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之家」府中15展覽-W2D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raw-image


導演介紹

盧盈良:在他18歲的時候,因為電影的夢離開了他的家鄉嘉義民雄,在24年後,他的媽媽打電話給他,讓盧盈良想要回到家鄉重新認識他的家人,花了四年的時間拍攝,與家人互動的過程,也送別了他的父親…

關係

他們家從以前就是不常拍照的家庭,因為媽媽都忙著工作,所以只剩跟他爸爸的照片,在紀錄片當中有提到他要重新和媽媽拍照的時候媽媽還是不願意跟爸爸牽手。爸爸在家也不常跟他們互動,感覺他們家之間是非常疏離的。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自己覺得,當一個家庭之間是很少講話,很疏離的,要重新再建立關係,感覺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尤其是紀錄片中的這個主角,20多年沒見是,感覺就像陌生人一樣的關係。

他還有一個哥哥和姊姊,他的哥哥會種田,而且都非常努力,但有一次種田的時候,因為颱風來全部的植物都被淹沒了…

raw-image

神明

另外他們家其實是很相信「神明」的,譬如都會叫神明保佑他們工作順利、植物豐收,平安之類的,我自己覺得神明只是一種信仰,沒有一定的絕對,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像我的話,我就是沒有很相信神明的人,所以也沒有信什麼宗教,我覺得一切的事情順不順利,要自己才能去改變,自己已經覺得是那樣子,神明也改變不了你。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畫面是在他爸爸過世之後,帶媽媽來到海邊散步走走,這一段真的很感動,讓我覺得我的家庭已經很不錯了,我和爸媽的關係是很好的,平常在家也是有說有笑,氣氛輕鬆又自在。

這個展和記錄片也告訴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家人,和他們相處的時光,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分開,可能想要恢復關係的時候,也來不及了。

raw-image



avatar-img
36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禪系列動畫(十) 什麼是「我」?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ZLI5plHBU&list=RDCMUCHplKxgirM91fcO4eA-sOpg&ind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禪系列動畫(十) 什麼是「我」?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ZLI5plHBU&list=RDCMUCHplKxgirM91fcO4eA-sOpg&ind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