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土場】對時囉!從時間紀念日看精準時間的起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時の記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現今不論是鐵道或是社會的運作都已離不開時間

時間紀念日的起源

6月10日這一天是以日本目前可考證日期的史料中,最早關於計時工具紀錄的「日本書紀」天智天皇十年(西元671年)四月辛卯条:「置漏尅於新臺。始打候時動鐘鼓。始用漏尅。此漏尅者天皇爲皇太子時始親所製造也。云々。」漏尅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漏刻,是一種利用水流速度測量時間的工具,史料中記載天智天皇首先結合漏刻與鐘鼓,為城下町的居民進行報時。19世紀西方航海家帶進了機械鐘錶,使得提供了更準確的時間成為可能。不過,這時的日本仍使用以日出與日落為界,將白天與黑夜各自六等分的「不定時法」,因此每一時間單位的長度會因季節造成的晝夜長短有所改變。直到1873年廢止不定時法,日本才開始使用24小時制,不過實行之初社會上普遍還是沒有「分」和「秒」的概念。
漏刻示意圖[來源:百度百科]
日本社會對於正確的時間有所意識得要從大正時代說起。日本明治與大正年間的博物學家棚橋源太郎,他在擔任東京教育博物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前身)的館長期間,對於舉辦展覽會推廣通俗知識不遺餘力。例如1916年橫濱爆發霍亂疫情時,他便首次針對疫情舉辦的「虎列拉病予防通俗展覽会」,向大眾推廣衛生與防疫知識,期間吸引了超過5萬人次參觀。1919年棚橋舉辦了「生活改善展覽会」,展示許多利用科學來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並促成了生活改善同盟會的成立。
生活改善同盟會以渋沢栄一(將取代福澤諭吉放上新版一萬元日圓紙幣的實業家)為首,聯合了政界、財金界與教育界有名人士,列出10項必須向社會推廣的觀念,以改善大眾的日常生活。第一項,便是「遵守正確的時間」。在生活改善同盟會的推動下,1920年5月16日便舉辦了以時間為主題的展覽會,內容也非常貼近大眾生活,例如女人一生花費多少時間在化妝上等等有趣問題,藉此吸引民眾了解時間的相關議題。展覽會佳評如潮,閉展日期還延後近三周,總計創下22萬參觀人次,約相當於當時東京人口的6%。
為了紀念天智天皇首次建立日本的報時制度,展覽會提供了超過5萬張傳單發放,東京天文台也提供五座標準時鐘放置於淺草、上野、須田町、日本橋、銀座供大眾校對時間。6月10日當天中午在棚橋館長帶領下,以釋放氣球進行紀念儀式,同一時間東京各地的午砲、工廠的汽笛和寺院的鐘聲響徹東京,不少人也跟著倒數迎接中午報時,可說是日本社會首次意識到「秒」在時間上的意義。正確的時間不僅讓社會的運作更有效率,同時也清楚地切分出工作與休息的時間,進一步促成社會的休閒風氣與需求。
1920年日本為了宣傳時間紀念日製作傳單,向民眾傳達守時的重要性[來源:月刊星ナビ]

