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論語漫讀(34):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孔子是『打太極』的老祖宗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為政第二)。

raw-image


子張,複姓顓孫、名師。子張是他的字;陳國人。他比孔子小四十八歲,與曾參年紀相仿,或者在孔子流亡陳國時入門,或者是在孔子結束流亡回到魯國後來投奔孔子的。他性情比較急躁,愛出風頭,有些像子路。

 

他向孔子請教如何做官。『祿』指俸祿,『幹』是謀求,『干祿』就是謀求俸祿,引伸開來就是如何保住官職。因為保住官職才能掙取俸祿。

 

孔子針對他的毛病,回答他說,『要多聽別人的意見,不要說自己拿不准的。拿得准的意見,也要謹慎地說,這樣才能少犯錯誤;要多觀察,拿不准的先擱下,拿得准的,也要謹慎地去做,這樣才能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就能保住官職俸祿』。 『闕』是擱置的意思,『尤』是過失,『殆』是困惑。

 

孔子這段話,總的意思就是做官要少言少行,慎言慎行,明哲保身。孔子考慮到了為官的兩種情形,一種是建言建策,比如說君主或主管問事情怎麼辦?臣僚、參謀或下屬需要回答,提出自己的建議。另一種是自己是管事的,獨當一面,需要做決斷,怎麼辦?

 

中國歷史上會說話的典故比較多。例如,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欲廢王皇后而改立武則天,褚遂良等元老重臣則極力反對,甚至以死相諫。但李績卻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既不反對也不贊成。怕說錯了話事後遭來忌恨,甚至掉腦袋。

 

又比如曹操捉拿到呂布後,呂布表示自己願意投降,輔佐曹操定天下。曹操卻問劉備:『何如?』劉備則回答,『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建議曹操殺掉呂布。雖然先前呂布向劉備請過情,讓他幫自己說好話,劉備也答應了。但曹操這一問,劉備領會到曹操決意要殺呂布,不管自己怎麼說,都會殺呂布。但又想借自己的口說出來,好維護自己渴求人才的名聲。劉備這時倚靠著曹操,不敢惹曹操不高興,只得順著曹操的意圖說。而劉備也沒說得很直白,而是拿呂布反叛丁原和董卓來說事。

 

官場上,職責不清是常事。這也給了『多見闕殆,慎行其餘』的機會。遇著可能擔責的事,不同衙門、部門就相互推諉,俗稱『打太極』。或者實在推不開,就拖著壓著不辦,希望靠時間能拖過去。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得事』。

 

可以說,孔子是中國官場打『太極拳』的老祖宗,講究說話含蓄,滴水不漏,辦事推諉。原因還是在於人治之下,說真話的風險太大。缺乏信任,勾心鬥角、相互傾紮,內耗嚴重。

 

2018年3月9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