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為什麼組織設定目標總是太過理想?-《曲棍球桿效應》

raw-image


書名:曲棍球桿效應(Strategy Beyond the Hockey Stick: People, Probabilities, and Big Moves to Beat the Odds)

作者:Martin Hirt, Sven Smit, Chris Bradley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1/04/29

 




《曲棍球桿效應》是本檢討與改善企業對於目標設定後卻無法實現的反思,在組織制訂了計劃目標藍圖後,通常會呈現如「曲棍球桿」的績效圖,在新計畫剛開始推動,組織必然會先面臨到短期的利潤下降,而後逐步上升,如同打勾般的形狀,如同曲棍球桿。雖說在目標設定與繪製上相當合理,卻難以達成,便是本書要探討的課題。

 

組織策略規劃上,常有理性規畫目標與實際上資源分配上的落差,主要在探討決策人性面的困境與相關的因應之道,並說明了組織應該積極的行動以免停滯不前,最後走向衰退。

 

Q1為什麼組織無法像曲棍球桿般的扶搖直上?

在曲棍球桿計畫的失敗上,書中認為以「決策的人性面」尤重,特別是為了顧及公平性而出現的抹花生醬(雨露均霑)或堆沙包(sandgagging, 循序漸進)的模式,都會讓組織沒辦法將資源分配到合適的位置,讓績效得以展現。此外也還可能會有部門話語權的差異,以致新計畫難以被採納(如本位主義,可見穀倉效應),也都是在決策理論中常被提及的問題。


Q2應該如何改善這個問題?

在改善之道上,書中將企業獲利能力分為後段五分之一、中間五分之三、前段五分之一的三組,且這是流動的過程,隨時可能會因應環境變化而使組織的位置向上抬升或向下沉淪。影響這些上升下降的因素,被歸類成優勢、趨勢、行動三個大方針,作為組織獲利能力最重要的變數,其中以組織的行動特別重要,也是在警告組織若是安於現狀,將一無所有,進而提出在制定目標上的腰點與警示,避免再現「毛茸背」。

 

也許是因為對商業領域的認識尚不深,對我來說,這是本非常精彩的書,十分扣合主題,在研究方法上嚴謹,且論述脈絡清晰,翻譯也流暢,著實點出在策略規劃上的大問題,並在每個章節都提出吸引人的討論,只有推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