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穀倉效應&電流大戰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穀倉效應這本相當厚實,花了不少時間。但啟發相當深刻。


原本以為<穀倉>一書的主要概念與柏拉圖的洞穴說差不多,但閱讀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作者主旨在於強調人類學見樹又見林的精神,寫作的脈絡條理分明,首先從布赫迪厄的人類學背景出發(不過我一直頗為在意描述他曾經的戰爭經歷造成心靈的衝擊與感想),強調人類學對於社會文化的作用。透過後面舉例的論述讓我對於人類學有些不同以往的感受。


作者透過幾個知名公司的例子:索尼公司、瑞士銀行、臉書等世界知名企業如何犯下因為穀倉的封閉狀態導致的失誤。強調穀倉對於企業運作有多麼大的影響。進一步指引我們該如何破除穀倉。


他提出幾個建議:


1.人類學家喜歡由下往上看世事,還又走出斗室,實地觀察,從微觀模式探究宏觀現象


2.他們以開放的心胸傾聽與觀察,如同牆上的蒼蠅,試著了解社會群體或系統所有的不同部份如何環環相扣


3.他們著重全面探討,最後往往是檢視一般人不想談的禁忌或無趣事情,對社會避談的議題大感興趣


4.他們會仔細傾聽他人的說法,再跟實際作為互相比對,著迷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


5.人類學家往往會比較不同的社會、文化與系統,背後的主因是,這樣有助找出不同社會群體背後的模式


6.人類學認為人類生活不只有一種合理模式


這本書出版在2016年,後來還有第二本 <未來思考>,引用一些較新進的例子,諸如covid或金融神話崩壞,但我覺得有點過於強調人類學概念解讀問題的時候,似乎難免也落入另一個穀倉的感覺。但是他在序言有強調並不是萬物都要採取人類學立場取代一切,人類學方法只是一種輔助。這部分且留待後話。


在此,我覺得有幾個點可以思考:1.穀倉是否必要。2.穀倉在哪裡。3.穀倉如何破除。


我認為從書中的脈絡來看,穀倉的由來與公司治理有關,索尼或日本企業之所以建立穀倉,一開始是仿效雀巢公司對於公司的治理。當公司的規模擴大,必然需要分開不同的部門,讓專門的人才針對問題進行處理,然而,如果只是專心處理單一問題,難免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便會希望這個部門能夠對於財政加以控管,因此,能夠自負盈虧的部門便成為理想的經營模式。只是因為這種經營狀態變相地成為競爭關係,牽涉到kpi、數字管理、量化生產效能等,於是慢慢變成一種互不相往來、隸屬的敵對關係。經營者對此感到頭痛,因而稱之為穀倉章魚甕。當我們說穀倉必須要被打破的同時,不能忽略它是如何產生的。每件事情總是其來有自,強行打破穀倉的下場也很可能是導致財政紀律混亂、生產效能不彰等後果。進一步來看,這或許有點像黑格爾的正反合的概念,我們總是以提升效能為由建立穀倉,然後發現穀倉反而拖累效能,於是想方設法打破穀倉,然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又成為了新的穀倉….。


穀倉這件事,源自於分工,也是現代學術的濫觴。我們認為學校必須教育訓練社會所需的專門人才,將各科設立專業門檻。然而,有時候社會(企業)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專業人才,造就大學的失業率攀升。隔行如隔山的專業訓練也可能導致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轉職的困難。另外,基於信任專業的心態,我們往往把責任都推托給某群人,但可能因為彼此之間缺乏橫向聯繫,行政效率因此低落,造就問題的改善曠日費時,原本可以短時間解決的小問題累積為弊案沉痾卻遲遲無法改善。這種穀倉的概念其實並不只是洞穴說可以說明清楚的,反而像是一種關於偏見如何產生與打破的來龍去脈,既需要對於歷史有所觀察,同時也要能夠嘗試對於不同立場加以同理,更有甚者,必須抱持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只有一個的宏觀態度。能見樹又見林,看到問題又知其脈絡,才有出入自得的可能。


