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北公會堂天文台看日本時代臺灣業餘天文發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939年5月1日上午11時20分,臺北公會堂天文台正式啟用,當天臺北州知事、臺北市尹、市議員及各級學校校長共計上百人參與完工捐贈儀式。這座臺北市最早的業餘用天文台不但提供了市民與星空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留下許多觀測紀錄。究竟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是如何開始對星空著迷的?

1939年5月2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大篇幅報導了天文台完工捐贈儀式當天盛況

1939年5月2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大篇幅報導了天文台完工捐贈儀式當天盛況

臺灣天文黎明期的發展

在古代中國天文學一直是官方壟斷的一門學問,使得民間對於天文現象的理解僅止於經驗與迷信。日本依據馬關條約接收臺灣之後,在脫亞入歐的目標下開始計畫建設臺灣成為現代化殖民地,其中重要的基礎工程之一便是時間制度的建立。尤其在產業發展與縱貫鐵道陸續分段通車之下,精準且統一的時間系統日益重要,因此在電信系統等基礎建設完成後,政府於1906~1907年間派遣東京帝國大學理學士橋元昌矣來到臺灣,在埔里虎山和臺北測候所進行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測量後的第一次精確測量。為了加強臺北測候所的時間觀測能力,1913年更在臺北新設天測所,設置天體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可說是台灣第一座常態設置的天文觀測設施。

除了基於統治需要,為了破除臺灣人民的舊習與迷信,使其能擁有基本的科學知識,天文學也隨著學校教育和報紙進入臺灣社會。尤其在日本國力提升之後,傳授現代科學知識、提升國民知識水準的理科日益重要。在臺灣教育會出版的《臺灣教育》上,國語學校理科教師和田彰在便有多篇文章討論與倡議理科教育,其中〈天文講話〉文中也提到了天文學相關知識介紹。在學校教育之外,《臺灣日日新報》上也扮演了天文訊息傳遞的角色,舉凡日本的日食觀測隊之成果、出現新彗星,甚至國外發現新星都有見報。在這段與文明的接觸,可說是臺灣天文學的開端。

天文社群的形成

日本的天文學因著西方各國的觀測隊帶進觀測技術,使得天文社群的發展較早。為了進一步推廣與提升天文學發展,一群天文觀測者於1908年創立的日本天文學會,其會規第二條便明訂「本會創立目的為推動天文學的進步與普及」,創立當時有650名會員,其中非專家的普通會員有480位。隨著新星、彗星等天文學新發現不斷出爐,更助長了業餘天文觀測的風氣。1920年京都帝國大學山本一清博士等人成立天文同好會(今東亞天文學會),便積極指導業餘天文同好進行觀測統計。除了天文觀測研究之外,天文同好會也相當重視同好之間的交流,1934年時各地設有38個支部,其中就有7個分布於海外。

見元了肖像

見元了肖像

隨著臺灣社會知識水準與經濟水準的提升,天文風潮也在1920年代吹到臺灣,其中的領頭羊當屬見元了先生。見元了為日本高知縣人,於1920年開始於總督府商業學校(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任教。見元了在臺灣15年間於業餘天文界相當活躍,不但是日本天文學會與天文同好會會員,兩會出版的《天文月報》與《天界》雜誌上也能看到他發表的天象觀測報告。除了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時常看到訪問見元了的報導外,他在1922至1926年間更發表「天文小話」專欄,主題涵蓋曆法、潮汐、七曜(日、月、行星)、變星、星雲、當期天象介紹等各面向的天文知識,甚至是當時最火紅的火星話題也無所不談。

1926年1月,以見元了為中心,天文同好會臺灣支部在臺北商業學校成立,成為臺灣第一個天文社團。透過天文同好會臺灣支部中幾位核心人物與《臺灣日日新報》和教育界建立的良好關係,天文知識快速地透過《臺灣日日新報》與各地方教育團體舉行的天文學講座傳播,對於當時臺灣天文學知識普及具有相當貢獻。

