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六十五、將善念化為行動,做出改變

很少人會是不經意路過順便找心理師晤談,通常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人們總是有了天大的煩惱才會開始意識到自己該改變了。

我閱讀的這本書《心理醫生也想學的人生道理》提到:受到情緒障礙除了所承受的污名和疾病本身的痛苦,它有沒有帶來任何好處?

其中提及最讓我震撼的就是旁人降低對我們的標準,而且我們也更強化了「病人」的角色,所以當一個人病得越久,疾病就可能成為這個人的身分認同。看到這段文字我感覺有點害怕,我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無能內化為病中本來就有的樣貌。

也許在軟弱時我的確如此,不過我漸漸也發現,不管找了什麼理由和藉口,自己的生命還是需要靠自己面對,如果我想要幸福的生活,我就要將這個目標化為行動,並且為此過程中我所做的選擇負起責任。

應變之學就是生涯的不變定律,如果起心動念有一個希望,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而你無法在要轉變的時刻中堅持下去,試試心理治療吧,有時候我們很難靠一個人的力量走太遠,找到一位專業且讓你信賴的夥伴見證你的改變,會是一種很大的成就感。現在政府有很多青壯年免費諮商的管道,雖然只有三次,但我相信,不論你現在走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只要對生活還有盼望和期待,就去試試吧。

尤其你是在病中的人,別忘了將心中的善念化為行動,我們都有權利去追尋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但也要時刻記得莫泊桑說的「生活是用來過的,不是用來比較的。」願我們都能尋找到自己覺得夠好的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