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海岸村恰恰恰》的時候,被這句話震撼到,一直記憶至今:
人生並沒有那麼公平,有些人一輩子走在崎嶇不平的沙石路上,有些人拚了命奔跑,最後卻遇上斷崖。
我觀察週遭的朋友,似乎也是有這類的人,不管他多麼認真拼命,但是就是常常事與願違,我也著實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閱讀完這本書籍之後,我覺得在科技業、製造業常運用在技術上所謂的「逆向工程」思維,或許是一個很棒的成功捷徑,因此分享出來讓老是撞牆的朋友,多了一個不同的思維角度。
學理工的人,應該對「逆向工程」這個專有名詞不陌生。簡單的用生活化的例子解說,就是買一個玩具,將它逐一拆解,再將它試圖還原回去,從過程中理解它的組裝步驟,可以寫成標準的SOP,甚至製作出更精進的衍生品出來。
看到沒,反過來做,竟然能做出更精湛的作品。
♟推薦來源:來自ReadMoo讀墨;
♟推薦書籍:《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 、 作者:朗恩.傅利曼、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閱讀對象:獻給持續尋找邁向成功道路的你。
作者朗恩.傅利曼,是一名得獎社會心理學家,他的研究常被你我聽過的專業報章雜誌《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全球報》...直接引用,相信這位作者提到的「逆向工程」學習法,也一定能幫助到你更快速的結構出自己的成功秘方。
蘋果是抄襲,還是創新?這是十幾年前我考清大MBA時,考題只有「創新」二字,然後給三張白紙。
什麼?考題只有2個字,這教授也太爽了吧!
是的,我就是透過蘋果創新,順利通過筆試挺進口試!!
其實,蘋果在他的iPod推出之前早就有MP3了,而且石頭哥當時還曾經省吃儉用只為了買一台Sony MP3。但是賈伯斯就是厲害,透過「逆向工程」將一切好的功能結合、改良後變成令人讚嘆的iPod。
再舉例一個今天看到的雲端資安新聞案例,電腦王報到一篇:用自製硬體在90秒內解鎖特斯拉的駭客,這回花25元美金就駭掉馬斯克的星鏈終端。沒錯,這位比利時的安全研究員,在黑帽大會公開演講就是展示他如何透過「逆向工程」破解了馬斯克引以為傲的星鏈(Starlink),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此篇文章,更厲害的人大概會立馬模仿他的方式,繞過安全防護機制攻擊其他終端做測試。
2017年《認知科學期刊》一篇透過實驗驗證的論文,證明了模仿、複製、抄襲專業藝術家的作品,能為後來繪畫活動引發更多的創意。他強調短期複製一件作品不會帶來創意,而催生出創意的神奇結果是要等到「事後才會發生」。也就是說你模仿、複製、抄襲的過程中,你花了時間仔細研究、端詳、揣摩的過程中,你意外地突破了自己以往的思維框架,而激發出自己潛在的創意。
作者提及每個人都有「以往的思維框架」,原來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定勢效應》,指一個人執著於單一問題太久,而造成的認知缺陷。我也透過《定勢效應》的學習擴大思考,找出了類似的效應包含《暈輪效應》、《哈默定律》都是指人們的心理、記憶、知覺,思維...都會受到之前的心理活動的影響,產生具有明顯的依循傾向。
網路上有一個很棒的案例:將六隻蒼蠅、六隻蜜蜂裝到瓶子裏,然後將瓶子橫躺平放,並將瓶底朝向窗戶。請問蒼蠅、蜜蜂,誰會飛出去?誰會餓死?沒錯,蜜蜂只學會遵循以往趨光的特性,拼命的朝瓶底飛去,不是撞死就是餓死;而無頭蒼蠅亂撞,哪管這麼多的原則,沒多久就飛出瓶子了。
石頭哥也是透過大量蒐集演講的短片、書籍,大量的閱讀彙整,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演講路線圖。而閱讀本書之後,發覺文泉吻合我現在的做法,故提出打造出成功的路線圖的三步驟,提供你參考:
有點類似準備論文的概念,大量蒐集你想學習的事物文獻,或是文章、報導、影片。
運用品管新七大手法的「親合圖」,將相關資料分門別類的儲存;如果是實體物件,就用料架分門別類控管。然後再透過心智圖,把閱讀的資訊解構後,再仔細端詳閱讀,看看跟相關類別的文獻、書籍陳述上面有何差異?有何共同之處?
這好比透過不同家餐廳外叫的料理,再搭配自己烹煮的幾道菜色,就變出一桌美味佳餚一樣。當你吃了覺得真是美味,又吻合自己喜歡烹飪的個性,就會去解構這道料理,它可能運用的食材、烹調方式,自己嘗試烹調幾次看看,最終就會製成一道屬於你自己的創意料理。
你,就是自己職涯的CEO。這本《逆向工程,你我都能變優秀的秘訣》,確實收錄很多知名企業的「逆向工程」拆解案例,石頭哥才只讀到一半就迫不及待的分享給你,就可以知道是多麼棒的一本幫助你邁向成功的書籍,我也急著想推薦給喜歡閱讀你,以及一直在爛泥路艱苦奮鬥的朋友!
加油,我的朋友!石頭哥一直都陪在你身邊,讓我們一起玩樂、一起學習,一起遇見更棒的自己吧!
🍁聲明啟示:文圖創作:石頭哥;
訴訟擔當:兒子 聲昀律師、筑庭律師。
#傑出校友 #家扶認養人 #課輔志工 #元智大學 #企業導師 #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