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驚!口沒遮欄的國文Q&A

  選舉結束,關於新課綱和文言文的議題,大約又像過了季的商品,一聲不響埋進了暗無天日的貨倉裡。
 
  偶然間,挖出一篇寫於2020.01.21的文章。寫作背景早已記憶模糊,依稀是回應業界友人的來函咨詢。全文筆調尖酸帶刺,真不知四年前的自己到底背負了什麼難遣的悲憤、竟然寫得有如再一秒就將跳下汨羅江一樣?
 
  忽忽數載,塵埃落定。而今回首前緣,霜寒葉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Q:聽說新課綱的精神在於「素養」導向,到底什麼叫「素養」呢?

 

A:老實說,講「素養」跟拜「鬼神」的意思差不多,人人都聽說祂們的存在,可是真正見過的沒幾個。不過,就算絕大多數的人都沒見過,大家對祂還是深信不疑;所以僥倖賺了錢的叫做「保佑」,不幸破了產的稱為「報應」。同理,考試得高分的學生「保證」素養好,反之「一定」素養不好,如此而已;至於教材跟「素養」之間究竟有什麼邏輯上的必然,從來就不是重點。

 

Q:既然「素養」有講跟沒講一樣,那新課綱的國文教材會和以往不同嗎?

 

A:當然不同!就像人們其實並不確定拜拜能不能保證事業順利,但總是莫名地相信如果不拜,工作一定倒楣。仰觀皇恩浩蕩、天威難犯,做為升斗小民的我們低頭拿香跟拜是一個必要的儀式。

 

Q:孬就孬了,不用解釋。倒是國文教材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可以說來聽聽嗎?

 

A:咳,請提升說話的素養……

所謂「素養」導向的新課綱對國文帶來的影響,無論祂說得如何動心悅聽,什麼「跨域」啦、「多元」啦、「自學」啦,其實總歸一句,就是給你文章、你要看得懂──換言之,也就是以往所說的中文「閱讀能力」,現今格外偏重、而且偏重到連過去國文教學所強調的「審美情致」都要揉進馬桶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今講究「素養」的閱讀,是希望學生讀「有用」的內容,如時事、評論、研究、百科,以及刻意「推陳出新」的當代文壇名流的作品。至於古文,那是老不修的「無用」廢物,又動輒勾起令人尷尬的中國意識,所以得想方設法限縮它的生存空間;更可惜的是一些傳統上優美的白話文篇章,因為新課綱鼓勵跨域、多元,導致大量科普型的實用選文取代了國文領域所特有的審美文本。沒辦法,在這個物質勝於精神的年代,講「無用」之用是會被眾人取笑的,你看連出身中文專業的課綱委員都恥於認同自己所學,寧可將國文弱化為連結其他科目所必備的閱讀能力的養成,又豈不是本末倒置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