至於穀倉如何破除的部分,我覺得未必需要強調所謂的人類學辦法。見樹又見林是必要的核心概念,重點在於如何達成?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最大的感觸在於:穀倉在哪裡?恰逢選舉期間,各種認知作戰滿天飛舞,這些訊息是不是穀倉?我們以為打破地心說就是破除了柏拉圖的洞穴,世界一切豁然開朗,安好守護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就能夠舒適躺平,殊不知世界卻是一環扣一環,總有個不知名的角落正在發生著影響我們生存的事情,想要長久安穩不變的生活因此變得困難。


剛好近日終於看到電流大戰這部片,書中頗有些地方可以借鏡穀倉的觀點。


一個在電流大戰中有趣的點是;愛迪生跟西屋的戰爭之中,總是在意法律的權力(專利),還有電椅這種殺人道具如何不與自己的名字扯上關係。死刑作為人類慘忍殺害同類的方式之一,該怎樣做才像人而不像動物之間的同類殘殺,這是不是一種文明的象徵? 很顯然,他們或許基於相同的信仰,認為發明是要有益於社會群體,而不是殺人。這些信念難道不能算是某種一偏之見? 同時,愛迪生也為他的立場提出理由:這種贓活就算必須有人去做,也大可不必由你去做。(只是最後他還是因為各種考量而妥協)


交流電、直流電之爭,難道只是單純的商業利益、是個人求名之所在?他們雙方都看到規模的效益,以點亮世界的作為夢想的成就,也無法罔顧現實金流來源的問題。能夠降低成本、創造規模的人終究才是真正的贏家,但贏了甚麼?輸贏的本質是在於以誰為名的公司流傳;以誰的名字和電椅、電流掛勾;還是在於能打開世界文明前進的一小步? 當你把勝負界定在哪裡,你的穀倉(圍牆)就在哪裡!


愛迪生說:歡迎來到見證發明這件事,誰能讓麵糰成功發酵,讓人願意用金錢交換麵包,他就發明了麵包。不過這中間我們都有參與其中。 很明顯,他也知道一件事情的完成,永遠不會只是一個人的成就,而是一個團隊、甚至不同群人的成果。只是他還是樂於當那個出名的人,就像特斯拉樂於將金錢用在奢華的服裝一樣。當然,劇中提到永遠有一樣事物能夠擊敗正義,那就是名氣這個場景也很經典難忘!


電流能夠取代蒸氣成為新的動力,推動工業革命,在這麼多彼此競爭的團隊之中,在歷史潮流之中,帶領人類文明往前邁進。這裡面有多少個人狹隘偏見的穀倉存在? 但這些穀倉勢必會有被破除的一天,當一個品項被發明出來,後面接續的人總是會試圖用各種方法改進,乞求創造改變帶來更多的收益。這種動力甚為原始,卻永不停歇。我們渴求金錢,如同渴求生活有更好的品質,它可能展現在電力發展上,也可能展現在政治制度上,獨裁、寡頭、民主、集權,我們還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最好的體制,就像愛迪生在嘗試第一個13小時燈泡的出現一樣,也許在我們以為失敗的同時,事物(制度)本身展現出喜出望外的成就。這一方面既局限於我們的能力(對於電子、發光材料的研究),也侷限在我們的眼界(以為X小時就是難以打破的侷限)。但是人類終將不斷地嘗試,首先在於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改變的心態。


最後,回到關於穀倉如何打破的問題。我覺得在於三個重點:1.保持開放的心態讓我們願意傾聽不同於自己意見的聲音,去思辨何者有益。2.強迫自己學習,因為好逸惡勞是一種本性,大腦本身也會有惰性,因為我們沒辦法做到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總會希望用比較簡便的方式讓世界運轉得更快、(感覺)更安穩,這也是穀倉(偏見)建立的開端,唯有強迫自己去學習、去思辨、去探究原本不懂的東西,我們才能真正找到穀倉(偏見)在哪,也才有打破的可能。3.做好記錄。不論讀書或是生活,人總是隨時隨地在遺忘,適當的記錄有助於我們溫故知新,複習自己過往的變化。雖然時空背景之術在現今往往有負面印象(笑),但確實人會隨著時間前進而可能對事物抱持不同的觀點,重點不在於論述的差異,而在於為何不同。這部分必須透過適當的記錄才能釐清。




