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日子 (只對我很特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我 49 歲生日。

根據內政府 109 年的調查統計,台北市男性的平均壽命是 81 歲,ChatGPT 也告訴我標準差大約是四歲。根據我的生活習慣 (不煙、不酒、規律作息還有固定運動),我有蠻大的機率可以活到 85 歲才是,代表我可能還有 36 年的時間可以活在這個世界上。

在剩下的 36 年裡,我希望能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從現在到 70歲,大約是 21 年的時間,我希望自己還能健康地到處走走跳跳,陪著家人四處旅遊。看看自己能否爬完台灣的百岳,還有哪些國家或是風景名勝值得造訪,人生只有一次,最好能不留遺憾。

第二部分是從 71 ~ 80 歲,再強壯的身體到了這個階段都需要好好保養與照顧。我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還能坐郵輪出國旅行,或者三五好友還在身邊一起閒話家常,聊一些垃圾話。兩個兒子如果在身旁,希望我還能被孫子玩。

人生最後一部分可能得靠輪椅才能行動了,希望當時的科技足夠發達,身邊的機器人可以解決所有吃喝拉撒睡的問題,不要對後輩造成太多困擾。


想要達成上述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雖然我沒有良好的基因,但是後天的努力,特別是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肯定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希望自己一個星期能運動五次以上,每次至少 30 分鐘 (每天固定的瑜珈不算)。

不過,一個習慣的養成非常不容易,如果沒有外在環境的監督,純粹是自己對自己的承諾,很容易會輕易地「放過自己」,或者「錯過一兩次沒有關係,反正沒有人知道」,久而久之,這樣的習慣就成了每年的新年新希望,而且年復一年,只是把 2023 換成 2024 而已。(最後還會對自己很失望)

為了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對於這種只和自己打勾勾的事情,我的心理準備和作法是這樣子的:

  1. 接受「挫折或挑戰」肯定會發生這個事實
  2. 意外發生的時候,堅決不放棄
  3. 提前有計劃,因為你知道它一定會發生
  4. 退而求其次,提交一個及格的結果即可

以培養運動習慣為例,我知道天有不測風雲,有時刮大風,有時下大雨,有時朋友要聚會,有時小孩會生病… 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成為不運動的障礙或藉口,這些意外一定會發生,而且頻率也不會低。所以,我會接受這個事實,當事情真的發生時,因為已經事先預想過,自然也不會是「意外」了。

當這些「意外」發生時,堅決不讓它們中斷運動的習慣,要有這個決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所有的狀況,繼續自己原本的計劃。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提前擬好備案,準備好應急的計劃。舉例來說,我辦了健身房的會員,而且可以免費停車兩小時,那麼,無論是風吹雨打,我一定可以找到地方運動。此外,我的運動時儘量安排在早上,這是完全屬於我的時間,很少有人可以在清晨打擾我。如果真的有突發狀況,我還可以用傍晚或是晚上補齊白天的運動。

最後,退而求其次,不求完美,只要有一個及格的結果即可。如果我預訂的計劃是慢跑一小時,今天實在抽不出空或者身體實在不聽話,我可以接受快走 30 分鐘,雖然沒有達到原訂的目標,但至少有出汗,可以對自己交待,不足的部分可以隔日或周末再補齊 (底限是一定要動)。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到加密貨幣是否還有穩定獲利的地方?隨著市場走了一波小牛市,好像有不少地方可以有保本且獲利高於美國公債的投資標的,下面就是我的分享:



我正在讀的書:

