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光明人生課程] 懺悔理論與實踐 釋常格法師開示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轉動光明人生課程] 懺悔理論與實踐 -六講之一 (上)

釋常格法師開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hK1gcKTZo&list=PL5UAW47GPT36foonC7KkP6KqyiqKJOORb

 

00:06

各位同學,我會引導大家先合掌放鬆,我引導的過程,你們眼睛可以微微的閉上,然後耳朵交給我,然後讓我帶著你們放鬆,你們先合掌,合掌的時候去感覺一下,你合掌的時候,肩膀有沒有放鬆,你的手臂、手掌是可以放鬆的嗎?去感覺一下你的心,藉著合掌的動作,回到此時此刻身體的感覺,你的下巴可以微收,頭可以頂天 臉上可以帶一點點的微笑,像佛陀一樣,在一次的感覺一下合掌,

01:11

兩掌相貼的感覺,放鬆的感覺,從你的手臂延伸到小腹,延伸到身上,如果有比較緊的的方,把它放鬆下來,心收攝在身體的感覺上,現在請大家跟我一起觀想,我們就好像真的,

02:18

在佛陀的前方,我們由心來感恩,來稱念這三稱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用一個最感恩的心,三稱佛號,接著念開經偈,我們就一起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03:22

其實我在平常,我自己在僧大上課的時候,就僧伽大學,出家人的大學,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我們都會向上三問訊,會向釋尊問訊,會向聖嚴師父問訊,然後接著再向授課法師問訊,我自己是一直期許,我自己每一個問訊,就是心是真的在對著佛問訊,是真的在感恩創辦人,聖嚴師父的一個問訊,然後包括我們的這個三稱,其實我自己是很,我常常覺得說我們可以藉由,先把心回到身體,然後它就比較容易再回到,我們微細的心念,生起一種難遭難遇的想,然後生起一種,我們就來,我們就是在對著佛,發出一種感恩,這個都是我們大家就可以從,

04:26

不要小看這個,很簡單的三個問訊,或是三稱佛號,乃至於這個開經偈,大家如果看,這個我們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真的有這樣的感覺嗎?就是我們能夠來聽聞佛法,我們其實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我待會課程中就會提到,我自己覺得我們,當我們提到懺悔這件事情的時候,我自己想從兩個問題,提到懺悔我們會想到生命中的哪些人?哪些事?然後接著我會談一下,佛為什麼說懺悔罪業的法門?然後我會用三個子題來講,懺悔法門的目的、方法,還有怎麼樣正確的來懺悔?還有懺悔之後的功效?這樣的課綱我預計是,因為這一次是有體驗的,所以我預計是兩次。

05:30

上完這個課綱,因為我自己覺得,我還是想把課綱寫完整,然後但是上到哪裡,我們就依次來上,這樣可以嗎?


我自己在學佛的過程呢,我很喜歡用問,問我自己問題,所以我就問了我自己這個問題,其實懺悔在師父給我的教導裡面呢?我有發現懺悔其實是貫穿我們所有的修行,大家相信嗎?相信。我們的所有,不論你修什麼法門,慚愧懺悔這件事情呢,它是貫穿我們整個修行的,怎麼說呢,我記得影響我最深的,最深的一個懺悔,我記得師父說了很多佛法,對不對?我看很多菩薩,我看都是老面孔,都是可能跟著師父,很久很久很久的弟子,你們大家想我們是不是 聽了師父說了很多法,師父其實不論我們從,

06:33

 

哪一個法門來講,例如說唯識、從如來藏、從任何的角度要、般若的角度、要切入來講佛法給眾生聽,其實師父通常都在講一件事,就是一個實相,對不對?大家有聽過師父這樣講嗎?師父說我們觀察這世間,所有的現象就是法相,師父說每一法都不是實法,這才是真正法的實相,每一法都有它的範圍和特性,卻經常是在變化的、是無常的,每一法都同樣在變化,此即一切法的共通性,是真實法,也是無相法。沒有一定的法相,所以法相經常是在不斷的變動,其範圍和特性都在變動,所以實相就是無相,但無相並不是沒有相,而是沒有不變的相。

