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為中心的時代,#農本主義 的價值判斷是地主持有多少土地
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 的價值判斷是每個人擁有多少財富
資訊革命後興起的是#知識主義,即能夠擁有與處理多少資訊
接著來臨的將是#感性主義,價值判斷標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知識,而是擁有什麼樣的意志,想做什麼事
感性主義的其中一個例子是,人們的消費傾向從具體的物品消費轉為抽象的體驗消費
如果人們開始更加注重自我想法與自我意志,你曾經想過#無意識的力量 嗎?
1.擴展自我意象
擴展自己的意識,你將獲得與擴展的時空大小成比例的金錢,把時間化為金錢(=時間就是金錢)
你的注意力只關注在每個月的薪水?
還是你有更遠大的目標,想像十年後、二十年後會變成怎樣?
想像「我是這樣的人」的自我意象,大腦便會開始行動
2.「目的」
大腦追求的是目的與終點
做一件事一定要有理由
問自己為什麼要成功?非成功不可的理由是什麼?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如果想著「純粹體驗過程」,「從過程中有所收獲也很好」,因為是體驗基準,所以一定不會成功
如果著眼在「為何」成功,大腦會設定指令幫助你達到終點
3.讓大腦有效掌握願望的步驟
🍀「回想」未來記憶
如果依照典範人物的特質採取行動,十年後、二十年後會有甚麼樣的成果?例如:辦公室可能是什麼樣的格局?交往的朋友、家人會是甚麼樣子?
🍀運用「更加」來許願
「想要變有錢」的前提是「現在並不有錢」
大腦會把現在並不有錢的狀態轉化為真
因此應該把語句改成「我本來就很有錢,我要變的更加有錢」
🍀Be it until you become it.
按照典範人物的思考來思考,案照典範人物的行動來行動
問自己,現在的情況如果是這個典範人物,他會怎麼做?
行為次數越多,大腦會越堅信「我就是這樣的人」
你看過這本書嗎?你對這本書有什麼想法?歡迎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