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亮點書摘【生命的時間學】


    柯萊恩著  

    陳素幸譯

    2008 大塊文化


    ❍ ❍ ❍ ❍ ❍❍ ❍ ❍ ❍ ❍❍ ❍

    • 特別危險的是不間斷的忙碌,因為這正是「壓力」的養分來源。惡性循環很快便會出現。
    • 承受壓力的人就失去掌控全局的能力,因而給自己製造更多新的壓力;到後來,發現自己只能追著事情團團轉。
    • 如果我們給時間更多的生命,生命也會給我們更多時間。這關係到回憶如何形成。
    • 借助自己的故事,我們才能感受到分秒、日夜與歲月的流逝。
    • 記憶不會自己出現,我們要去創造它。在重新敘述故事的同時,過去便與現在相連。
    • 我們多半是以今天的角度來看待昨天。
    • 不管我們是第一次經歷一件事或是在回憶它,大腦活動都沒有差別。在某個範圍內,我們能把回憶與全新的感受自由的互相連結。時間能療傷—而我們能幫助時間療傷。
    • 回憶是一段積極主動的過程。而當我們重新回味往事時,也同時影響到儲存的資料—所以現在會改變過去。
    • 但我們周遊在記憶裡時,建造回憶的建築師,正是我們自己。
    • 「完全單調的生活讓最長的一生變得極短,而且一下子消逝無蹤。」
    • 湯瑪斯•曼和心理學家歐恩斯坦,都把「經歷過的時間」與「回憶中的時間」兩者的關係想像成一上一下的翹翹板:如果「現在」既有趣又過得特別快,往後會得到豐富的回憶作為補償。
    • 外表的年齡是按照月曆計算,但我們回憶中的時間長度卻來自個人的經歷。
    • 一旦習慣某種速度後,幾乎再也改不掉。速度讓人上癮。
    • 當我們越難專心在一件工作上時,每一個工作段落就應該越短。
    • 有意識的注意力無法同時處理兩件事。
    • 運動回饋給我們的時間,比運動花掉的時間更多。
    • 一樣財產真正的價值,就當我們必須為它放棄其他東西時,才會彰顯出來。
    • 「所謂的有時間,正是沒時間去做所有的事。」
    • 我們需要事件來測量時間。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採取行動。
    • 當時間不會自行空出來時,我們必須想辦法創造。時間感乃取決於人自身的情境。悠閒不會自己出現,我們必須主動創造它。不為其他目的而活動,如談話只是為了談話。
    • 新的時間觀鼓勵人人找出自己的節奏,去感受與尊重你自己的內在時間,因為它是生命的材料。

    ❍ ❍ ❍ ❍ ❍❍ ❍ ❍ ❍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