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距離車站最近的星空:福井自然史博物館分館Seiren Planet

說到自然史博物館,大多數人對福井的印象就是豐富的恐龍化石。不過,在福井車站前卻有一座以天上的星星為主題的博物館:Seiren Planet。身為科學類博物館同業,我便特別挑了周六夜間開放時段,趁著這次北陸旅行的空檔前往觀摩。

Seiren Planet雖然空間不大,但策展架構十分清楚

Seiren Planet雖然空間不大,但策展架構十分清楚

Seiren Planet位處的福井車站前聯合開發大樓主要是提供地方交流使用的設施,作為外地人認識福井的第一站,除了為觀光客提供旅遊諮詢,也有土產品販售。這樣的環境讓博物館不只是肩負自然科學教育的使命,同時也得從福井出發、展開星空的故事。因此,不同的主題展區特別用Sphere(層)的概念,試著讓觀眾從在地出發,一圈又一圈地將知識向外擴張到宇宙的彼端。

館方透過觸控螢幕標出古星圖上的星宿進行解說

走入帶著神秘夜空般的展間,雖然是自然科學類的博物館,但第一層卻是從文化的角度切入,走進福井的名勝養浩館庭園內的「御月見之間」。在介紹月相變化與曆法的知識之餘,也透過圖像展示了江戶時代海內外對於月球的觀察和宇宙結構的想法,為寬廣的宇宙空間加入了時間向度的文化關懷。

主展間雖然沒有實體的空間區隔,而且僅有一層樓的空間,但設計仍十分重視層次安排,並以第二層福井層的投影區為中心,依序安排地球層、太陽層及宇宙層等主題展區。中央的投影區除了藉由影片解說月亮的公轉軌道和盈虧現象之外,也利用地圖投影的方式將太陽系縮小到福井市中心的大小,以周圍的地標、學校為範例,讓觀眾理解太陽系各天體的大小與距離遠近。展場內更利用8面展板以空間尺度為向度由中心向外排列,拉出福井、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不同大小的空間,並在其中補充和該空間相關的「豆知識」,在觀眾腦中建立以空間為主幹並向外延伸的知識樹。對於渺小人類來說遼闊無邊的宇宙,在策展方的安排下龐大的空間不再是難以想像的數字。

逛了一圈下來,不得不說展覽的故事架構和展場空間配合得恰到好處,每一層也藉由問題意識引導出所要傳達的主題,不會像國內某些綜合性博物館展項過於紛雜,彼此之間也連繫不足。不過,天文主題的博物館相較其他博物館最大的硬傷就是缺乏實物,再巧妙的說故事方式,內容充其量就是重新編譯課本上的知識罷了。然而,Seiren Planet在太陽系的展示主題中特別加入了福井當地天文台的火星觀測紀錄,觀眾可以實際欣賞當時留下的手稿和照片,認識當地天文學家對於觀測火星沙塵暴的貢獻。展覽路線的最後則將空間留給了福井出身的天文學家藤田良雄博士,他不僅在低溫恆星的研究上做出貢獻,也曾為日本在夏威夷的昴望遠鏡付出心力,回頭緊扣著這座博物館想和觀眾述說的「從在地出發認識星空」的故事。

福井博物館天文台的火星觀測紀錄和望遠鏡主鏡

在看完常設展之後,這次參觀正巧碰上館方期間限定的企劃展:星象儀100週年。如果大家有去過天文館的話想必會對外頭金莎巧克力外型的球型螢幕有所印象吧?星象儀就是在這座球型劇場中投射出滿天星斗的儀器。世界上第一個星象儀是在1923年的德國誕生的,館方配合這個時機特別展出星象儀的部件,觀眾可以從中認識星象儀是如何製造出星星,讓大家不用出門也能欣賞星星。雖然說天文學研究的對象都遠在天邊,因此缺乏實物展示素材,但沒想到星象儀本身就是個極佳的實物素材!雖然Seiren Planet和臺灣的博物館相較起來十分迷你,但從策展、空間安排到展示素材的選擇真的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呢。

從小看的人造星空原來是透過這樣子的東西投射出來的!


探訪時間:2023.12.
完稿時間:2023.1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