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本以為是一本職場心態建立或技能精進的商業書籍。誰知,一翻開就踏進了哲學的世界……
/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嗯......我有。尤其腦袋被工作待辦事項塞得滿滿滿,心中卻益發空虛。)

以上的問題就作者泉谷閑示(精神科醫師)的定義屬於「高層次煩惱」,是對於自己存在是否有意義的「實際存在的提問」;另一個「低層次煩惱」則偏向情感強烈的煩惱,如「渴望愛情」、「自卑感」等。臨床治療上,他發覺越來越多諮詢偏向「高層次的煩惱」,故有了寫這本書的想法。

高層次與低層次煩惱可能同時存在,也可能先後出現。但可觀察到的是,以求生存為生活目標的時代已過去,現在是物質經濟上的滿足已經飽和到無法再為我們帶來「生活的目標」。而面對內心缺乏目標的空虛,人們開始試圖以各種(消費)行為填滿,如網購、經常透過各種社群媒體與外界聯絡、玩手遊殺時間、在家不看電視也要開著、把行事曆排得滿滿→這些讓我們看似忙碌,實則是為了「逃避空虛」的動機而產生的被動行為。

書中的主軸為先討論「工作究竟是什麼」,接續帶出「實際存在的提問」的討論,拋出一些想法或方法讓讀者去體會品味生活意義的況味。
/
工作是什麼
作者引用哲學家漢娜鄂蘭的論點,把人類生活統稱為「行動的生活」,並分為三個層面:
1.「勞動」:與動物一樣,維持生活生存所必須,但也能帶來喜悅和幸福
2.「工作」:是創造出人類特有且具永續特性的作品或工具
3.「行動」:是形成社會或歷史的政治性活動的行為表現
而在希臘時代,最重要的事情是「沈思的生活」—內省和冥想,感受自然和宇宙的真理,並安然與之面對。

但在工業革命時期,原本具有專業和技巧的「工作」被拆分成需經過分工才能完成的「勞動」,生產出的產品不再是永續性的作品或工具,而是消費財,大家瘋狂地陷入消費製造的惡性循環中,不僅感受不到勞動的喜悅,期間也產生了空虛和無力感。

之後的宗教革命,「勞動」被各領域學者(約翰洛克、亞當史密斯、馬丁路德)詮釋成是高尚的活動,是財富的泉源、是「天職」—在世俗社會中,對神虔誠的行為展現,勞動本身即是生活的目的。

至此,「勞動」取代了「工作」,一躍而上成為創造價值的行為,而原本被視為最有價值的沈思生活則完全被現代人遺忘。

接著在美國資本主義中,再次變質,成為純粹的競爭意識,是金錢遊戲中的經濟行為。

討論至此,作者進一步引申各方學者說法,認為人類已被「勞動教」給控制,被「勞動」佔據的生活使人無法過上「有人性」的生活。但是,若完全脫離「勞動」又會讓人失去活力和喜悅,因此討論「該不該勞動」其實很容易陷入兩難。

因此,漢娜鄂蘭提出的解決之道:

即使相當微薄,也應該讓『工作』復權、對『行動』覺醒以及讓被遺忘的『沈思』在每天生活中復活。………讓『勞動』,轉換成『工作』這種有品質的工作。」

/
追求真正的自己
首先來談談「意義」和「目標」。

意義:書中認為當我們說「有意義」時會認為那是創造某種「價值」的行為,如「讓時間變得有意義」,所以無所事事時會覺得沒有創造價值而感到愧疚。通常這與大腦的損益計算有關。

目標:和他人想法無關,只要自身覺得有意義,就有意義。這與「心=身體」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喜悅有關,其中帶有「品味」的意味

<暫停想一下>
你想追求的的是「生活的目標」還是「生存的意義」?
「目標絕不是等著別人在某處為自己找到、且帶有個定特質的東西,而是要透過『追求目標』這個發自內心的活動,才能打造出來。」

『心=身體』才是人類的核心,感受到生活的『目標』絕對不是因為完成有『價值』的事情,而是『心=身體』品味了各式各樣的事物,感受到喜悅而得以實現。」

那麼,在這個許多工作只能被稱為「勞動」的世界裡,我們能做什麼?
1.選擇不把工作當作是生活的重心
2.依自己的資質去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3.不得不勞動時,努力讓它變成是值得自己稱之為「工作」的事物
/
如何用心身體品味生活
我舉幾個書中特別有啟發性的建議:
1.玩樂:不區分「日常/非日常」,讓生活變成像小孩子一樣進行如創造般的玩樂;讓「大腦」與「心=身體」相互合作,去體驗感受而產生好奇心,進而淬煉提取出概念與真理,產生行動。
2.用面對飲食=面對人生的心態:食物讓人生命得以延續,好好對待食物,不只思考吃什麼,更要依照食材的本質烹煮料理。
3.享受即興的樂趣:避開大腦的計算,用「即興」決定自己的行動,讓一成不變的生活,慢慢變得有趣和充滿創意性。如用冰箱剩餘的食材,隨興做出料理;刻意不計劃,去感受當下發生的事。
4.活在當下