07:36


聽完大家有沒有覺得在繞口令,不要著急,你們手上是不是都有一張紙,那張紙的背面是空白,我今天希望你們就把這個法益帶回家,寫在空白處,我希望你們來,一起來寫下我們對法的觀照,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師父說了很多法,還有我們的祖師大德,還有我們的佛陀、祖師大德,一直到我們的師父,說了很多法,都在告訴我們同一個事實,所謂的實相,可不可以說是同一個事實,大家看那個相,我跟這個滑鼠,是不是相貌完全不一樣,我是人類,它是一個物品,對不對?我是有情,它是無情,我們相貌是不是很不一樣,可是我們的相貌差異這麼大,可是我們的法性,就是我們兩個共通的特性。

08:40

是一樣的,我們兩個共通的什麼特性,我跟滑鼠的相貌不一樣,所以是法相,有没有看到這個相,法相是不一樣的,可是我們兩個的很深,很深的特性是一樣的,什麼特性?我跟滑鼠都不會恆常不變,我們兩個一樣的特性,就是我們都不會恆常不變,你們肯定嗎?肯定。這一件事情先肯定可以嗎?好。因為五十年前,它一定不是長這樣,我還沒五十歲,所以五十年前,我也不是長這樣,五十,五百年後我會長這樣嗎?它會長這樣嗎?不一定,因為塑膠活得比較久,你們了解我的意思嗎?我們都不會恆常不變,那一是什麼意思呢?佛法講,師父告訴我們說,我們都不會獨存,可以稍微註解一下。

09:42

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跟滑鼠,都無法獨存於世間,例如說我跟滑鼠都不想被氧化,有可能嗎?不可能,你們知道我的意思嗎?我們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因素影響,是獨立、單一的存在著,有可能嗎?不可能。第三個我跟滑鼠,共通很深很深的特質,是實有。實有的意思,就是滑鼠它這個性實實在在的,就是永遠是滑鼠,它過去是滑鼠,未來也一直是滑鼠,實實在在有一個滑鼠的自性,有可能嗎?不可能。我再講一遍主宰是什麼意思?在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就沒有。在有情眾生裡面,我能夠主宰,我所有,我不被其他因素影響嗎?

10:45

你們覺得有可能嗎?我能夠主宰所有因緣嗎?不可能。這個就是世間的實相,世間萬法,為什麼加一個因緣就會改變,例如說我前幾天,就有人打了一碗豆漿給我,然後我就放著,然後我就忘了,然後等到我記起來,我忙完要記起來,要喝的時候呢?一打開,臭了。我那一碗豆漿有永遠可能恆常嗎?它可以不被其它因素影響嗎?也不可能,它有沒有可能永遠這麼好喝?

11:50

實實在在的豆漿,一個不會變化?不會。你們這樣可以理解嗎?我們有情眾生呢,我們會以為說,我們可以主宰很多很多事情,例如說我現在想把手抬起來,就可以抬起來,可是其實我們能夠真正控制,我們所有的因緣嗎?不可能。如果我們可以的話,我們就控制說不要老,不就好了嗎?所以其實是不可能的,當我們沒有這樣子 如實的觀察,這一個特性呢,有沒有佛說出來,佛在定中觀察然後告訴我們,佛有沒有說都是這樣,法爾如是。這個世間,佛有沒有把這個道理講出來,它都是這樣運行的,所以它稱之為真理、實相。


你思惟一下,因為我們這堂課是實踐的,所以你們要動動腦思惟一下,是不是世間萬法的法性,都是這三個特質。

12:56

我跟滑鼠是不是世間萬法,其中兩個現象而已,是不是?你說我們的樣貌是不是很不一樣,相貌很不一樣,為什麼加一個因緣,它就會改變呢?因為它擁有這三個特質,我們稱之為性空。如果是中觀的話,它會說無自性,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性,般若的話會講說空性 性空,中觀的說法就是無自性,沒有固定不變的,自己的實實在在的實性。你們剛剛有沒有要提問的?學員:法師好,還有各位同學好,其實法師在講的時候,我一直有一個地方不是很懂,就是說好常是無常,然後一定是法師有講到,滑鼠跟我們的,就是獨存。