昭和時期的天文台熱潮

日本在明治、大正年間,天文望遠鏡多仰賴德、英等國進口,即使業餘天文觀測風氣蓬勃發展,卻也因觀測設備無法普及而發展受限。一直到大正末期,日本的望遠鏡製作技術逐漸發展成熟,才終於開始有較便宜的國產大型望遠鏡問世。昭和年代初期,五藤光學更開始製作業餘用的天文望遠鏡,使得天文望遠鏡快速普及,成為1930年代非官方天文台數量快速增加的濫觴。

由於臺灣具有緯度較低、高山林立的地理優勢,因此日本天文學者不但多次來臺進行天文觀測的紀錄,更早在1909年便有在臺灣設立大型非官方天文台的倡議。1934年東亞天文協會(天文同好會於1932年改稱)臺灣支部會員、臺中高等女學校(今臺中女中)教師松本武男,與山本一清博士在臺中二中校園內設置一架25公分的望遠鏡,共同成立了京都花山天文台臺中出張所,作為拓展南方天文觀測的據點。

天文台的設置不僅是為了學術觀測需求,在工業與經濟實力達到巔峰的1930年代,科學水準無庸置疑是一國國力的展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臺灣日日新報社於1938年創社40周年之際,為了推廣科學思想普及而向台北市役所捐出一台五藤製的4吋折射鏡。在諮詢時任總督府氣象台技師窪川一雄的建議之後,決定於甫落成不久的臺北公會堂南側頂樓設置天文台。

報導敘述天文台建設與望遠鏡規格

報導敘述天文台建設與望遠鏡規格

1939年5月1日,臺北公會堂天文台舉行盛大的完工捐贈儀式。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這架口徑4吋的折射式望遠鏡,配有38、60、120、250以及375倍目鏡、日月與星野用相機兩台、太陽投影板等觀測器材。當晚窪川一雄技師以「宇宙の話」為題進行科普演講,活動舉行前雖然下雨,但會場仍幾乎座無虛席。活動過後,《臺灣日日新報》一連四天刊登半版〈天文台開設記念特輯〉,邀請倉敷天文台主事水野千里、窪川一雄與總督府氣象台台長西村傳三等人撰寫天文科普文章,足見報社對於天文台設立的高度重視。

天文台固定於每周二、五進行一般開放,初期採向臺北市社會課申請參觀,之後則開放現場報名,每次開放皆以30名為限。為了天文台的觀測與開放營運,窪川一雄與臺北帝國大學圖書館雇員吉村昌久發起組成「天體觀測同好會」,由窪川一雄出任會長,於同年6月8日舉行成立儀式,成立當時有40多位會員入會。

天文台完工捐贈儀式當晚演講活動盛況。(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天文台完工捐贈儀式當晚演講活動盛況。(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天體觀測同好會成立時有40多名會員與會。(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天體觀測同好會成立時有40多名會員與會。(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

天體觀測同好會成立之後,同月23日舉行了第一次對外開放,平常開放時都會選擇當季深空天體或行星作為觀測目標,天體觀測同好會也會於現場進行解說;每月例會亦會舉辦專家演講,吸引民眾前來參加。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天體觀測同好會成立後兩個月會員已成長至91名,天文台開放以來也創造了2926次觀覽人次的紀錄。除了一般開放之外,天體觀測同好會平時也利用天文台進行太陽黑子、變星、黃道光與流星的觀測,彌補東京天文台於陰雨天缺少的觀測資料。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進入白熱化,在時局困頓與前線徵召的壓力下,1940年代各個天文社團的觀測次數逐漸減少,臺灣的業餘天文活動似乎也隨著1941年臺灣北部日全食結束而平息。然而,即使是在戰場上,仍有許多前輩戮力從事觀測活動,包括戰後首任圓山天文台台長蔡章獻。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臺北公會堂天文台幾經搬遷、人事更迭,最後於1997年落腳於士林成立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最初的望遠鏡也退役成為入口處的展示品。八十年過去了,雖然人事全非,但或許不變的是歷代天文觀測者喜愛星空的心吧!