雖然書中有些建議或論點不算新穎,但作者旁徵博引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甚至是宗教各領域的理論反覆驗證辯論,讀的當下燒腦卻又覺得過癮。最重要的是:為我心中的疑惑劈開一道光,依循著光,應該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ZOKKYM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品味生活樺職場的沙龍
12會員
10內容數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1/07/12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2021/07/12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生活好煩悶無趣」、「除了工作沒有其他生活目標」、「人生就是吃、拉、撒」,也許是爆炸性的新知讓我們無從消化,也許是物質性的生活使我們情感麻痺,而我認為,健康的人生就是能做到「生活平衡,智慧生活」。 要達到生活平衡,我認為有四個面向是值得我們不斷精進的,而這四面向也代表我們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生活好煩悶無趣」、「除了工作沒有其他生活目標」、「人生就是吃、拉、撒」,也許是爆炸性的新知讓我們無從消化,也許是物質性的生活使我們情感麻痺,而我認為,健康的人生就是能做到「生活平衡,智慧生活」。 要達到生活平衡,我認為有四個面向是值得我們不斷精進的,而這四面向也代表我們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人都需要意義,但意義都是由自己創造 找到你的組合式生活,分為三種,第一是有薪水的工作,第二是無償的工作,再來是自我實現,而有薪水的工作也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就是你不計報酬也想做的事,自我實現也就是找到你的天命完成你這一生的目標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從小要你考試努力用功念書,你只有一個目標
Thumbnail
人都需要意義,但意義都是由自己創造 找到你的組合式生活,分為三種,第一是有薪水的工作,第二是無償的工作,再來是自我實現,而有薪水的工作也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就是你不計報酬也想做的事,自我實現也就是找到你的天命完成你這一生的目標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從小要你考試努力用功念書,你只有一個目標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本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本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Thumbnail
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思考如果沒了工作,你是誰? 你還能做什麼? 現今社會每一個人總是往前衝,生活步調除了快,還要追求更快,也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 沒有人有勇氣慢下來,確認自己的方向,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活在當下 放下追求結果,擔心未來要做什麼及後悔做過的事,我們只要專注在當下,享受
Thumbnail
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思考如果沒了工作,你是誰? 你還能做什麼? 現今社會每一個人總是往前衝,生活步調除了快,還要追求更快,也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 沒有人有勇氣慢下來,確認自己的方向,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活在當下 放下追求結果,擔心未來要做什麼及後悔做過的事,我們只要專注在當下,享受
Thumbnail
是身體累?心累?還是愛喊累? 你有沒有周一或週二症候群? 每天早上開車停在斑馬線前,上班族各個穿越的樣子很像看舞台劇,有人提著早餐哈氣連天、目光無神,好似仍沉浸睡夢中;有人連走帶跑、行色匆匆,應該是被時間追著跑;有人則泰然自若,跟同行者說說笑笑,精氣神十足…...,一天要怎麼開始會讓自己愉快呢?應
Thumbnail
是身體累?心累?還是愛喊累? 你有沒有周一或週二症候群? 每天早上開車停在斑馬線前,上班族各個穿越的樣子很像看舞台劇,有人提著早餐哈氣連天、目光無神,好似仍沉浸睡夢中;有人連走帶跑、行色匆匆,應該是被時間追著跑;有人則泰然自若,跟同行者說說笑笑,精氣神十足…...,一天要怎麼開始會讓自己愉快呢?應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工作裡應該有很多複雜的東西吧,舉凡:金錢、權力、名望、成就感、意義、價值等,人之所以這麼汲汲營營,所要追求的,有時候或許早已不是原來的那個初衷。如果此刻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呢?或許可以明白一二,當然,每個人答案都不同,也沒有所謂的好壞對錯,只是那個階段的選擇而已。
Thumbnail
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活著沒有意義,要如何活下去? 所以我們會試著去探索其中的理由,「給自己一個生活的理由」! 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才會知道「我要怎麼活」! 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不同的「價值觀(生活的理由)」就會導引出不同的「行為(怎麼活)」,進而體驗出完全不同的「生命風景」。
Thumbnail
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活著沒有意義,要如何活下去? 所以我們會試著去探索其中的理由,「給自己一個生活的理由」! 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才會知道「我要怎麼活」! 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價值觀」。 不同的「價值觀(生活的理由)」就會導引出不同的「行為(怎麼活)」,進而體驗出完全不同的「生命風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