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原本以為是一本職場心態建立或技能精進的商業書籍。誰知,一翻開就踏進了哲學的世界……
/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嗯......我有。尤其腦袋被工作待辦事項塞得滿滿滿,心中卻益發空虛。)

以上的問題就作者泉谷閑示(精神科醫師)的定義屬於「高層次煩惱」,是對於自己存在是否有意義的「實際存在的提問」;另一個「低層次煩惱」則偏向情感強烈的煩惱,如「渴望愛情」、「自卑感」等。臨床治療上,他發覺越來越多諮詢偏向「高層次的煩惱」,故有了寫這本書的想法。

高層次與低層次煩惱可能同時存在,也可能先後出現。但可觀察到的是,以求生存為生活目標的時代已過去,現在是物質經濟上的滿足已經飽和到無法再為我們帶來「生活的目標」。而面對內心缺乏目標的空虛,人們開始試圖以各種(消費)行為填滿,如網購、經常透過各種社群媒體與外界聯絡、玩手遊殺時間、在家不看電視也要開著、把行事曆排得滿滿→這些讓我們看似忙碌,實則是為了「逃避空虛」的動機而產生的被動行為。

書中的主軸為先討論「工作究竟是什麼」,接續帶出「實際存在的提問」的討論,拋出一些想法或方法讓讀者去體會品味生活意義的況味。
/
工作是什麼
作者引用哲學家漢娜鄂蘭的論點,把人類生活統稱為「行動的生活」,並分為三個層面:
1.「勞動」:與動物一樣,維持生活生存所必須,但也能帶來喜悅和幸福
2.「工作」:是創造出人類特有且具永續特性的作品或工具
3.「行動」:是形成社會或歷史的政治性活動的行為表現
而在希臘時代,最重要的事情是「沈思的生活」—內省和冥想,感受自然和宇宙的真理,並安然與之面對。

但在工業革命時期,原本具有專業和技巧的「工作」被拆分成需經過分工才能完成的「勞動」,生產出的產品不再是永續性的作品或工具,而是消費財,大家瘋狂地陷入消費製造的惡性循環中,不僅感受不到勞動的喜悅,期間也產生了空虛和無力感。

之後的宗教革命,「勞動」被各領域學者(約翰洛克、亞當史密斯、馬丁路德)詮釋成是高尚的活動,是財富的泉源、是「天職」—在世俗社會中,對神虔誠的行為展現,勞動本身即是生活的目的。

至此,「勞動」取代了「工作」,一躍而上成為創造價值的行為,而原本被視為最有價值的沈思生活則完全被現代人遺忘。

接著在美國資本主義中,再次變質,成為純粹的競爭意識,是金錢遊戲中的經濟行為。

討論至此,作者進一步引申各方學者說法,認為人類已被「勞動教」給控制,被「勞動」佔據的生活使人無法過上「有人性」的生活。但是,若完全脫離「勞動」又會讓人失去活力和喜悅,因此討論「該不該勞動」其實很容易陷入兩難。

因此,漢娜鄂蘭提出的解決之道:

即使相當微薄,也應該讓『工作』復權、對『行動』覺醒以及讓被遺忘的『沈思』在每天生活中復活。………讓『勞動』,轉換成『工作』這種有品質的工作。」

/
追求真正的自己
首先來談談「意義」和「目標」。

意義:書中認為當我們說「有意義」時會認為那是創造某種「價值」的行為,如「讓時間變得有意義」,所以無所事事時會覺得沒有創造價值而感到愧疚。通常這與大腦的損益計算有關。

目標:和他人想法無關,只要自身覺得有意義,就有意義。這與「心=身體」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喜悅有關,其中帶有「品味」的意味

<暫停想一下>
你想追求的的是「生活的目標」還是「生存的意義」?
「目標絕不是等著別人在某處為自己找到、且帶有個定特質的東西,而是要透過『追求目標』這個發自內心的活動,才能打造出來。」

『心=身體』才是人類的核心,感受到生活的『目標』絕對不是因為完成有『價值』的事情,而是『心=身體』品味了各式各樣的事物,感受到喜悅而得以實現。」

那麼,在這個許多工作只能被稱為「勞動」的世界裡,我們能做什麼?
1.選擇不把工作當作是生活的重心
2.依自己的資質去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3.不得不勞動時,努力讓它變成是值得自己稱之為「工作」的事物
/
如何用心身體品味生活
我舉幾個書中特別有啟發性的建議:
1.玩樂:不區分「日常/非日常」,讓生活變成像小孩子一樣進行如創造般的玩樂;讓「大腦」與「心=身體」相互合作,去體驗感受而產生好奇心,進而淬煉提取出概念與真理,產生行動。
2.用面對飲食=面對人生的心態:食物讓人生命得以延續,好好對待食物,不只思考吃什麼,更要依照食材的本質烹煮料理。
3.享受即興的樂趣:避開大腦的計算,用「即興」決定自己的行動,讓一成不變的生活,慢慢變得有趣和充滿創意性。如用冰箱剩餘的食材,隨興做出料理;刻意不計劃,去感受當下發生的事。
4.活在當下