Feel Good Productivity:停留在 52%…

螞蟻:寫得很精采的一本書,雖然很厚,但很快就可以看完了,因為情節非常緊湊

Same as Ever (一如既往):看完一半,覺得非常好看,我極力推薦。


2024 年推薦的書 (沒有寫讀書心得的話,點進去會導到博客來網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iunJie Cho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8
thank you very much ~
老皮-avatar-img
2024/02/23
Happy birthday!
avatar-img
一步步走向財富自由
67會員
67內容數
FIRE (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的實踐者 歡迎來到我的部落格 http://ask-jj.com 逛逛 或是加入我的電子報 http://jjchou.substack.com
2024/06/21
前幾天一個小伙伴把我在 2020 年寫給全公司的信分享給我,蠻有意思的。那時新冠肺炎正在流行,整個世界好像按下了暫停鍵,一切看起來都很悲觀;而我根據過去的經驗寫了一封信鼓勵大家,現在回頭看來,很多建議仍然適用,在此分享給大家,也順便做一點解釋。
Thumbnail
2024/06/21
前幾天一個小伙伴把我在 2020 年寫給全公司的信分享給我,蠻有意思的。那時新冠肺炎正在流行,整個世界好像按下了暫停鍵,一切看起來都很悲觀;而我根據過去的經驗寫了一封信鼓勵大家,現在回頭看來,很多建議仍然適用,在此分享給大家,也順便做一點解釋。
Thumbnail
2024/03/08
臺北大縱走路線全新開幕,優化了原本的七段縱走路線,並新增第八段河濱自行車道,串連臺北綠帶與藍帶。本文記錄了作者的爬山經驗及所見所聞,並分享了對於購買市值型 ETF 的觀點。希望能給予投資者一些思考和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2024/03/08
臺北大縱走路線全新開幕,優化了原本的七段縱走路線,並新增第八段河濱自行車道,串連臺北綠帶與藍帶。本文記錄了作者的爬山經驗及所見所聞,並分享了對於購買市值型 ETF 的觀點。希望能給予投資者一些思考和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2024/02/20
進行主動投資時,紀錄自己的投資行為及原因並定期檢視是重要的。文章主要評論了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經驗,並建議使用市值型 ETF 來參與股市。此外,分享了作者正在閱讀的書籍以及相關心得。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主動投資和一些建議。
Thumbnail
2024/02/20
進行主動投資時,紀錄自己的投資行為及原因並定期檢視是重要的。文章主要評論了過去一段時間的投資經驗,並建議使用市值型 ETF 來參與股市。此外,分享了作者正在閱讀的書籍以及相關心得。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主動投資和一些建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特別喜歡「時間」這個概念,它再再提醒我,一切都急不得,踏實走好每一步,自己正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我們終其一生不就是在尋找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嗎?我何其幸運,在50+的現在即能順心順勢生活著。
Thumbnail
最近特別喜歡「時間」這個概念,它再再提醒我,一切都急不得,踏實走好每一步,自己正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我們終其一生不就是在尋找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嗎?我何其幸運,在50+的現在即能順心順勢生活著。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作者為日本精神科權威高齡醫學專家,根據30年以上臨床經驗,分享如何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人際關係和醫療態度等,來維持活力、預防老化,迎接快樂的幸齡生活。內容涵蓋預防大腦老化的方法、降低跌倒風險、聰明選擇醫師、面對癌症的態度、克服退休後的失落感、避免照護家人成為人生唯一價值等面向。
Thumbnail
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作者為日本精神科權威高齡醫學專家,根據30年以上臨床經驗,分享如何透過改變生活型態、人際關係和醫療態度等,來維持活力、預防老化,迎接快樂的幸齡生活。內容涵蓋預防大腦老化的方法、降低跌倒風險、聰明選擇醫師、面對癌症的態度、克服退休後的失落感、避免照護家人成為人生唯一價值等面向。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分享我對健康生活的期許和努力。希望能夠活得健康快樂,攜家人一起旅遊,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保持運動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面對挑戰不放棄,以及提前計劃應對突發情況。
Thumbnail
分享我對健康生活的期許和努力。希望能夠活得健康快樂,攜家人一起旅遊,即使到了老年仍然保持運動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面對挑戰不放棄,以及提前計劃應對突發情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