36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閱讀這本書讓我覺得有點延續之前的討論,當我們要探討怎麼補償遭到政治迫害的人才叫做正義的時候,總會牽涉到金錢數字,談錢很俗氣,但是當生命逝去,能留在世上的或許也只有這些身外之物可言。 這本書的切入點是九一一攻擊事件,對比其他恐怖攻擊政府採取國賠的方式處理,而非資本主義式的-飛機事故由航空
有點忘記是透過甚麼樣的契機看到網友推薦這本書,很輕鬆的漫畫小品,介紹自己照顧父母的經歷。書中有提到一些痛苦的回憶,很多時候還牽涉到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壓力,諸如,女兒總是要照顧父母,兒子反而在爸媽有狀況的時候拿自己的家庭出來當擋箭牌,這卻是社會所認同的氛圍。後來據說作者父母因病離世之後,自己的狀況
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無比驚訝,因為覺得這又是一本 “洗腦書”。它所針對的閱讀者是青少年,內容沒有提到如何達到轉型正義、正義是什麼,卻詳細舉證挖掘一個又一個對於白色恐怖的指控,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不將仇恨的情緒轉移到某政黨或某些人身上。 然而,基於對多元價值的尊重,如果要認同言論自由,光是拒絕
關於麩質,一直有耳聞但沒有真正了解。最近剛好看到這本書就借來看。 麩質,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又稱麩質蛋白、麥膠、麵筋、麵筋蛋白、穀膠蛋白,是指某些種類穀粒的一群種子貯藏蛋白質或蛋白質複合體,胚乳中含量尤多,麥麩也含這些蛋白質;其成分主要由醇溶蛋白(又稱「麩朊」)以及穀蛋白兩類蛋白質所組成。在多種
在某個討論串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關於美國憲法增修條文保障言論自由、關於我們憎惡的思想也應享有自由這件事。讓人感到好奇,對於“異見”,我們究竟該抱持甚麼樣的態度、為什麼? 在推薦序的部分,好像大部分人都關注在言論自由的發展,這與我關注的焦點不太一樣,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保障異見的自由
有錢人到底是怎麼回事?總是讓人充滿好奇。大多數的關於有錢人的書籍,往往強調他們並不奢華,懂得管理資產,透過節約與投資兩項工具,不斷累積資產。 在這本書裡,強調的重點卻不僅是如此。反而更多的是強調他們也是一樣兩個眼睛一個鼻子,我們以為他們大多是啣著金湯匙出生,有更深的口袋、更好的資源,這
閱讀這本書讓我覺得有點延續之前的討論,當我們要探討怎麼補償遭到政治迫害的人才叫做正義的時候,總會牽涉到金錢數字,談錢很俗氣,但是當生命逝去,能留在世上的或許也只有這些身外之物可言。 這本書的切入點是九一一攻擊事件,對比其他恐怖攻擊政府採取國賠的方式處理,而非資本主義式的-飛機事故由航空
有點忘記是透過甚麼樣的契機看到網友推薦這本書,很輕鬆的漫畫小品,介紹自己照顧父母的經歷。書中有提到一些痛苦的回憶,很多時候還牽涉到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壓力,諸如,女兒總是要照顧父母,兒子反而在爸媽有狀況的時候拿自己的家庭出來當擋箭牌,這卻是社會所認同的氛圍。後來據說作者父母因病離世之後,自己的狀況
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無比驚訝,因為覺得這又是一本 “洗腦書”。它所針對的閱讀者是青少年,內容沒有提到如何達到轉型正義、正義是什麼,卻詳細舉證挖掘一個又一個對於白色恐怖的指控,在閱讀的過程中很難不將仇恨的情緒轉移到某政黨或某些人身上。 然而,基於對多元價值的尊重,如果要認同言論自由,光是拒絕
關於麩質,一直有耳聞但沒有真正了解。最近剛好看到這本書就借來看。 麩質,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又稱麩質蛋白、麥膠、麵筋、麵筋蛋白、穀膠蛋白,是指某些種類穀粒的一群種子貯藏蛋白質或蛋白質複合體,胚乳中含量尤多,麥麩也含這些蛋白質;其成分主要由醇溶蛋白(又稱「麩朊」)以及穀蛋白兩類蛋白質所組成。在多種
