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給自己一張金色貼紙吧!司馬遷「究天人之際」(下篇)


人的道德層次,是一種從他律到自律過程。


道德觀的建立,大約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來自「他律」,成長階段中父母師長的教育,建立團體規範與道德認知。但孩童的道德增強很多來自長輩認同,稱讚鼓勵、嘉獎表揚,這些外在的「正增強」強化了我們「配合」的意願。

所以孩子也是最要求公平正義的階段,他們會期待著大人給予公平的獎賞與懲罰。


但隨著社會化,我們逐漸發現,真實社會很難要求公平獎懲。

正直誠懇、老實無欺、堅守原則,很可能反而讓自己陷入多做多錯,排擠孤立的狀況。

反倒是巧言令色、邀功媚上、鑽營打點活得有滋有味,惡人吃香喝辣,橫行無阻。

第二階段,我們開始質疑這些道德教條的正確性,甚至動搖打破過去的價值觀,重新建立一套新的道德觀。


抉擇,就從這個時候開始。


我問眼前的孩子,如果明知比賽不公,叫你鑽漏洞,或者選擇敷衍搪塞,你會比較開心嗎?

不會,孩子回答得很堅決:「我的個性就是要做就是認真做。」


即使明知道可能不會贏?

孩子皺起了眉,還是說道:「可是,這種贏法,我也不會比較開心。」


那麼,你已經做出抉擇了。


這是第三階段,「即使知道不會有所回報,還是選擇善良。」

到這一刻,道德的自律已然形成,你不是為了獲得外在獎賞,而是為了自己的心,做出了抉擇。


那麼,也許我們可以重新解讀那句老話:「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因為早就明白了,這麼做可能不會得到外在獎賞,不見得有人稱讚,也不見得能得到好處。

依舊選擇順從本心,只是因為「我想這麼做」,

我們反而可以跳脫被結果制約的框架,真正無欲無求的享受過程,

如果換來了好的結果,自然很好,

如果不盡人意,但至少無愧我心,我也安心自在。


到這一刻,遊戲規則其實由我心証,我在用我自己的方式參賽,

某個層面來說,不也很過癮嗎?





司馬遷在提出質疑後,其實也自問自答。說到底,仍舊是那句「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伯夷列傳)


成熟的人對世道的看透在於,不再強迫改變他人的價值觀。

你走你的路,我亦有我的方向。


所以司馬遷提筆,寫下了專諸、預讓、荊軻 ; 寫下了項羽、韓信,寫下開國帝王,也寫成仁犧牲的敗者。

因為他看重的是,即使明知天命如此,依舊努力為自身抉擇奮力一搏,那電光火石中的生之燦美。


「究天人之際」,窮盡人世道理仍無法解釋的,那是天命,但史官的價值在於分開「天之意志」和「人之主體」的價值所在,

「通古今之變」,超越表象,近一步解讀歷史千百年來的大數據和其規律,

「成一家之言」,提出個人史觀,並以人之力量,為這些可歌可泣的生命,留下一筆紀錄。


天道也許不與善,但史官可以。司馬遷以那隻輕如鴻毛,但沉重如泰山的筆,記錄下人類主體意志的光輝時刻。




電影「 穿著PRADA的惡魔」,描寫職場生態可謂入木三分。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台詞是,初入職場的小安被惡魔上司一頓訓斥後,跟前輩奈吉哭訴。但奈吉慢條斯理地說道:「你只是做好一天的工作,還希望有人給你一顆金色貼紙,親吻你的額頭?」


我超愛奈吉那種慢條斯理的賤嘴,又總是一針見血



我常跟畢業生說,職場裡沒有人有義務教你,有義務對你好,你是有拿薪水的,做好你的工作只是應該。


其實又豈止是職場?

人生這場大局,每一場抉擇都是不易。那張金色貼紙,有誰有義務頒發給你?


你還在等金色貼紙嗎?

還是,你可以為自己,貼上一張金色貼紙呢?





孩子笑了笑,神情仍有些悵然:

「老師,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但是,還是會有點…..心酸。」


我懂。


選擇做對的事,很像在吃健康飲食。無添加無化工,少油少鹽少調味,吃得很健康,但實在不大好吃。

看著別人大魚大肉,難免空虛冷清,覺得自己何苦為難自己。

但身體是自己的,人生也是,


終歸到最後,依舊是自我抉擇的問題。


我選擇為善、我選擇相信性善,也許寂寞不為人所理解,

但是,道不同自然分離,


也許走著走著,

有著相同信念的人,自然會走在一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選擇的溫柔善良,自有懂得的人相伴同行。





#寫在最後


這篇並不是很樂觀正面的文章,因為這個問題我也不斷在思考。

正確來說,這一年我很多的低潮沈思,也正在於此。

面對高三生,我坦然將這段沒有正確答案的思考和他們討論,

那一堂課,學生很安靜的聽。

我不知道他們後來怎麼想的,

我也無意去扭轉每個人的價值觀。


關於這一堂課,還有一些資料可以使用:

倪匡的衛斯理系列,有一本「極刑」,裡面提到一座展出歷代極刑的蠟像館,栩栩如生的悲慘令人不忍卒睹。

衛斯理是唯一闖到最後一間展區的參觀者,而最後一個展區,只是一尊蠟像的背影。

那個背影,極其蕭索、極其寂寞。

衛斯理低聲嘆道,司馬遷!


這一段,我用為作者介紹前的引言。


另外,小野不由美的經典小說「十二國記」也提到了這樣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


女高中生陽子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異空間,來到一個「悉如外人」的世界。

在原本的世界裡,她是一個乖巧聽話,處處試圖符合長輩、同儕的期待,活的謹小慎微的女孩。

但到了異世界,遭受驅離追殺、被欺騙、被傷害,甚至被自己人利用。在這個現實的世界,她發現善良似乎等同愚蠢,體貼只會被人利用。


在流離中陽子逐漸學著武裝自己,卻也充滿戒備和憤世嫉俗。

這個世界對我不義,我又何必對人有道?

我非常喜歡十二國記系列,可惜台灣翻譯慘不忍睹

有別於其他穿越作品,陽子的異世界歷險,更像是一個單純小白兔被丟入社會叢林的故事。

學著在被欺騙前先有所防範、學著在被出賣前先切割關係,陽子越發憎惡這個世界,但最後她發現她最憎惡的是原本渴望獎勵、因而乖巧懂事的自己。


從乖巧到憤世嫉俗,再到最後重新付出真心,這段心境描寫非常精彩。





最後,我非常推薦楊照老師的「史記百講」課程,以及著作「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這篇文章中對於伯夷列傳的解讀,皆來自楊照老師的闡釋。

我一邊聽課、一邊思考,同時碰到學生這個問題。

這堂國文課,我想是彼此生命困惑的碰撞。


足足寫了一週的文章,因為反覆思考。

你呢?你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