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生 (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陳鴻壽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曼生後期作壺雖多,但砂壺為日常之用且易碎,再經多次戰禍,如今所餘確實不多。 曼生死後,曼壺聲名日盛,文人雅士需求益殷,故以後人仿作持續不斷,如何判定真偽?確是收藏家的一大考驗。本人賞壺藏壺時逾50年,期間陸續收藏一些曼生壺,真偽皆有,今挑幾把刊出,以享曼壺同好。

(文:三之三)








附圖(B013): 高: 95mm 長: 143mm 寬: 101mm

附圖(B013): 高: 95mm 長: 143mm 寬: 101mm








曼生壺各界需求甚殷,有商機必然會引起商人注視,此匏瓜壺底鈐印「寶」字商標。此商標見於18、19世紀的各類陶瓷,應是其時陶瓷商賈的標記。壺身銘刻「飲之吉 匏瓜無匹 曼生」,曼生臨壺揮刀,豪邁瀟灑,不拘小節而能藝趣橫生,實因本身功底雄厚。






壺底鈐印「寶」字商標

壺底鈐印「寶」字商標




















附圖(B014): 高: 78mm 長: 137mm 寬: 83mm

附圖(B014): 高: 78mm 長: 137mm 寬: 83mm









曼生是否曾親手製壺?一直是曼壺研究者不斷的話題。此方壺形制方正,典雅優美,壺身往上稍微內縮的線條,及其上方內凹的稜線,展現製壺者不凡的審美品味。壺身銘刻「一勺水八斗才 曼生銘」,壺底鈐「陳曼生製」印。此壺想必為曼壺喜愛者帶來另一番省思。






壺底鈐「陳曼生製」印

壺底鈐「陳曼生製」印











raw-image


=VENRAYDON= 18世紀 ─ 陳曼生(七)

avatar-img
3會員
9內容數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個人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叡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陳鴻壽 嘉慶14年(1809)曼生調任贛榆代理縣宰,在職二年,有令名。《贛榆縣治》為其立傳。嘉慶16年(1811)3月29日任溧陽縣宰,開始使用「阿曼陀室」壺印,也開啟了曼生壺最輝煌的時期,至嘉慶22年(1817)轉任河工,計任溧陽縣宰6年。 嘉慶19年(1814)時逢大旱,遍地災傷,曼生賑貧救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近代收藏曼生壺最出名者,首推中國書畫家唐雲(1910-1993),一生收藏8把曼生壺,年老時將其書房稱為「八壺精舍」,死後將這8把曼生壺捐給國家,浙江省政府1999年為其建一藝術館於西湖畔,佔地7000平方米,亦稱為「八壺精舍」。
此壺紫砂調泥堅細樸緻。曼生壺式計多少?眾說紛紜,有說18式,有說20式,近人季野先生匯整各家資料,整理出38式。但其內還是沒有此壺的款式,可見曼壺式樣確實不少。
陳鴻壽 嘉慶14年(1809)曼生調任贛榆代理縣宰,在職二年,有令名。《贛榆縣治》為其立傳。嘉慶16年(1811)3月29日任溧陽縣宰,開始使用「阿曼陀室」壺印,也開啟了曼生壺最輝煌的時期,至嘉慶22年(1817)轉任河工,計任溧陽縣宰6年。 嘉慶19年(1814)時逢大旱,遍地災傷,曼生賑貧救
陳鴻壽 合歡與乳鼎,是明顯的錯誤,亦或隱晦的暗語。
陳鴻壽 壺三把,銘刻「茶香一屋,左右修竹」、「苦茶久飲可以益思」、「田家屋上 山窓依樣」,田園耕讀之情,清雅聞香。
陳鴻壽:生於清乾隆33年(1768),死於道光2年(1822),錢塘人,字頌、子恭,號曼生、老曼、夾谷亭長、種榆道人等,齋館有翼齋、石經樓、種榆仙館、曼陀羅館、桑理連館、阿曼陀室。其父名京,字次馮,科考不順,經營銅礦失敗,貧歸鄉里,曼生與其弟寄居海昌舅家,其舅蔚堂,教以詩文,早年因貧,以書記遊於幕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爺爺解釋著壺的來歷,「我曾經聽一位高人提及這壺總共擁有七個面,被譽為國寶級的,「七面壺」。」 「這個壺的創作人,被稱之為工藝品之神,這是他著名的其中一項作品。他早在幾十年前消失匿跡,隨著他的消失,他以前的作品也跟著水漲船高。」 然而,他面臨了一個困境,他無法提供證據來證明這壺的七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元代龍泉窯外銷陶瓷的特徵及製作工藝,從歷史演變和技術特點進行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玉堂春瓶在清代景德鎮的燒製當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本文將深入探討玉堂春瓶在當時社會、政治和技術背景下的燒製過程和創新之處,並分析其紋飾、器型和工藝特點,以及與其他器型的關係。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老爺爺解釋著壺的來歷,「我曾經聽一位高人提及這壺總共擁有七個面,被譽為國寶級的,「七面壺」。」 「這個壺的創作人,被稱之為工藝品之神,這是他著名的其中一項作品。他早在幾十年前消失匿跡,隨著他的消失,他以前的作品也跟著水漲船高。」 然而,他面臨了一個困境,他無法提供證據來證明這壺的七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元代龍泉窯外銷陶瓷的特徵及製作工藝,從歷史演變和技術特點進行了詳細描述。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大家都聽過「茅山道士」,但聽過茅君故事的人不多吧? 茅山之所以為道教聖地,就是因為茅君的緣故。 茅君本名茅盈,字叔申。普遍相信是咸陽人士……看到咸陽這兩字就要有警覺。這名稱過了某個時期之後幾乎就不被使用了。這些故事,便是從秦朝年間開始說起。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關於中國出土古董,介紹了明器與窖藏文物的歷史和背景。文章並對出土物品的特點做了詳細描述,是一篇適合古董愛好者閱讀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茶具的歷史發展,從最早的泡茶方式到茶壺的進化,並著重介紹了一款具有歷史特色的茶壺,對於喜歡中國茶文化的人士來說,會是一份有趣且充滿知識的閱讀。
Thumbnail
玉堂春瓶在清代景德鎮的燒製當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美學價值。本文將深入探討玉堂春瓶在當時社會、政治和技術背景下的燒製過程和創新之處,並分析其紋飾、器型和工藝特點,以及與其他器型的關係。
Thumbnail
  ◇   加熱到適當溫度的水從纖細的壺嘴中傾入到裝有茶葉的瓷壺裡,瞬間熱水浸潤乾燥過的茶葉時,升起的清香不一會就充斥整個空間,在空中與甜膩的點心香氣融合為一體。   「呼……」   「來,這是木塔這邊盛產的果實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