在某個討論串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關於美國憲法增修條文保障言論自由、關於我們憎惡的思想也應享有自由這件事。讓人感到好奇,對於“異見”,我們究竟該抱持甚麼樣的態度、為什麼? 在推薦序的部分,好像大部分人都關注在言論自由的發展,這與我關注的焦點不太一樣,我比較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保障異見的自由
有錢人到底是怎麼回事?總是讓人充滿好奇。大多數的關於有錢人的書籍,往往強調他們並不奢華,懂得管理資產,透過節約與投資兩項工具,不斷累積資產。 在這本書裡,強調的重點卻不僅是如此。反而更多的是強調他們也是一樣兩個眼睛一個鼻子,我們以為他們大多是啣著金湯匙出生,有更深的口袋、更好的資源,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1. 灰階思考 - 具有彈性的思維模型 --- 查理蒙格 - Lollapalooza Effect 魯拉帕路薩效應 2. 人生豹子理論 - 成功僅僅是運氣嗎 ? 3. 外掛人生,打磨你的灌鉛骰子 ! ---「反脆弱」的不對秤槓桿 ---「風險之書」的風險管理 ---「思辨賽局」的冒險戰術
Thumbnail
前幾天有讀者回應我之前存股心得的文章,也認同我的觀點,心裡非常感動 原本只是想簡單分享一下存股一年來的心得,沒想到竟然受到肯定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會開始投資也蠻不可思議的 因為在這之前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以前對於股票的想法就是那些投機的人在賭博而已 會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身旁總都是一些薪水不高的
Thumbnail
去年也有寫過一篇萬八存股,分享投資的一些心法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7625607.A.C8B.html 經過了一年其實沒太大改變,不同的是,投資股票越來越久,除了選股以外,你必須還得懂選市。 漲時重勢,跌時重質 去年7月萬七投資股票,我有6成是電子股,
Thumbnail
(以下持股後續於2021.09進行持股更換) 只想買飆股的可以離開了,覺得一年10%超爛的老手也可以離開了,主要是給剛進入股市的韭菜看的 大多都是買穩定存股 每年損益約15~20% 都自己摸索 也沒在看書 對帳單就不貼了 有興趣請點這 https://www.pttweb.cc/bbs/Stock/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存股一年多的心得 回想起來也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在過去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因為周遭有很多買股票的朋友,都是一些從事沒有什麼專業技能的低薪工作 整天只想靠股票投機來致富,所以對以前的我來說, 股票就是那些投機取巧,不認真找一份好工作的人才去買的東西 由於我的工作薪水穩定,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了被動投資,這篇要來談一下主動投資。所謂的主動投資,最基本的目的或目標就是打敗大盤。或者就只是有興趣研究股票或者收集(?)股票。 明明知道要打敗大盤非常困難,但是為什麼還是想要主動選股呢?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坐不住的,還是希望可以操作一些股票。以下是一些主動投資的優點: 當然缺點就是:
Thumbnail
近幾年大家開始比較有投資美國股市的行動,大多人還是透過複委託的方式。以下大概介紹一下美國股市與台灣股市不一樣的地方。 美國股市,簡稱美股。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股市的漲跌波動還有貨幣政策,都會對全球股市造成影響。美股市值較大,不像台股市值比較少,比較容易被機構操控。 投資美股的管道? 總結一下
Thumbnail
