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經因為當時台灣選舉的緣故,成了電視新聞報導的內容,因為有命理老師在元旦跨年前,就先求了國運籤,想一窺選舉後台灣的國運如何。如果是我們求得這首籤詩,又該如何解讀神明給我們的寓意啓示呢?現在就讓我們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一探究竟吧~
【線上收聽🎧】
【Podcast平台收聽🎧】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34首籤詩,籤題是「文中子上太平策」。
太平策,指的是安邦治國的策略,
如果以現代語彙或是角度來說,就是政府的各種施政政策。
古時候的「太平」是皇上和文武百官,還有百姓們朝野最希望的事情,
跟我們現在希望世界和平是同樣的心念。
「太平」為什麼是古往今來大家夢寐以求,
但是又為什麼這麼不容易,
因為天災人禍戰亂,從來沒有真正的停歇過。
天災,不是人力可以回天的,
但是不是能有些什麼作為,讓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呢?
而至於人禍,不要說中國五千年來朝代的迭代,
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戰亂,
即使在今時今日這個世界,也還正有兩個區域的戰亂尚未停歇。
因此古中國的士大夫們人生志向,
沒有不是以「為萬世開太平」為理想和目標的。
我們籤詩的籤題中說到的「文中子」,
便是一名年僅十五歲就已經聲名在外,
十八歲就以「射策」中秀才的青年才俊。
「射策」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時候,
考試的讀書人對於皇帝提出的政策問題,
能提出一套如何治理政事的方略。後來也說成「對策」。
這麼優秀的「文中子」是誰呢?
文中子,是諡號,
諡號是對君王、諸侯、大臣或是后妃,死後追加的封號。
文中子在世時名為王通,字仲淹,還有個外號叫王孔子。
是絳州龍門縣人,也就是在今日的山西河津市
他是隋朝的大儒,思想家、教育家,三十三歲便離世。
王通,生於隋朝隋文帝開皇四年,
剛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為他占卜了一卦,得到「坤之師」,
也就是「坤卦」變為「師卦」。
王通的祖父看到這個卦之後說:
這是素王之卦,是上德居下位,雖然有君德但是生不逢時。
不過這孩子長大,也還是能做一個「通天下之志」的人。
因此就給他起了個名字叫「通」。
王通非常聰明,二歲就已經可以奶音奶音的念書中的詩詞,
在他五歲的那一年,隋王朝平定了江東統一全國。
有一天,王通的父親嘆了口氣說:
王道還無法遍及天下,何以統一啊?
一旁的王通聽到父親這樣說,他也滿面愁容!
父親看到這小娃憂愁的樣子,就問王通說:
孩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才五歲的王通回答他的父親說:
我曾經聽父親您這樣說過,
古時候的國家有能夠長久統治的方法,
所以夏商以後數百年,四海總是統一的狀態。
但是在那之後的國家朝代,管理國家的方式太苟且隨便了,
所以從魏晉之後的數百年,這天下就沒有長久固定的朝代君主。
也就是說如果高居上位的人失了應該堅守的原則,
那麼百姓就會因此散亂,
一個國家朝野失道、散亂,怎麼可能長久呢?
所以父親大人您嘆氣,
應該就是在憂愁國家的綱紀不振,
百姓人民疲累於岌岌營生,
這種情況天下很容易產生混亂的,對嗎?
王通的父親非常驚訝自己五歲的兒子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
從此王通的父親便開始教導他「元經之事」,
大約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歷史課程。
王通十八歲就中了秀才,
年紀輕輕就高中,自然是名動京師,
許多高官名門都先後來要求拜見。
來到長安晉見隋文帝時,王通獻上了「太平十二策」,
隋文帝聽完王通的太平十二策簡報後,
認為王通真是上天派來的輔政大才,
不過朝廷上的公卿們卻不這麼認為,
譏諷訕笑甚至是排擠的都有,
這是因為當時的隋文帝廢長立幼的餘波未平,
不只是皇權爭奪暗潮洶湧,朝廷眾臣們也陷在政治漩渦之中,
誰還有那門心思顧得上推舉賢能。
因為無法融於體制,王通最後只能嘆息離開。
離開長安的時候,他寫了一首「東征之歌」:
我思國兮,遠遊京畿。
忽逢帝王兮,降禮布衣。
遂懷古人之心乎,將興太平之基。
時異事變兮,志乖願違。
吁嗟!道之不行兮,垂翅東歸。
皇之不斷兮,勞身西飛。
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志向,也說了自己有志難伸、壯志未酬。
後來隋文帝駕崩,楊廣即位,也就是隋煬(ㄧㄤˊ)帝。
這一年開始王通專注在寫作,和潛心鑽研孔子的六經。