雖然書中有些建議或論點不算新穎,但作者旁徵博引了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甚至是宗教各領域的理論反覆驗證辯論,讀的當下燒腦卻又覺得過癮。最重要的是:為我心中的疑惑劈開一道光,依循著光,應該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ZOKKYM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品味生活樺職場的沙龍
12會員
10內容數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4/01/26
每次的面試準備就是過去工作和公司的回顧與整理。 做了什麼、完成過什麼專案、為什麼加入,又為何離開,挑戰與成就感 等等,這些都是很基本必備問題。所以我的 craft裡開闢了一本筆記本,裏頭有針對以上問題的回應內容。想來也挺有趣,每份工作的離職原因在經過多年後回顧,都會有些許差異。 具體一點說是:當
Thumbnail
2021/07/12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2021/07/12
開門見山地說,我非常非常推薦這本書! 作者Lori Gottlieb本身是心理諮商師,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經歷豐富,曾在影劇圈從事電影和電視影集(急診室的春天以及六人行)的編劇製作。其中因為急診室春天,開啟了她轉向到醫學院求學,再改變職涯成為心理諮商師。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本心理學書讀起來如此精彩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2020/10/04
本書貫穿了他40多年的職業生涯,原本只能從報章雜誌報導的人物和事件,透過Bob 本人親自撰寫回顧,讓我們得以從第一人稱的視角,重現他做重大決策時考量,與多位企業家名人如Steve Jobs等人交手談判的過程,如何處理危機,領導迪士尼榮景再起,勇敢面對挑戰,擁抱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生活好煩悶無趣」、「除了工作沒有其他生活目標」、「人生就是吃、拉、撒」,也許是爆炸性的新知讓我們無從消化,也許是物質性的生活使我們情感麻痺,而我認為,健康的人生就是能做到「生活平衡,智慧生活」。 要達到生活平衡,我認為有四個面向是值得我們不斷精進的,而這四面向也代表我們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生活好煩悶無趣」、「除了工作沒有其他生活目標」、「人生就是吃、拉、撒」,也許是爆炸性的新知讓我們無從消化,也許是物質性的生活使我們情感麻痺,而我認為,健康的人生就是能做到「生活平衡,智慧生活」。 要達到生活平衡,我認為有四個面向是值得我們不斷精進的,而這四面向也代表我們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為什麼要工作?意義在哪裡? ●「浪擲大半輩子的時間來謀生,沒有比這更無腦的事情了。」美國詩人梭羅、公民不服從的信徒,在其知名講稿〈沒有原則的生活〉(Life without Principle)中,為想要奉行道德生活的人擬訂了一系列準則,其中不包含為了賺錢而工作,度過時間應有更明智的方式。 從人們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對人生感到茫然,生活沒有目標」 自2021開始帶領自我成長課程開始 三不五時就會遇到學習夥伴問這一類的人生問題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類的問題 只能透過課堂中設計的活動 和分享一些心理學的概念 希望夥伴們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這陣子又不約而同地在不同場合中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我們應該捍衛這樣的觀念,訓練自己不管身在何職,都不影響你的自我,工作只是你選擇參與社會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人都需要意義,但意義都是由自己創造 找到你的組合式生活,分為三種,第一是有薪水的工作,第二是無償的工作,再來是自我實現,而有薪水的工作也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就是你不計報酬也想做的事,自我實現也就是找到你的天命完成你這一生的目標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從小要你考試努力用功念書,你只有一個目標
Thumbnail
人都需要意義,但意義都是由自己創造 找到你的組合式生活,分為三種,第一是有薪水的工作,第二是無償的工作,再來是自我實現,而有薪水的工作也就是你現在正在做的工作,無償的工作就是你不計報酬也想做的事,自我實現也就是找到你的天命完成你這一生的目標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從小要你考試努力用功念書,你只有一個目標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本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人生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這一生就這樣了嗎」這些疑問嗎? 本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或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
Thumbnail
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思考如果沒了工作,你是誰? 你還能做什麼? 現今社會每一個人總是往前衝,生活步調除了快,還要追求更快,也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 沒有人有勇氣慢下來,確認自己的方向,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活在當下 放下追求結果,擔心未來要做什麼及後悔做過的事,我們只要專注在當下,享受
Thumbnail
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思考如果沒了工作,你是誰? 你還能做什麼? 現今社會每一個人總是往前衝,生活步調除了快,還要追求更快,也不知道自己在瞎忙什麼? 沒有人有勇氣慢下來,確認自己的方向,靜下來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 活在當下 放下追求結果,擔心未來要做什麼及後悔做過的事,我們只要專注在當下,享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