投資其實是每個人人生中的必修課,而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沒有說一定要每天殺盡殺出,如果擁有本業而沒法在股市中花太多心思的人,其實存股真的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對於存股不了解的人歡迎閱讀一下本編,相信應該會對於存股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每日收盤後從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用EXCEL爬蟲下載CSV交易資料,篩選成交筆數大於3,000筆資料,依據本益比<=15,檢查排序,以財報狗檢查是否獲利,以鉅亨網檢查SAR、DMI、MACD、布林通道、日月季線,1.看趨勢(SAR)、2.看買賣點(DMI-MACD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1. 灰階思考 - 具有彈性的思維模型 --- 查理蒙格 - Lollapalooza Effect 魯拉帕路薩效應 2. 人生豹子理論 - 成功僅僅是運氣嗎 ? 3. 外掛人生,打磨你的灌鉛骰子 ! ---「反脆弱」的不對秤槓桿 ---「風險之書」的風險管理 ---「思辨賽局」的冒險戰術
Thumbnail
前幾天有讀者回應我之前存股心得的文章,也認同我的觀點,心裡非常感動 原本只是想簡單分享一下存股一年來的心得,沒想到竟然受到肯定 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會開始投資也蠻不可思議的 因為在這之前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以前對於股票的想法就是那些投機的人在賭博而已 會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身旁總都是一些薪水不高的
Thumbnail
去年也有寫過一篇萬八存股,分享投資的一些心法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7625607.A.C8B.html 經過了一年其實沒太大改變,不同的是,投資股票越來越久,除了選股以外,你必須還得懂選市。 漲時重勢,跌時重質 去年7月萬七投資股票,我有6成是電子股,
Thumbnail
(以下持股後續於2021.09進行持股更換) 只想買飆股的可以離開了,覺得一年10%超爛的老手也可以離開了,主要是給剛進入股市的韭菜看的 大多都是買穩定存股 每年損益約15~20% 都自己摸索 也沒在看書 對帳單就不貼了 有興趣請點這 https://www.pttweb.cc/bbs/Stock/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存股一年多的心得 回想起來也覺得蠻不可思議的 在過去我是一個對股票非常反感的人 因為周遭有很多買股票的朋友,都是一些從事沒有什麼專業技能的低薪工作 整天只想靠股票投機來致富,所以對以前的我來說, 股票就是那些投機取巧,不認真找一份好工作的人才去買的東西 由於我的工作薪水穩定,
Thumbnail
上一篇講到了被動投資,這篇要來談一下主動投資。所謂的主動投資,最基本的目的或目標就是打敗大盤。或者就只是有興趣研究股票或者收集(?)股票。 明明知道要打敗大盤非常困難,但是為什麼還是想要主動選股呢?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坐不住的,還是希望可以操作一些股票。以下是一些主動投資的優點: 當然缺點就是:
Thumbnail
近幾年大家開始比較有投資美國股市的行動,大多人還是透過複委託的方式。以下大概介紹一下美國股市與台灣股市不一樣的地方。 美國股市,簡稱美股。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股市的漲跌波動還有貨幣政策,都會對全球股市造成影響。美股市值較大,不像台股市值比較少,比較容易被機構操控。 投資美股的管道? 總結一下
Thumbnail
投資其實是每個人人生中的必修課,而投資的方法有很多種,沒有說一定要每天殺盡殺出,如果擁有本業而沒法在股市中花太多心思的人,其實存股真的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對於存股不了解的人歡迎閱讀一下本編,相信應該會對於存股有一個基本的認知!
每日收盤後從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用EXCEL爬蟲下載CSV交易資料,篩選成交筆數大於3,000筆資料,依據本益比<=15,檢查排序,以財報狗檢查是否獲利,以鉅亨網檢查SAR、DMI、MACD、布林通道、日月季線,1.看趨勢(SAR)、2.看買賣點(DMI-M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