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E-mail的仗義、道義、和意義》


     我在職場,最大的生聚教訓、血淚學習,都從看似輕簡而基礎的e-mail開始。還是小菜鳥的時候,拿捏哪些信需要cc主管,哪些事口頭與會議說了都不算,得在第一時間補發一封信,作為認簽或核可的保命證據。

     

    當上主管以後,千萬不能拿日常開會與庶務管理當成避信的藉口,懂得分辨哪時候該優先打開哪封信,哪些信必須秒回些客套的官場辭令,哪些信不要淪於Re個七七四十九遍的意氣之爭,務必真人親訪,去討個見面情份,這些智慧及手腕,直接關係到主管的位子,能否坐得穩妥而漂亮。

     

    如果收件或發件方,還涉及高高在上的國外總部、以及分布各洋的國際同僚,段數則又更高。畢竟國情文化不同,有人崇尚直白,有人卻覺得迂迴才是禮貌。我在其間,出過的洋相、吃過的苦頭,不知道有多少。

     

    無論時間過去多久,有一個人的圓融和機敏,一直被我記在心上。

     

    那年,我是跨國專案的主理人,美其名是owner,因為入行時間短淺,我的地位大概跟總機差不多。意思就是,各國南轅北轍的意見,透過我來遞話與整合,而大家口中的指正,真的就只是動動嘴皮子、何不食肉糜的那種虛晃一招,就算是很簡單的一份文件,也會卡在來來回回確認的無間道。

     

    我不敢掉以輕心,更沒有輕舉妄動的本錢,只能在心上邊數饅頭邊祈禱,替這個專案的結案倒數讀秒。某一天,我抱著必死的決心,寄出一份稿件,由於內文牽涉到品牌論述,也配合在地國情做了最適化修正,我有預期各國往返輪迴的規模將達到巔峰,輕輕按下寄送鍵,心頭彷有千金重。

     

    過了一會兒,我收到米雪的回覆,她是總部的溝通守門員,被我視為整起專案的關鍵人物,她一出手,每每讓奔騰不休、多頭馬車的爭論,懸崖勒馬;也是唯一尊重在地文化,願意替我獨排眾議的幕後推手。

     

    我很快地打開那封信,發現收件人只有我。米雪在信件中,先留下她對文稿的幾個問題,有針對文字意涵層面的、也有關於整體圖文編排層面的,她的用語很禮貌,卻不是出於客套:「Landy,我想知道我的問題是否make sense(合理),因為我不懂當地的語言和市場,想先私下問問妳。」

     

    米雪是我共事過,最有語言天賦的溝通者,雖然不是亞洲人,她依然能從每次中翻英的表述當中,敏銳地觸類旁通,理解在地轉化的原因是甚麼。所以,她提出的問題,再合理也不過,我尤其感激她能先私下、單獨問我。

     

    如果她只求迅速表達觀點,一次性地reply to all,事件的發展就會截然不同。除了引發各種打蛇隨棍上的附議、異議,用來刷存在感,更可怕的是,鉅額的討論時間成本,往往老牛拖車,最後還很有可能繞了一圈之後,又將final call丟回本地的決核。

     

    米雪說:「我明白妳很suffer,我們來快速地把這題結束吧。」這是她對於當年尚處基層的我,展現出來的俠情仗義。確認過那些問題的正當性之後,米雪當機立斷地回了一封信,告訴大家,她已經針對文稿內容,和我提出幾個修正的建議,同時也知會過總部大老闆,確認意見一致。如果有任何不同的想法,請於午前提出,並請一併考慮可行性和執行度。

     

    就這樣,各國不再瘋狂丟意見水球,文稿順利通關。我滿懷感激地打電話去致謝,米雪回應,這沒甚麼,「我只是提醒自己,e-mail的作用應該在哪裡。」

     

    這句簡短的答覆,我一直揣在心裡。伴隨工作打滾的年數日久,輪到我成為米雪角色的時候,才感受到這句話的意味深長。行俠仗義,可能只是出於惻隱的舉手之勞,但要在事務紛雜的大型組織中,隨時保持清醒,不把e-mail當成便宜行事的工具,則是一種對於職場份際的道義,永遠去斟酌,e-mail的作用、還有自己的作用,如何發揮到最好,在關鍵時刻,讓人需要。

     

    不知道大家怎麼樣,可每周二開始,是我信件量迭增的起點,周一開完會後,總是跟著多如牛毛的各項跟追,要在海量e-mail裡,維持仗義與道義,並不容易,我試著放慢腳步,不執著於消化信件的速度,只是單純問自己,有沒有更適合的方式,來處理這封信、使溝通具有意義?

     

    願大家也都能給自己時間,停下來感受一下e-mail裡的仗義、道義、以及意義。也許你會找到,比發信和回信,更直入核心的表達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