束了耶。」他翻著教材比劃著。

「嗯嗯嗯我決定了。」我在他旁邊坐了下來。「我覺得我應該可以。」

早晨八點,正值仲夏的慕尼黑,氣溫很舒適。這是我這學期第一次早起上課,一切的景色對我來說都很新鮮,坦白說有點疲倦。我拿出平板點開講義,此時教授走了進來,一切就這麼開始了。

發現沒有本篇提到那門課的照片,就用另一門課的上課照來示意

然而,事情進展沒有想像的順利,隨著課堂進行,我發現由於前面的課程沒上到,章節內容又是環環相扣,我越聽越糊,從大概明白到一知半解,再到迷失於文字之間,也只是幾頁投影片的事。

「怎麼辦?這真的是我自學得來的東西嗎?」我焦慮地抓著頭髮。

我翻開學期行事曆,算了算到考前的時間,大概還有六周,我腦中開始高速運轉:「到學期結束還有三周,學期結束到考試前還有三周不上課的溫習周,所以我每週至少要讀完1.5個章節,因為是一次考整本書的內容,而且不能帶書或筆記入考場,最後應該留這樣的時間才夠總複習......」

這就是開頭說到那段閉關生活的由來。

那堂課結束後,我就開始了讀書計畫。沒課的時間就讀那門課的講義,講義上有推導結果的,就自己嘗試推導過程;看不懂的,就註記起來上網找資料,遺憾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自行解決,於是「下課問問題」就變成我上課日的首要目標。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教室

我註冊課程後的第二堂課下課,我迅速收拾好東西衝到講台前,問了正在擦黑板的助教:「我可以,問妳問題嗎?」

「可以啊你說。」她放下板擦,拿起我遞給她的平板,那頁有我畫的標記。

「不好意思,我不太懂那裡的推導為什麼是那樣子?」我指著我標記的式子。「我自己推導的結果有點不一樣。」

「咦?這是第一課的嗎?」她說。

「對,事實上我上周才加選這門課。」我回答。

她很吃驚地看著我:「可是我們這門課快要結束了耶,你這樣來的及準備嗎?」

「雖然會有點累,但我覺得拚一下有機會。只是前面部分會有些問題,可能會需要和助教討論。」我不好意思地說。

「好! 你可以下課的時間來問我沒關係。」

她後來不僅指出我推導式子的問題,還提醒我之前上課提到的講義修正處,讓我內心有溫暖的感覺,也更加確定可以無後顧之憂地進行讀書計畫。就這樣按照自讀-找解答-問問題的模式,我完成1/3的內容,同時我意識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感。

因為是自學,加上課程是沒有作業的特性,讓我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起初我感覺進展很緩慢,因為有時候一頁講義中出現的問題,一查後才發現是因為對另一個概念的不了解,又或者出現問題是因為某個基礎概念沒有融會貫通,就需要花時間去疏導去回想,看一頁就花上幾個小時是初期常發生的事。是直到讀完1/3內容後回頭看,才發現每一個緩慢卻扎實的步伐,以巨觀來看,反而讓成長曲線上升得更快,讀過的內容不太容易忘記,也能夠舉一反三。

學習方法正確是能夠進步的關鍵,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講義編排。這門課是電路設計的進階課程,需要學完數門基礎課程才能駕馭內容,而老師的自編講義開頭,先擷取會用到的基礎科目內容,讓我閱讀時能夠在腦中組織成一張關係網,不只一次在內心驚呼「啊,原來當初學的這個概念是這樣用的。」而後續講解電路設計,是先從過往怎麼有這樣的電路發想開始,再結合前面章節的基礎概念,進而解釋電路設計架構的演變與優缺點。因為鋪墊充分,所以學起來行雲流水,詳細說明「過往的人是怎麼想的」與「為什麼他們認為可以這麼做」,而不是直接看數學運算或是最後的推導結果,我想正是歐洲教育,能夠時常出現有創新想法學生的原因。

我回想在台灣讀大學的三年為什麼都沒有這種感受,那段期間因為有規定的畢業學分門檻,所以一學期修21學分是平均水平,而每門課通常每個章節都有作業,大量的課程加上大量的作業,讓我的學習像是囫圇吞棗,還來不及思考更深的層面,或者如何應用章節內容,就必須進入下一個章節了,因此每學期結束的感覺都是:我好像碰了很多東西,但又好像什麼都沒碰過。

歐洲理工學生的搖籃- 慕尼黑工業大學主校區

和學弟妹分享完這段故事時,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朋友和我說過的一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多知識到頭來,都是自己自學來的。」經歷過那一段日子,我現在終於明白那句話的箇中滋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沙龍巴斯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