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善良的人越無情,其實並不是受到正反饋的影響,而是層級的關係,越是深刻濃厚的情感,只要與最崇高的理想擺在同一層,距離表面與表現就會因為距離越遠而更顯得冷漠。 因為這樣一來,當結果盡如人意時,對方可以全數獲得歸功於自己,保持理性得把這個周全的運轉繼續進行下去;若結果差強人意時,對方也可以時刻回到理性分析,不會承擔到不應該承擔的部分,隨時做好最好的調整再出發。
雖然本質上差很多,但在層級的架構上,越善良的人越無情的現象,與老子的無用之用幾乎擁有著一樣多的層次。 濃厚且深刻的情感,看似對事情沒用,但只要理想夠崇高佐以深刻的愛來安排規劃後,就會在末梢與邊緣,感受到被照顧的感覺,而這份感覺卻溯及不到個體的人身上,加上對方看似很冷漠,所以更加地聯想不到。 也只有這樣才能在神奇與美妙完全的交出來,保證即便是在自己逝去之後,世界也可以常保這一份美麗。
曖曖內含光,曖曖的解釋是昏暗不明的樣子,而這一份層級關係,是處於層級之中的人沒辦法看見的,即便是側視圖也看不清楚,非得要剖面圖才能看清楚。 而就是因為內含光,所以就算層級再多,也能感受到嚮往與溫暖。 而這一份光亮就起源於善良,只是為確保可以給予到位,並確定可以將自身的良善與周全,獨立於自身之外,成為世界美好運作的一環。
最善良的無情是一個閉循環的完整配套,連最後絕緣的完美收尾也做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