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歲月是把殺豬刀?20張票根憶英倫求學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電影的迷人之處,無需我多費唇舌。看電影,對我來說,是娛樂,是享受,也是人生的一環

出國念書前,我就常去信義區的華納威秀報到,而人到了英國,鎮上也有一家華納威秀,自然是不太傷荷包、經濟實惠的娛樂選項。

這個系列的主題,我左思右想,最後決定放在《瘋迷歐洲》這個專題下,再另外開一個名為「瘋電影」的子目錄。既然方格子已轉型為沙龍,JC Talks就像是廣納百川的園地,裡頭的各個專題都像是獨立的房間一般,那麼我就在《瘋迷歐洲》這個房間裡,除了美景、生活、藝術之外,清出一個角落,來跟大家分享英國留學時期所看的20部電影。


窮學生的高檔娛樂

當年決定自費遠赴英國念碩士,前後待了11個月,總共去鎮上的華納威秀看了20部電影,算一算,平均一個月將近兩部。

20張票根完整的保留下來

我想我對英國的電影票房及經濟,做出微薄的貢獻。

既然是學生呢,也是要有娛樂。除了房裡的電視外,三不五時去看個電影,就成了我排遣休閒時間的選項之一。

第一,不算太貴;第二,念書很累時,可以轉換一下心情;第三,去支持自己喜歡的明星,總是一定要的吧!


國情不同,看電影的套路規矩也有差

當時鎮上的華納威秀,學生票的票價為4.4英鎊,比台灣便宜一點點。

不過呢,吃的東西都爆貴,像是爆米花,隨便就是200元起跳;在英國看電影和台灣不太一樣,當時是不劃位的(沒錯,我第一次進場時也被嚇到)。至於當時的票根呢,跟台灣所使用的是一樣的,都是淺藍色方型、略帶點厚度的紙,熱感應印上的訊息,放愈久就會變淡。

雖然當時鎮上去的電影院是沒有劃位,所幸英國民眾似乎不太愛看電影,所以我的經驗是,除了《哈利波特》外,觀眾都很少,位子任你挑。

另外,英國的上映時程明顯較慢,我發現幾部都已在台灣下檔、甚至出錄影帶的電影(對,沒錯,當時百視達還在,英國也有),英國竟然還沒上演呢!

頗符合我對英國人做事慢條斯理的認知。


聽力大考驗?

《神鬼認證》是我到英國後看的第一部電影,第一回嘗試在完全沒有字幕的狀況下觀賞,本來對聽力沒太大把握,事後想想,似乎是多慮了。

故事情節及走向,不需要每個字都聽得懂,從畫面、動作、表情也能推敲得出來。更何況,這部電影絕無冷場,男主角神乎其技的身手,怎麼打都打不死,雖然誇張,不過似乎更符合傑森包恩的冷酷殺手形象。

後面接下來看的電影,確實有出現鴨子聽雷的情形,不過我不是太在意,重點是滿足娛樂所需。


2023年挖出的時光膠囊

「歲月是把殺豬刀」,這句話用來形容時間對人的樣貌的影響。

去年從房間挖出的一個鐵盒裡,珍藏了我在英國求學時的20張電影票票根(一張不少,嘿嘿),少數幾張上頭的字已看不太清楚了。

大多數仍是完好如初,還能辨識出電影名、日期、廳名等等訊息,對我而言,可說彌足珍貴。若說「歲月是把殺豬刀」,顯然歲月是高抬貴手,沒有對這些票根下手。

當我把這20部電影排序整理後,求學的回憶,一一湧現。20場電影,陪我度過了大大小小的考試、作業,順利取得畢業證書。

20張票根,20次人生邂逅,20場記憶巡禮。


我會怎麼呈現這段回憶

單單跟大家講這20部電影的情節,一定很無趣。

既然我看了一⋯⋯大⋯⋯堆電影,我會發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功力,把20部電影中我印象深刻的主角或配角,再把該演員的其他作品也寫進來,喜歡的我會寫,不喜歡的我也會寫,原則上一篇文章會涵蓋同個演員的三部作品。

若是該片沒有知名的演員,或是該片成為絕響,那⋯⋯那⋯⋯那⋯⋯就看著辦吧,我會找到應對之道的。


這個「瘋電影」的新系列文章,會不定期發表,希望各位喜歡。

本來今年的目標之一是少寫一點,不過我有點掙扎,我想趁行有餘力之際,先動筆寫出來。

之後再說囉~看看生命會把我帶向何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