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系列動畫(十) 什麼是「我」?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ZLI5plHBU&list=RDCMUCHplKxgirM91fcO4eA-sOpg&index=3
綠先生:來,大家笑一下,我幫大家照個相,法師你看,你笑的好開心啊。
法師:那個是法師,那這個呢?
綠先生:也是法師啊,兩個都是。
法師:兩個都是。那我問你,假如你要借錢,你要跟哪一個借錢?
綠先生:我不跟人家借錢。
藍先生:法師是在引導你。
綠先生:引導。
法師:沒關係。假如你要問問題,你是問照片,還是問這個(法師手指指向自己)?
綠先生:當然問你,不會問照片。
法師:那麼,哪一個是我?
綠先生:如果要選,當然是會講話的才是法師。可是實際上,會覺得兩個都是法師。
藍先生:法師,我記得之前在「霓虹扇」的開示裡講到「認物為己」,照片是物不是人,這比較能理解。但是,前一念已經消失的,我們認為還在,這種說法我有點不懂。像身體,感覺上是沒有消失,還有,過去的想法我也能記起來,這樣算消失嗎?
法師:我們形容現象消失,是從針對執著現象,是實有的角度來說的,實際上現象的本質是「當體即空」。
藍先生:當體即空,聽起來蠻吸引人的。
法師:「霓虹扇」的比喻,是希望幫助大家了解,有現象的連續變化,(2:11)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主體在當中穿梭。從空的角度來講,可以說「空去自我中心」。實際上撥開圍繞在「我」這個概念上的煩惱,是修行的關鍵。佛法中講到兩種我,非常具有啟發性,那就是「無我」跟「非我」。
藍先生:那麼像法師現在看到我,難道也沒有一個我嗎?那法師看到的是什麼?
法師:聖嚴師父曾經這麼說,很多人在電視上、照片上看到我,我說那不是我。
藍先生:這就跟剛剛法師指著照片跟自己,問哪一個是我的問題一樣。
法師:沒錯。
藍先生:那會講話的就是法師,所以會講話、會動的這個就是我。
法師:接著師父說,面對面已經見到我這個人了,我還會說:「你見的不是我。」
藍先生:為什麼?
法師:這是因為師父的形相是虛幻的,師父的真相是無相的。
藍先生:所以法師現在看到的我,也不是真正的我。
法師:沒錯。
眾人:能請法師多深入說明嗎?
法師:可以。首先談一下什麼是無我?(4:02)例如:剛剛在哭泣,下一秒破涕為笑,實際上並沒有一個主體的我,在哭泣和笑之間穿梭。禪修時上一炷香坐的很舒服,下一炷香又酸又痛,也一樣,也沒有主體的我,在舒服和又酸又痛之間穿梭。
西裝先生:那是什麼在變化?
法師:(4:35)剛剛這三個動作,大概3秒鐘內可以完成。這三個動作可以用幾十張連拍來呈現,不妨看看,從第1張到第15張,有伸手、拿茶杯、喝茶的現象,但沒有主體在穿梭,前後只有相似相續的變化。如果把時間拉長,細細觀察,那就是一連串業力因果的變動,所組合而成的現象。
西裝先生:一連串業力因果的現象,我可以接受。但怎麼觀察到這裡面沒有主體?
法師:(5:27)打過禪七的人,應該聽過師父講,是腿痛不是我在痛,當我們關照這些現象時,就只是單純的還原現象的本來狀態,而不把「我」加進去。
在「大般涅槃經」這麼說: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
(6:00)像練習動禪時,清楚知道動作,手伸出去,知道手伸出去。碰觸茶杯,清楚知道手碰觸茶杯,清楚知道杯子的溫度、形狀。進而在生活中觀察所有的動作行為,而不把「我」放進去。
西裝先生:這些方法有練習過,但似乎很少提到,不要把「我」放進去。以往練習禪修時,都覺得「我」體驗的很舒服,或是「我」坐的腰酸背痛。所以是不是就把單純的體驗腰酸背痛,就是腰酸背痛,不把「我」放進去嗎?
法師:是的。但還要加上恆心毅力,(6:55)想想假設你現在50歲,那麼你已經分分秒秒強化堅固了50年的自我概念。
藍小姐:法師,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覺得是同一個人,是同一個人產生這幾十張連拍的變化。
法師:這種講法就像是有個不變的人、不變的自我貫穿整個生命,那麼要問你認為的自我是什麼?
紅小姐:自我啊,我也說不太上來,總覺得沒有自我就會變得虛無縹緲,好像有點恐怖。
法師:的確如此,現代人強調自我中心,說無我不容易相應,講自我聽起來踏實些。所以師父換個說法,不要誤會,認為無我就是很可怕的事,無我才是真正的自我的肯定、自我的落實。另外還提到,一定先要知道「我」是什麼,才能肯定自我,肯定自我之後,才會知道什麼是「我」?什麼是「非我」?也才能夠提升自己。
無我不可怕,沒有自我中心、執著煩惱的我,自私自利的「我」沒有了,但是有慈悲智慧的「我」,會不斷產生作用,那不是很好嗎?
西裝先生:為什麼又要講非我,非我的意思是什麼?
法師:(8:50)用禪宗的角度,所有一切都可以歸納在「性」「相」這兩個字。六祖慧能大師用幾句話解說性相。「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心性可以顯現萬象,可以認知相、可以選擇相,(9:35)每個當下被感知的相,又可分成靜相跟動相,從A走到B,身體是動相,身體以外的地板、天花板、桌子、柱子是靜相。無論相怎麼變化,都離不開「心」。
(10:02)再來,一般說我要回家,是不是指被感知的身體回到家,每個當下都有被感知的身體,這是動相,另外還有靜相。再來就是一個能感知的心。三個。請問以能感知的心為我比較合理?還是以被感知的身體動相為我比較合理?
西裝先生:聽起來是心比較合理。
法師:所以這個身體不是我,叫做非我。同理產生的感覺、情緒、各種想法、心態這也是變動的相。就算是前一念,也是被感知的相。(10:55)我們顛倒的把非我當成自我,若願意觀察非我,便是朝真正的我體驗,也就是禪宗所謂的本來面目。
本來面目可以叫它佛性、真如,但那只是名相,不是本來面目。問問自己,每個當下萬象森羅,是什麼不染萬境而常自在?
站在你們面前講臺上的是什麼?
有人想,這是聖嚴法師;
有的人說,是一個和尚;
有的人講,是一個人。
不論你講什麼,都不是真的,因為你們所看到的,
是從我的皮膚上、頭髮上、衣服上反射出來的光、色,是個光影。
一個幻影; 而真正的我這個人,你們實在沒有辦法看到的。
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