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大有位朋友,前幾天飛到大陸跨年,去了上海和北京,回來之後直呼不想再去了,原因沒別的,就是人太多。
隨意看了幾張他拍的照片,雪大內心不禁吶喊: 這才是我熟悉的大陸節假日該有的人潮啊!
打開微信朋友圈,刷到今天(1月3日)還是一大堆人在旅遊,我就納悶: 台灣新聞不是都說大陸經濟崩潰、年輕人失業、不敢消費....,怎麼在我朋友圈裡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原本以為是我的錯覺,找了幾個朋友交流一下,才發現大家都有共同的感覺,那麼此時我很肯定的說: 這應該足夠說明旅遊和消費在2024年初,有著明顯的復甦跡象。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元旦假期旅遊人次同比成長155.3%,這個數據我相信不假。
2023年元旦雪大本來要和老婆去烏鎮,但我倆接連確診(那會兒大陸剛開放),所以只好忍痛取消酒店啥的。
一年過去了,大家揮別疫情陰霾,存了一整年的消費,如今終於有底氣去消費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比疫情之前(2019年),出行人數和旅遊收入竟然分別還成長了9.4%與5.6%,明顯是回到過去大家熟悉的成長節奏。
另一項消費指標: 電影票房,更是刷新了大陸元旦的票房紀錄。
要知道,看電影通常會伴隨著吃飯、逛街和購物,所以這絕對是消費的硬指標。
至於酒店、各種出行商機是否還有後續的爆發性,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即將在2月份到來的春節假期。
當然2024年才剛開始,若要從這點數據就說全年經濟增長無憂,那麼或許太過武斷,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聰明的東南亞旅遊大國泰國也抓住了時代的紅利,打算對大陸開放永久免簽,估計又會帶動一波旅遊熱潮。
要出國旅遊,肯定少不了坐飛機和逛免稅店,至於誰會受惠?你們自己去做功課吧。
不過你們也先別太樂觀,雪大絕對不是一言堂,不會只報喜不報憂。
有網友說雪大的FB只會把不同意見的留言刪掉或拉黑,這很明顯是不正確的指控,要嚴厲譴責和澄清。
就我所知,光是在雪粉群裡面就有好幾位觀點跟我不同的雪粉,怎麼也沒見人家被拉黑或刪留言?
只有來抬槓或搗糨糊的酸民,才會被我拉黑和刪留言。
畢竟雪大只是個文科小資上班族,創作只是斜槓和興趣,我實在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跟你玩文字遊戲。
回過頭來聊數據,我看到的隱憂是為啥同比2019年,出行人數增長了9.4%,但旅遊收入只增長了5.6%呢?
這個數據說明了雖然出來玩的人變多了,但人均的旅遊消費降低了一點點。
我認為會有這個現象主要有兩大原因:
首先,疫情三年大家的錢包還沒有完全鼓起來,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雖然敢玩但不敢大玩特玩。
另一方面,經過這三年,大家的消費觀有了變化。
以我身邊的大陸朋友和同事們為例,疫情前大家買東西的時候還是挺在乎牌子和面子這些東西。
所謂的國際知名品牌,大家願意用較高的溢價來買入。
疫情後什麼面子不面子的,變得一點也不重要,大家更在乎商品是否好用和實在,換句花說就是更看重性價比。
所以我們會看到大陸本土品牌快速崛起,畢竟品質和功效都不輸洋品牌,價格又更實惠,為啥不給他機會呢?
總而言之,這次數據顯示大家對於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是不變的。
上班族平時拼命賺錢工作,不就是為了下班放假的時候能開開心心的玩嗎?
所以旅遊和消費需求永遠都在,但是雖然願意出門玩的人變多了,但這並不代表大家花錢會大手大腳。
如果沒猜錯,大家花錢會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精打細算,這點和台灣旅人的性格很像。
以前出門玩都是隨心情,走到哪買到哪。
現在到處都有測評、攻略,大家出門之前都會習慣性的查一查。
太貴的不買、太坑人的不玩、不好吃的店不吃....。
想讓消費者花錢,就得是做的有特點、符合情感或功能需求,而且價格還不能太貴。
以前我在景區或古鎮旅遊時,經常會看到東西賣的賊貴,網上一搜幾塊錢一個,憑什麼景區要賣50元?
以前那種宰客模式正在轉變,更多的是講文化、在地特色和創意。
把旅遊當成口碑生意來做的城市和商家,未來將會有更大的機會。
時代在變,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