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日本北陸(金澤、名古屋)紀行-下

上集點此

日本北陸紀行.之二-城市與建築


金澤的房子、車子都小小的,走著看著越來越像是誤闖模型造景的城市。該怎麼說呢,似乎這種地方生活久了,真的會讓一個人的個性變得更嚴謹。因為腦袋會像玩模擬城市一樣,總想著剩下的空間還可以做什麼提升,造成更多可能。

這樣會不會把細節狂個性,說的太委婉。

但還好這座城市給人的感覺,一點都不急促,不然可能馬上變成我該逃離的地方。走在路上,車子一定會禮讓行人,路上小店走進去老闆也不會緊盯著你,打個招呼繼續自己的工藝勞作。

而且隨便走到哪裡,都有好吃的路邊冰淇淋,足以支撐繼續往下走。

說真的,要不是路邊到處都有冰淇淋攤位,我可能就要蒸發在日本了。但就算熱浪在澆熄我的熱情,還是無法撚熄走進建築的興奮感。這裡對於建築的尊重讓人尊敬,尤其是區域裡的建築,不論年代都與城市融為一體。

有經歷過都市開發的人,都知道這需要多少的心血。

說起了城市與建築,再讓我談談日本三大名園的兼六園,它是江戶時代大名的庭園,歷經了多任藩主。兼六園的佈置是在庭園中挖鑿大池塘,堆砌假山,然後在適合的地點穿插建造亭台與茶室。

來訪者必須穿梭其間,才可以瀏覽全貌的庭園。

走進其中,翠綠色的松木、走道、石橋、湖畔,都在衝擊旅人的感官,像是一場精心佈置的電影,用綠色當作深埋的線索,在下個場景再爆發出醞釀的結局。

可以說每個轉角,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柳暗花明。

不自覺的,還比較起了蘇州、杭州、上海的園林。我不專業的體感,兼六園的設計更依賴大松木的點綴,是樹的堅挺與綠意撐起了庭園的空間;而中國華南地區的園林,是假山的巨石讓空間立體成一處世外桃源。

兼六園多了些禪意的生命循環,華南園林多了些道法的奇門遁甲。

既然都談起了空間,請容許我快轉到第二天行程的合掌村。合掌造建築是指一種日本特有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蓋的屋頂,呈人字型的屋頂,如同雙手合十一般。聽說這裡的冬天,會有遺世獨立的美麗雪景。

適合簡樸的小鎮,也適合住著心無旁騖虔誠的人。

會有這樣的虔誠感,我想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經歷了戰爭失敗,又在飢寒交迫中,才尋覓到這片土地。在一座又一座山的擁抱之下,也就有了一圈又一圈的懷抱、一重又一重的保護。

這是神靈一次又一次的祝福,代價是一世又一世的侍奉。

如果這是生存的代價,那無論如何是划算的。而且這份對生存的執念,也讓這片土地成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前面談了這麼多,對這片土地歷史下,人們生活情緒的猜想,是因為,比起美景和建築,我覺得更讓人感受到文化遺產的,依然是居民對待土地與歷史的態度。

在開放參觀的和田家一樓,就放著好幾件紀錄手冊。

有一本紀錄了新建、整修合掌屋的方法,根據資深建築師、匠人的經驗分享,詳細到要用哪裡山林的什麼木材、茅草,木材要怎麼綁、茅草怎麼割,全部都全彩圖文並茂的寫的很清楚。

連我這個日文外行,都有看有懂能上手操作。

另一本更觸動我的,是當地小學一個孩子寫的調查報告。五年級的他,在這份作業的第一頁,就很有架勢的寫了篇目錄,洋洋灑灑的共有九章節。第一章就探討了合掌村的現況(應該吧),最後一章則是為了保護合掌村的探索總結。

日本小學五年級生的思路,清晰的讓我汗顏。

就是這樣,每個人都認真對待生養自己的土地。這一份執著才會回饋到自己身上。小到兼六園,大到合掌村,日本人的生活哲學體現的淋淋盡致,就是認真的好好生活、對待生命,不談浮誇的個別特色,把一切都融入整體,成為更大、更有力量生命的一部分。

不知道這會不會總結的太過武斷,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樣本來驗證。

日本北陸紀行.之三-人文側寫


特別喜歡富山這座城市,它打動我的那一關鍵事件,發生在禮拜六晚上七點左右。從住宿的旅店出來,走了兩分鐘想到車站前的廣場覓食。車站廣場是日式簡約風,白色建築、淡褐色方形地磚。

從還在車站對街的老遠處,就聽到上一個年代的動漫搖滾歌曲。

聲音來自台前搭了簡單的白色大棚,裡面被30幾個坐著的人塞滿。表演者們是看得見白頭髮的中年男子,一位歌者加上四個樂團成員。歌者看起來年紀是保養得很好的45歲中年,留著台灣十年前很流行的厚重瀏海造型,穿著帶了點粉紅色流蘇的白色表演服,古早歌廳的那種風格。

還以為這種造型,只會出現在懷舊回憶影片上。

但這造型雖然是舊時代的產物,卻依舊能帶動出來跨越時代的熱情。歌者右手拿著啤酒不斷舉高放下,觀眾也是舉著啤酒搖晃響應。在疑似無敵鐵金剛或是聖鬥士星矢的主題曲高亢處,歌者放聲嘶吼,觀眾拍手叫好。

直到一曲唱罷,大家再一飲而盡,一起敬熱血中年一杯酒。

人到中年還能有這樣的熱情不簡單,不論是台上的表演者,還是台下的聽眾,都是。于我這個旁觀者來說,這好像也是日本民族性的展現,當站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就力所能及的多做一點。

這就是大家說的日本人敬業程度展現吧。

我相信這是刻在日本這個民族,所有人的文化基因裡。不過雖然很喜歡日本城市的熱情風格,只是走在路上,隨意吃喝拉麵的同時,還是有一種「歧異感」,這感覺來自中年女性的缺失。不知道是不是被突然啟發的刻板印象眼鏡,路上所有店面的服務員只有看起來30歲以下,或是已經感覺45歲以上的女性。

雖然有可能是大家保養的太好,導致年齡中間值不再存在。

只是這份觀察先到這裡為止,背後可能的討論不是一個隨便觀察者,短短幾天就可以有的結論。更何況這位愛東看看西看看的看客,也確實容易被美好的事物吸住焦點。

另一個小小的城市觀察,是發現日本人超級愛穿白色衣服。

而且是乾淨、不泛黃的白色衣服。撇除上班族規定的白色襯衫,路上出現白色系衣服的比例依然高的驚人,體感大概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比例吧。作為最難保養又顯舊的顏色,白色衣服很少會當作我出門的穿搭選擇。

實在很好奇,他們都多久更換衣櫃裡的裝備清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