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覺察來感知環境誘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不斷的強調環境誘因是阻礙我們改變的重要因素,我們都知道也想要改變,但有時候這些來自於環境的的誘因會刺激我們做出自己所不想要的行為。面對環境誘因的刺激,我們應該怎麼辦?

知名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作者Charles Duhigg,提出:暗示(cue)、慣性行為(routine)和獎勵(reward)來描述習慣迴路的三個部分。以抽菸就這個習慣迴路而言,包括壓力(暗示)、尼古丁刺激(行為)、暫時的心理慰藉(獎賞)。很多人說在努力戒菸時,體重會增加,這是因為在戒菸過程中,會使用食物來代替了尼古丁。因此要改變一個行為,必須要打破原先的習慣迴路。

比如說有位年輕的女生有咬手指的習慣,嚴重時會咬到手指流血。為了戒除這個習慣,治療師建議她隨身攜帶一張小卡片,每次當她感到手指不舒服時,就在卡片上做一個記號。一週以後,她已經在卡片上做了28個記號,這一個動作讓她知道,「手指不舒服」這個感覺就是她把手指送到嘴邊的「暗示」,當她已經可以覺察到這個暗示時,就有機會改變這個習慣。治療師利用「競爭反應」:遇到手指不舒服的情況,就把手插在衣服口袋裡或者緊握一支筆,盡一切可能阻止手指進入嘴裡。在這個例子中暗示和獎賞依然如故,但是行為發生了改變,跟很多人用吃東西取代香煙來平復壓力一樣。

關於改變成年人的行為,Goldsmith 在誘發事件(暗示)、行為和後果的順序進行了修改,在其中插入了覺察(awareness),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的警覺(mindfulness)。Goldsmith 修訂後順序如下圖。

圖片來源:Marshall Goldsmith 《練習改變》

圖片來源:Marshall Goldsmith 《練習改變》

Goldsmith列出了三個非常短暫的時刻:先是衝動,然後是覺察,最後是選擇,這是從誘因到我們行動之間的關鍵過程。這個過程非常短暫,以至於我們常常無法把它們從「行為」中分離出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會遵從本能反應,例如,聽到身後有撞擊聲會立即跑開保護自己。有些更機靈、警覺的人,聽到聲音後不會撒腿就跑,他們會觀察周圍環境,看看後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同樣的誘因,卻產生不同的反應,其中一個自動而倉促(說白了就是本能),另一個則經歷了暫停、反思、篩選。

因此我們越警覺,誘因就越難激發魯莽行動,這也是也是Goldsmith 認為對抗環境誘因的方式:既使在最日常、最容易衝動的情況下,與其按照本能行動,不如放慢速度三思而後行,做出更加深思熟慮的選擇。