標準時間在臺灣

臺灣在1895年納入日本版圖之後,日本內閣便在同年12月27日發布敕令第167號,自1896年元旦起將日本內地標準時間稱為中央標準時間,包含臺灣、澎湖、八重山宮古群島在內便以東經120度時區為準,實施西部標準時間(UTC+8),就此臺灣開始實施了現今我們熟悉的24小時制。西部標準時間一直實施到1937年9月30日才廢除,改使用日本內地的中央標準時間(UTC+9)。
在日本東京實施了首次時間紀念日活動後,臺灣總督府也在隔年推行時間紀念日推廣活動,例如夾報傳單、各級學校實施紀念演講,以及當日中午所有寺院、工廠都要敲鐘或鳴汽笛,各家鐘錶行也會在門口擺出標準時間讓大眾可以校對自己手上的鐘錶。不過在眾多紀念活動中還是發生了一件趣事,台東的消防隊為了響應活動在當日中午敲響警鐘,反而讓當地沒收到宣傳消息的台灣人以為失火了,狼狽地從家中狂奔而出,不禁令人莞爾。
1921年台東的消防隊為了響應時間紀念日,因此在中午時敲鐘。不過台灣人聽到都以為是失火了,因而從家中狂奔而出。[來源:1921-06-19 台灣日日新報日刊04版 臺東/時の紀念日]
時間制度的重要性不僅止於民眾有標準的時間可以安排日常作息,日月星辰的運行和地圖上的經度也都需要精確的時間測量,尤其是對往來臺灣的船隻來說,能否透過時間推算出正確的經度可說是關乎生死的問題。為了測出臺灣與日本之間的經度差,東京天文台的橋元昌矣於1906年來到臺灣。他以兩個月的時間分別在埔里和臺北與東京進行了第一次跨海協同測量,經過數個月的資料整理得出臺北測候所與東京天文台之間有1小時12分55.521秒的時差,與今日誤差僅約1秒,可說是相當準確。
日日新報上刊載了臺灣經度的初步測量結果
[來源:1908-02-19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02版 測定臺北經度]
一日的長度可依據觀測天體的不同而有恆星日與平均太陽日兩種不同定義,恆星日是一顆恆星兩次經過中天子午線所經歷的時間,約為23小時56分4秒;平均太陽日則是太陽兩次經過中天子午線所經歷的時間,約為24小時3分56秒。不論是哪一種定義,都是藉由測量天體兩度經過中天子午線的時間。因此,臺灣總督府在1913年於負責觀測與校正時間的臺北測候所設置由英國クワク社製作的口徑3吋半望遠鏡。為了保持望遠鏡對準中天子午線,因此以堅固的紅磚作為基座穩定望遠鏡,加強時間校準的能力。
透過標準時間的實施,從火車的運行到我們的生活作息不再依靠日月運行,從而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雖然我們已不再需要午砲來報時,在網際網路的連結下人人隨時都可以獲得正確的時間,然而隨著社會運作漸趨複雜,在追求商業效率的同時還有多少人可以如一百年前的傳單所說的清楚劃分出自己的工作與休閒時間?或者有多少人對於流逝的時間毫不在意,每每在死線將近時無法掌握時間,成為時間的奴隸?
在時間紀念日這一天,試著妥善規劃自己的作息,拿回自己的時間主導權吧!
參考資料:
井上毅,〈天文外史 刻々の100年〈前編〉「時の記念日」誕生秘話〉,《月刊星ナビ》2020.6月號
台灣日日新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190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來記錄一下6/1(六)少年讀書會,閱讀「少年讀成語」中,讀到「寅糧卯吃」,說明一下古代中國的「時辰」與「年份」。 「寅量卯吃」是古代中國人劃分一天時間的一種方式,表示人們在早上寅時(3:00-5:00)起來計量時間,卯時(5:00-7:00)吃早餐。這是時辰的說法。而這裡的「寅量卯吃」是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許多東西,我習慣性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除了玄學跟科學以外。因為我自知悟性跟智商不到那裡!而我在追尋的為什麼,是很多人覺得很無聊的,因為沒有用!而我就是想知道! 比如說,一個小時,為什麼是小時而不是大時?後來才理解,中國原本的計時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而西方是廿四小時,所以我們用西方的計時方式,稱之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十分鐵道放天燈是臺灣的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到這裡體驗放天燈的浪漫。這篇文章介紹了十分放天燈的歷史背景、相關行程和當地的民宿咖啡館,菁桐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日式木造車站目前是新北市古蹟。隨著臺灣鐵路古蹟文化的保存和活化,這裡都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底蘊。 2024/04/09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天上的星就是地上的人 想到觀測星空,除了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12個星座,北極星等,記憶裡學的天文知識多是西方的知識,偶然發現西西的這本小說「欽天監」,是關於中國天文曆法的歷史小說,不同角度看天文知識,內容豐富並引用天象、曆法、歷史事件的等史料片段增加現實感。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來記錄一下6/1(六)少年讀書會,閱讀「少年讀成語」中,讀到「寅糧卯吃」,說明一下古代中國的「時辰」與「年份」。 「寅量卯吃」是古代中國人劃分一天時間的一種方式,表示人們在早上寅時(3:00-5:00)起來計量時間,卯時(5:00-7:00)吃早餐。這是時辰的說法。而這裡的「寅量卯吃」是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許多東西,我習慣性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說?除了玄學跟科學以外。因為我自知悟性跟智商不到那裡!而我在追尋的為什麼,是很多人覺得很無聊的,因為沒有用!而我就是想知道! 比如說,一個小時,為什麼是小時而不是大時?後來才理解,中國原本的計時是一天十二個時辰,而西方是廿四小時,所以我們用西方的計時方式,稱之
Thumbnail
哈囉~大家這個禮拜過得如何呢?是不是都忙著準備母親節禮物呢? 今天在讀日文新聞時,看到了台所(だいどころ)這個字,剛好隔天又是母親節,就想和大家分享這個字。 從平安時代到江戶時代,甚至到現代,「台所」所帶有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同義詞:勝手(かって)、厨房等。 要從平安時代御台所說起,古代貴族...
Thumbnail
十分鐵道放天燈是臺灣的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來到這裡體驗放天燈的浪漫。這篇文章介紹了十分放天燈的歷史背景、相關行程和當地的民宿咖啡館,菁桐站是平溪線的終點站,日式木造車站目前是新北市古蹟。隨著臺灣鐵路古蹟文化的保存和活化,這裡都可以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底蘊。 2024/04/09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天上的星就是地上的人 想到觀測星空,除了北斗七星、牛郎織女星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12個星座,北極星等,記憶裡學的天文知識多是西方的知識,偶然發現西西的這本小說「欽天監」,是關於中國天文曆法的歷史小說,不同角度看天文知識,內容豐富並引用天象、曆法、歷史事件的等史料片段增加現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