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開手機,叮叮咚咚各式的訊息蜂擁而至,有的是問候或廣告訊息,有的則是一眼就能辨識出的轉傳訊息,此時,你會毫不猶豫地再分享給其他人嗎?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通常轉傳訊息有絕大部分都是不實訊息,偏偏內容有許多還牽涉到錯誤的健康資訊,藉著社群軟體之便而快速流竄,很容易因為一時不察而輕信,甚至聽到他人指出錯誤還不願意相信自己獲知的是謠言而不是建言。
到底什麼樣的訊息應該相信呢?我想這個問題可以再更深入探究至「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因為若是沒有起頭的那個人,也就沒有後續訊息辨識的問題,所以我們開口傳遞的內容便非常重要。
《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繪本中並不以條例列舉的方式告訴讀者,而是以比喻的方式串起每一個思維及提醒,引領我們去思考這件事情有足夠的證據確認其真實性嗎?傳遞到他人的耳裡會令人感到愉悅嗎?還是這項資訊具有實用性對當事人有實質的幫助呢?
很多時候越是八卦、引人恐慌或激起情緒的訊息最令人感到興趣,也因為如此傳遞的速度飛快,時常會讓結果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屆時再怎麼澄清及說明都無法彌補既已造成的傷害。
作者不僅提醒我們辨識訊息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有權拒絕接收不可靠的資訊,就如同繪本中的大棕熊並不因為好奇心使然而優先選擇聆聽小雀鳥想要告訴他的訊息,反而以連三問的方式讓小雀鳥去思考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我非常喜歡作者詮釋這個主題的方式,也很認同教育其實直接從「正確的觀念」著手即可,只要方向及價值觀對了,便不需要每一件事情去指出該做或不該做。
誠摯推薦所有大人小孩閱讀這本書,從內容、文字到插圖,都是很上乘的優秀作品,我讀來讚嘆不已,也期許華文繪本作家能朝更開放性的表達方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