avatar-img
18會員
39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環境會誘發我們產生不良的行為,例如當你進入到充滿麵包香氣的空間,你就會不自覺的想要買一個來滿足你的口腹之慾;環境也可以誘發理想的行為,例如在家晚餐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每個人面前放一個盤子,然後將菜都夾到盤子上的方式,來控制自己不會吃的過多。那環境是如何影響我們呢?是透過誘因,誘因指的是影響我們行為的
環境會影響我們的選擇,那我們如何在環境影響我們的時候有所警覺呢?Goldsmith提出利用回饋來提醒自己注意環境與行為間的連結。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我們開車時常常會不自覺地超速行駛,有些地方就會有雷達測速儀,就是是有速度顯示的測速儀,一旦你開到測速儀前面,就會顯示你的時速。一旦你看到測速儀上面的時速超
《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Goldsmith不斷地強調環境對於改變的重要性,他並舉出一個自己的經驗來說明為何會有這樣的體悟。Goldsmith常常搭飛機出差,過往他會利用這段沒有人打擾的空檔做一些事情,甚至於好好的休息,等他一下飛機就可以精神熠熠的開始工作。他自己的說法是:他有著安全著陸的幸福感和迅速開
改變的第一個原則是自己要打從心裡認同自己需要改變,但事實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別人才需要改變,自己不大需要改變。《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也是知名CEO教練的Goldsmith指出,當想要拒絕改變時,我們會把人類善於逃避的天賦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甚至會養成一種自欺欺人的思維方式。這並不是「藉口」,藉口是在事
國外的CEO很常找教練來幫忙提升自己,《練習改變》的作者Goldsmith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練。他的收費型態也很有趣:他會先詢問客戶周邊的「核心利益關係人」,這些人可能是這位客戶的同事、上司、屬下、客戶或家人,看看這些人對於這位客戶的看法與建議。然後Goldsmith在聆聽完意見後,他會進行整理並
我們都會有兩個「我」,一個是我們希望中的「我」,另一個則是現實中的「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兩個「我」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心裡總是有許多想要改變的事情,但卻又無法做到,就這樣年復一年,這就造成了很多書籍或課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但,知道跟做到之
環境會誘發我們產生不良的行為,例如當你進入到充滿麵包香氣的空間,你就會不自覺的想要買一個來滿足你的口腹之慾;環境也可以誘發理想的行為,例如在家晚餐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每個人面前放一個盤子,然後將菜都夾到盤子上的方式,來控制自己不會吃的過多。那環境是如何影響我們呢?是透過誘因,誘因指的是影響我們行為的
環境會影響我們的選擇,那我們如何在環境影響我們的時候有所警覺呢?Goldsmith提出利用回饋來提醒自己注意環境與行為間的連結。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我們開車時常常會不自覺地超速行駛,有些地方就會有雷達測速儀,就是是有速度顯示的測速儀,一旦你開到測速儀前面,就會顯示你的時速。一旦你看到測速儀上面的時速超
《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Goldsmith不斷地強調環境對於改變的重要性,他並舉出一個自己的經驗來說明為何會有這樣的體悟。Goldsmith常常搭飛機出差,過往他會利用這段沒有人打擾的空檔做一些事情,甚至於好好的休息,等他一下飛機就可以精神熠熠的開始工作。他自己的說法是:他有著安全著陸的幸福感和迅速開
改變的第一個原則是自己要打從心裡認同自己需要改變,但事實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別人才需要改變,自己不大需要改變。《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也是知名CEO教練的Goldsmith指出,當想要拒絕改變時,我們會把人類善於逃避的天賦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甚至會養成一種自欺欺人的思維方式。這並不是「藉口」,藉口是在事
國外的CEO很常找教練來幫忙提升自己,《練習改變》的作者Goldsmith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教練。他的收費型態也很有趣:他會先詢問客戶周邊的「核心利益關係人」,這些人可能是這位客戶的同事、上司、屬下、客戶或家人,看看這些人對於這位客戶的看法與建議。然後Goldsmith在聆聽完意見後,他會進行整理並
我們都會有兩個「我」,一個是我們希望中的「我」,另一個則是現實中的「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兩個「我」之間是存在差距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心裡總是有許多想要改變的事情,但卻又無法做到,就這樣年復一年,這就造成了很多書籍或課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行為。但,知道跟做到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觸發物對於行為改變的重要性,分析觸發物的類型、來源及其對情緒的影響。強調改變行為需正視自身的觸發物,並提供實現持久改變的具體步驟,鼓勵讀者走出舒適圈,面對挑戰,制定行動計劃。期望能激勵更多人探索自我,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記錄是覺察的第一步,「幫自己喊停!」的作者提供一個「無痛戒癮3分鐘魔法筆記」,以書寫式認知行為療法,來處理自己想要戒除的壞習慣。這個方式的前提是,我們認同想戒掉的習慣背後都有隱藏的原因(行為功能),只要用能夠滿足這個隱藏原因的「其他行為」來取代,就比較容易戒斷壞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觸發物對於行為改變的重要性,分析觸發物的類型、來源及其對情緒的影響。強調改變行為需正視自身的觸發物,並提供實現持久改變的具體步驟,鼓勵讀者走出舒適圈,面對挑戰,制定行動計劃。期望能激勵更多人探索自我,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Look Again》這本書除了提到「習慣化」的概念,還定義了「去習慣化 (Dishabituation)」 去習慣化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它涉及了你該如何「打破」對有害行為與環境的麻木。 當不好的事情一再發生在你的身上, 一般你可能就會習以為常,甚至不再試圖改變。 於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原子習慣中關於情緒和環境的影響,以案例和探討方式呈現。探討了情緒如何成為一種追蹤工具,同時也設想了如何重新設定大腦享受困難的習慣,以及啟動與行動之間的差異。文章從不同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習慣的形成和改變。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記錄是覺察的第一步,「幫自己喊停!」的作者提供一個「無痛戒癮3分鐘魔法筆記」,以書寫式認知行為療法,來處理自己想要戒除的壞習慣。這個方式的前提是,我們認同想戒掉的習慣背後都有隱藏的原因(行為功能),只要用能夠滿足這個隱藏原因的「其他行為」來取代,就比較容易戒斷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