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人際關係重補

再次響起熟悉的聲音、氣味、視覺映像

還是偶爾會覺得陌生、不熟識

如許久未見的老友碰面時那份生怯感、距離感

不是不熟、但也許是由於太久無接觸

導致一時之間的不熟絡、不熟稔

但雙方互相都知道彼此是熟的、甚至是要好的

但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敞開心扉、將自我全部打開的袒露訴說、自然互動來往

必定是一陣彆扭、尷尬、僵硬

相互讓禮、謙遜客氣、沒有(也不敢)有一絲絲的踰矩

就是「放不開」

但也不是不瞭解彼此的人、也不是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

卻形同疏離、自帶安全距離一般彼此都不願跨越、拉近

人際之間常有這種現象

但這樣的況狀並非無法化解、消融

只是以時間軸長短而言

短時間(數天、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內可能都無法「痊癒」、回到以前彼此相處的樣態、形貌

因為兩人(有時不只兩人、而是多數人形成的朋友圈)之間當分開、沒有實體見面的時間拉長了

疏離感就逐漸增加

且會隨分開時間的愈趨變長而距離愈遠

這當屬人之常理、長情

本來人不見面久了就會失去彼此之間的親近、窺探隱私權、再來是信任度、甜蜜度

而當許久未見的人們再次因緣際會(尤其是不期而遇的時候)相聚在一起時

彼此間的距離感已自然生成

彼此儘管過去多麼親密、黏著、互相「交付」

此時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一層隔閡、無法放心的將彼此的關係基本還原至過往

有點類似於自己學習一項技能、技術(如學英文、打桌球、汽修等)

縱然當下熟習之、十分有能力

一旦有一段連續性的時間(並非間歇式還有在接觸、練習)都少有接觸或從未接觸

就會對其產生距離感、再次操作進行時生疏陌生、力不從心

人際間(朋友、親人、同事等)的互動形式與態貌也是大致呈這種樣子

因為長時間的沒有接觸、不熟悉彼此的屬性

因為沒有每天相見、得以了解彼此互相熟悉親暱的機會與舞台

漸漸的就會不習慣於日常見面時的互動模式

如同一項技能因為不再接觸而被自己逐漸遺忘

再次接觸(見面時勢必要互動)就會根據過去沒接觸到的連續時間之長短來讓自己擁有若干程度的生疏、僵硬

時間愈長愈感覺陌生疏遠、操持起來愈僵化不自然

(除非彼此恰巧都是屬於人來瘋、無論見面接觸的人是誰都能與之快速嫻熟、激盪出熱烈互動的人的性格)

但這一切的情況皆是基於人性的自然演變與流動、本就是人類正常的反應

不需要急於將彼此拉近、刻意說很多話或表現出親密的關係與外顯的樣子

就只為了盡快回到過去的互動關係與相處模式

這樣或許不但不會如你所願的拉近彼此、速成的回到過去良好的關係、「重修舊好」

還可能使對方受到刺激、對方也許根本不想那麼快就熟絡、認為關係是要緩緩培養、修復的

而表現出心不甘情不願、被動冷淡、封閉凝固的氣質

這時可能你又會認為是自己不夠熱情、不夠拉近

而說更多話、表現得更貼近

然後對方就又更被動、冷酷

循環下去就進而將彼此的關係愈推愈遠了

事倍功半、徒勞無功

但這種情形發生的機率偏低

因為熟人間應該都會大概清楚彼此的心意與內在想法

只要對方做出什麼行為、或說出什麼話、擺什麼表情應該都會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不會再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因此唯有將彼此的心意讀懂、並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不見面後的在重逢一定陌生、有距離

並不急於求破冰

退一步思考人際間的關係並讓時間自然修補關係為為裂痕

才能進一步回到過去熟悉的關係與互動方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