參考文獻:
1.日本アマチュア天文史編纂會,《日本アマチュア天文史》(東京:恒星社厚生閣,1987)
2.《臺灣日日新報》
3.山本一清,〈臺灣紀行(2)〉,《天界》15卷167期(1935,神戶),P172-173
4.周慧茹,〈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理科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臺北)
5.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mpView.action

本文原刊於《臺北星空》第89期,並收錄於原作者之時光土場Blogger

avatar-img
44會員
178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今天要來介紹期待已久的【桃太郎電鐵】中文版。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款遊戲,可惜的是之前的版本一直沒有出中文版,對於我這個日文不通者實在很難下手購買。 不過在去年12月終於中文版正式上架!台灣的粉絲們也能夠快樂遊玩這款經典大富翁遊戲。 與以往大富翁遊戲的認知不同,在桃太郎電鐵裡我們❎不是買房子,而是要
王道銀行簽帳金融卡2025年最強攻略!海外最高7.5%回饋、保費最高6%、行動支付5%,高活存利息,新戶禮200元,幾乎涵蓋所有支付及消費場景。本文詳細解說開戶方式、利息計算、新戶禮、回饋活動等細節,並提供常見問題解答。
日本航空羽田國際線頭等貴賓室提供豐富的美食體驗,現點現做的壽司與多種菜色,份量精緻,適合多樣品嚐。還有高雅的RED Suite以及貼心擦鞋服務,滿滿尊榮感受。搭乘早班機時,建議直接左轉前鮨鶴亭與JAL's Salon,享受無與倫比的體驗。午後,氛圍靜謐奢華的Salon更是威士忌與咖啡愛好者必訪之處。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今天要來介紹期待已久的【桃太郎電鐵】中文版。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款遊戲,可惜的是之前的版本一直沒有出中文版,對於我這個日文不通者實在很難下手購買。 不過在去年12月終於中文版正式上架!台灣的粉絲們也能夠快樂遊玩這款經典大富翁遊戲。 與以往大富翁遊戲的認知不同,在桃太郎電鐵裡我們❎不是買房子,而是要
王道銀行簽帳金融卡2025年最強攻略!海外最高7.5%回饋、保費最高6%、行動支付5%,高活存利息,新戶禮200元,幾乎涵蓋所有支付及消費場景。本文詳細解說開戶方式、利息計算、新戶禮、回饋活動等細節,並提供常見問題解答。
日本航空羽田國際線頭等貴賓室提供豐富的美食體驗,現點現做的壽司與多種菜色,份量精緻,適合多樣品嚐。還有高雅的RED Suite以及貼心擦鞋服務,滿滿尊榮感受。搭乘早班機時,建議直接左轉前鮨鶴亭與JAL's Salon,享受無與倫比的體驗。午後,氛圍靜謐奢華的Salon更是威士忌與咖啡愛好者必訪之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太空科技在全球及臺灣的發展歷史,從美蘇冷戰開始至今,重點介紹臺灣的太空技術發展階段及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的成功發射,並分析這些發展對未來產業的重要性。雖然文章的內容較為晦澀,卻提供了有關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進展的深刻見解,對於理解全球太空競賽的背景及其影響具有啟發性。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濟南教會在青島東路的協(餵)助(養),讓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受到大家關注。趁機講一下長老教會和白話字研究。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仰望書房是一間以天文為主題的獨立書店,致力於向民眾推廣天文及科學知識,並且提供特色的天文活動和講座。本文介紹了仰望書房的創辦人施逸昕老師的背景和創業過程,以及店內的特色服務和活動,帶領讀者瞭解這家獨特的書店。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太空科技在全球及臺灣的發展歷史,從美蘇冷戰開始至今,重點介紹臺灣的太空技術發展階段及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的成功發射,並分析這些發展對未來產業的重要性。雖然文章的內容較為晦澀,卻提供了有關臺灣在太空科技領域進展的深刻見解,對於理解全球太空競賽的背景及其影響具有啟發性。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濟南教會在青島東路的協(餵)助(養),讓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受到大家關注。趁機講一下長老教會和白話字研究。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仰望書房是一間以天文為主題的獨立書店,致力於向民眾推廣天文及科學知識,並且提供特色的天文活動和講座。本文介紹了仰望書房的創辦人施逸昕老師的背景和創業過程,以及店內的特色服務和活動,帶領讀者瞭解這家獨特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