九年的時間,王通完成了「續六經」,
希望將自己的才能透過著作和教學傳給後人。
於是王通就在黃頰山、白牛溪設立了私塾學校,
他的教學是透過「通學」和「兼學」這兩種形式來培養人才,
當時曾有門下弟子上千人,
王通被當時的人們當作是孔子一樣,
而他講學附近的那條溪,則被稱作了「王孔子溪」,
因為他教書的地方接近河汾,所以也有「教授河汾」的名稱,
也把王通講學的思想學問叫做「河汾之學」。
王通經常對學生教誨「王佐之道」為己任,
他希望能在魏晉朝代動亂、儒學衰敗後,
以一己之力重振孔學,振興儒學教育。
他的政治理念提倡「仁政」,哲學上力行「中道」,
同時很明確的提出了「儒道佛三教並行」。
當時他的門下弟子有不少人成為後來唐朝國家棟樑,
像是薛收、溫彥博、杜淹等這些唐朝的開國功臣。
南懷瑾先生特別推崇王通,
他認為至聖先師孔子,教育了三千弟子,
但是沒有一個人有功業成就,
然而文中子在十幾年的時光中培養了一代青年,
他們成了唐代推動國運和文化的中堅份子,
文中子的學生幾乎成了貞觀之治盛世的大臣班底。
王通,從當年懷抱壯志的少年,到成為教書先生,
他關心國家政治,但卻是以一位旁觀者的角度觀察,
因為沒有在朝廷上的功名,所以史冊上的紀錄不是很多。
後來當隋煬帝在江都被殺,李淵逼隋恭帝禪位,隋朝滅,唐朝立。
當時臥病在床的王通仰天長嘆說:
百姓都被亂世害苦了!希望天下將要開啟堯舜之道。
但我是看不到了~
七日之後,王通因病過世。
後來的門人,根據「易經」裡「黃裳元吉,文在其中」這段內容和意思,
為王通立諡號為「文中子」,紀念他和弘揚他在儒學上的貢獻。
我們來看這第34首籤詩:
這首籤詩解曰說的是:
籤詩整體的意思是在說,
我們身為一個人,與人往來的時候,
要有禮數和禮貌,待人恭敬有仁義。
有人為你誠心提供忠言、建議的時候,
要開闊你的心胸、破除你的偏見去聆聽,並且要落實去執行,
做到了光明磊落、問心無愧,那麼運勢自然如日當空。
所以如果求籤的朋友,問的是現階段人生想要有所轉換,
要先改變的不完全是外在的環境和事物,而是自己的心態,
跟你對立的未必是周圍的人事物,
也許是你的心態思維讓你總是站到對立、對抗、否定的那一邊,
那麼你覺得站在你對面的會是什麼呢?
也許是屈服,也可能是冷漠,但更可能是跟你扛上的力量。
所以先改變自己的心,也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同籤詩的第一句:出入行藏禮義恭。
若是求籤問的是求職找工作或事業相關的問題,
籤詩很明白的說了要謹守做人的道理之外,
還有禮儀的重要性。
至於是那些禮儀,
從日常最最基本的「請」、「謝謝」、「對不起」,
還有很多正式社交場合裡要注意的禮節,
比如有長官、長輩的餐會場合,
餐桌上的座位自己的身份合適坐在什麼位置,
千萬別自以為是的坐錯了。
因為我就親眼見過一位剛畢業的年輕人,
在公司董事長邀請大家會議室集合要佈達一些事情時,
大剌剌的坐在公司會議室屬於董事長、CEO、會議主席的位子上,
大家坐定後,沒有人開口提醒這位坐在不合乎他身份位子的年輕人,
當董事長進到會議室,走到屬於他身份和禮儀上的位置時,
這位年輕人還望著董事長一臉無辜和困惑,
最後是年輕人部門的主管開口要年輕人讓座。
事後,部門主管找年輕人說話,
對方還覺得自己在家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有什麼問題嗎?
主管好言說職場、社交場合的這些禮節,
這位年輕人的回應很輕蔑,覺得主管大驚小怪的,
仍然不覺得自己做錯事情。
其實這個情況嚴格上不是論對與錯,
而是身為社會人、成人、大人應該的禮儀,
但對於一個心裡不理解、不認同「禮儀」的人,
我想部門主管說什麼應該都是馬耳東風。
但是因為這位年輕人的行為表現,
主管只敢交辦他留守辦公室部門內的工作,
完全不敢讓他去接觸客戶業務。
這也導致他沒有什麼工作上表現的機會,
最後他覺得自己被大才小用,所以選擇離開另謀高就。
也許這位年輕人的情況,是我遇到的特例,
跟大家分享的用意是,
有時候卡住自己的不見得是大事情,
而是自己「不以為然」、「沒那麼嚴重」找台階、理由的心態。
如果求籤的朋友問的是感情方面的問題,
想求姻緣的朋友,不論男女好好想想自己的應對進退是否合乎禮節,
如果自己是行為端莊、儀態大方、談吐溫文儒雅,
有這樣的好形象,姻緣早晚自然會來。
同樣的,如果是有心儀對象,想知道有沒有機會交往,
關鍵都在自己的價值觀、心態、行為舉止,
是否都合乎一個「禮」字的意義、規範。
【神明的小紙條單元系列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playlists/ckm7a63o1ncdf08745dfzxgpe
【人生就像TAROT|Podcast占卜🎧】
https://open.firstory.me/playlists/clhphnd0r05yq01xogcnoc4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