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


📝閱讀心得

此書提出意義的四大支柱:歸屬、使命、敘事、超然。

其實細究此四大支柱,應屬於被賦予、詮釋,偏向迷信、魅惑的,體驗、經驗式的存在。

書中提到:「相較於快樂的生活,有意義的生活會有較多的擔憂、壓力和焦慮。換句話說,意義和快樂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但研究顯示,有意義的付出可以促成更深長的幸福感。」在另一本《人生不需要計畫,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故事》也提到:「儘管擁有快樂愉悅的生命經驗,好過不快樂的經驗,但是幸福快樂本身並不會令人覺得生命充滿意義,也不是避免不安存在的方法。」

換而言之,意義、快樂與幸福應是三件事,且幸福的定義也很廣泛不一。

歸屬

意義主要是存在他人的身上,唯有關注他人,才能為我們自己及他人豎立「歸屬」的支柱。

這預設了他人存在,「他心問題」探討他者是否存在的問題,不過換言之,歸屬建立於「相信」他人存在的前提下。

使命

格蘭特的研究讓我們洞悉了各行各業的人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使命——藉由抱持服務的心態。

馬克思勞動異化的觀點認為,被異化的勞動者與他自己的生產活動、勞動目標、生產過程分離。使得工作成為非自發性的活動,因此勞動者無法對勞動產生認同或者領略到勞動的意義。

在《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中也列出五大類狗屁工作:①幫閑、②打手、③補漏人、④打勾人、⑤任務大師。

換句話說,公司的畫大餅就是賦予使命的一種方式,這種使命感是否成為剝削他人的洗腦技巧?

又如《男孩危機》中寫道「我們能說服男孩接受以「為他人生存而死」的行為來交換「英雄」地位,作為他的目標感。」在戰爭中犧牲自己投身戰場,是良好的使命、意義來源嗎?國家使命、宗教使命的殺戮是道德的嗎?

敘事

除了編輯故事以外,透過講述故事來創造意義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回想生活中的關鍵時刻——個人敘事的核心場景——並思考那些關鍵時刻如何塑造他們及人生的發展。

可以看出「編輯故事」、「創造意義」是種對既定事實的詮釋與賦予,在一些時候稱為馬後炮。不過這也讓我想起敘事治療、一人一故事劇場(Playback Theatre)等,如同書中寫道:

透過與觀眾分享故事,敘事者不僅為自己創造意義,也幫他人創造意義。克雷布繼續說:「這是講述故事如此重要的原因,我知道有人覺得那完全是在講自己的事,但是那其實是去探索虛無,與他人產生共鳴,讓對方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超然

繆爾和愛默生在大自然中的體驗,跟阿什比在太空中及科瑞在緬甸僧院裡的體驗一樣。但是為了體驗那種「突破屋頂」的感覺,他們只要走向戶外就行了。

記得克里希那穆提說過,當仰望星辰時的震撼時刻,沒有思想,只有覺察。當思想進來後,震撼就消失了,變成回味。以前修行很勤勞時,也是因為體驗過修行帶來的神祕經驗,不過現在傾向從日常、大自然中獲得,雖然沒有密集修行的強烈體驗與落差感,但繆爾和愛默生在大自然中的體驗比較適合依然需要為生活奔波的現實。

在超然時刻體驗過「自我意識消亡」的人,已經為那種自我消逝做了很多的心理準備,可以更坦然地面對及接納死亡。


書中最後提到:

如今為了填補這種人生在世的虛無感而興起的意義文化不見得都是良善的東西。文化的意義可正可邪,端看其價值和目的而定。邪惡的意義文化(諸如邪教、仇恨團體),也會運用四大支柱來吸引那些尋找人生意義的人。

換句話說,「意義」並非全是良善的,許多商業、戰爭、宗教、仇恨、詐騙等等也是運用「意義」來打造歸屬感、使命感、敘事性與超然體驗。

儘管死亡的陰影常使人推論人生毫無意義,但死亡也可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激發人生的意義。只要抱持恰當的心態,思索死亡也可以幫我們過更有意義的人生,讓我們安然地接受生命已走到盡頭的事實。

雖然弗蘭克認為抱持意義讓人「更容易生存下來」,不過這是預設「生的狀態」優於「死的狀態」立場,在超然體驗中,許多人經驗神秘體驗後,不再懼怕死亡,甚至體驗過死亡的幸福感,對上述的預設立場也有所保留,雖然有話道「好死不如賴活」,但也有話道「不怕死,只怕生不如死」,這也回到之前探討的安樂死議題。

以佛法而言,真正的布施要做到「三輪體空」,但需認為有他人、他物才會產生意義感,換句話說,真正的布施不應具有意義感?如同達摩祖師對梁武帝說「實無功德」,產生意義感是否就會產生貪嗔心呢?意義感是種執著、有所住嗎?菩提心是在遮除意義感的狀態下嗎?慈悲心是在遮除意義感的狀態下嗎?值得思考。

真正的菩薩行者,會與他人保持接觸,但是不會把這些關係牢牢地牽掛在心上,這才是真工夫。—《金剛經講記》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清貧,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貧窮,而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造就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
從斷捨離到極簡主義,丟東西後改變我的12件事!
從居住、物品到人際關係,50個擺脫金錢和外在覊絆,化繁為簡的富足人生
簡樸生活記(典藏版)
我渴望著搭一個茅草房,而且要自己搭,我不但要嚐嚐住茅草房的味道,而且要嚐嚐人是怎麼搭茅草房的。
清貧,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貧窮,而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和意志,造就簡單樸實的生活型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生命路必經失去,但依然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探索,這些令人興奮的事物就足以成為我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其花時間在尋找無形的「意義」與「價值」,不如好好地活在當下吧。
Thumbnail
  哲學式人生為何重要?如何培養哲學人生?又為何斯多噶哲學有助於我們追求哲學人生?首先,有些東西是只能「追求」而無法「擁有」的對象,例如:真理、行善。但人生是既「追求」又「擁有」的對象;既「追求」無限的未來,又「擁有」有限的現在與過去。而人之所以能夠在有限之中把握無限,靠得便是「理性」,而這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呢?是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所在嗎?幸福等於快樂嗎?幸福是個人還是群體的呢?存在於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呢?幸福是能夠預期的嗎?如何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受到幸福呢?本書作者菲德立克‧勒諾瓦從社會學、心理學、宗教學、哲學等角度,經由一連串省思辯證的過程,來試圖回答:「幸福是什麼?」這一對於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