13:58

法師:對,獨存的概念。學員:沒有辦法獨存的意思。法師:不受其他因素影響。學員:對,就解釋名詞。主宰,我一直搞不清楚,主宰是實有的,法師又講到說,對,有情眾生不會受因緣,因為因緣方面會改變,可是我不懂這個妄執,主宰,它又是實有,它又實際的。法師:它是打叉的。法是這樣子,所以我一直卡在那邊,實有,都已經有了,為什麼會有?我就想是不是妄執,所以我們會去想,我會自己去,法師您的意思。我在想了解法師您的意思是說,我們都認為,我們自己是實際上擁有的,實際上有的,主宰的,主宰,可以決定任何事情,實際上不是的,可是我們妄執,我們一直想要去主宰,是這個意思嗎?法師:對。學員:謝謝法師我了解了。感恩同學問得很好,我為什麼?

15:03

在我最深的懺悔裡面,我講了這一個,我們最深最深,應該要懺悔的,就是我們常常忘記,法的實相就是這樣。最深、最真的懺悔,就是能懺所懺都不實有,可以理解嗎?能懺所懺皆空寂,這個你們要,我們最深最深的懺悔,就是這個。我要分享第二個,就是我們常常在性空,或者是無自性這一點上面,我們就會落入那就不用修 反正都不實存,可是緣起的現象有沒有?有。沒錯大家要留意,我印象中讓我第二個,

16:07

非常非常懺悔的事情,就是師父常常告訴我們說,我們所緣起的生命的現象,存在的現象。我們所能觀照到,佛法來講我們所能觀照到的,是不是就是人還有畜生這兩類,我們觀察得到,那還有其他幾類,對不對?總共存在、生命存在的現象、形式,是不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就是哪兩類?人跟畜生。對不對?我們是什麼因緣,讓我們也緣起這樣的現象,你們有想過嗎?這是我從小想的問題,

17:10

我從小就覺得很奇怪,我是為什麼出現在這個世間上,然後為什麼狗狗跟我一樣,兩個眼睛水汪汪,打我會痛,打牠,牠也會痛,我們兩個流出來的血都是紅的,為什麼牠長那樣?那為什麼我長這樣,然後為什麼我們是台灣人,台灣人大部分都不只有得吃,還過多是不是?我們是人當中,每個人都這樣嗎?在這七十億人口裡面,不是如此。在這七十億人口裡面,有的人此時此刻他正在逃難、此時此刻他從出生的時候,

18:17

他就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樣貌,飢餓、天災、人禍,我從小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緣起了這麼樣,不一樣的樣貌,這是一直我在探索的,生命的意義。經典當然告訴我們,我們能夠是人,我們一定有修五戒十善,有因有緣才有果,那我們再想一想,人身有多難得,我以前就是在那個禪七的時候掃地,我們以前禪七,就是早上吃完飯要掃一次地,中午吃完飯要掃一次地,我剛好掃那個戶外廊道,然後早上掃掃,我就掃了一堆那小小的蟲,小小的飛,都看不太清楚它的樣子的,那種小飛蚊,掃一圈然後覺得掃很乾淨,中午又一圈,

19:22

就是都是小蚊蟲的屍體,然後我那時候在禪七,我就突然掃掃掃,然後突然眼睛一抬,我就看到整片,那個禪堂旁邊的草皮,我就想 我這一眼望過去有多少,畜生道的眾生,這些小飛蚊,我們用小飛蚊來說,整個法鼓山,整個農禪寺的小飛蚊,有沒有七十億?如果你覺得沒有,整個台灣,如果你覺得台灣的小飛蚊,沒有七十億,整個地球小飛蚊的數量,遠遠超過人口,人類的七十億的恆河沙數,更何況我比喻的是畜生道中的一小類。

20:28

所以人身難得嗎?人身難得嗎?我們所緣起此時此刻,我們能夠來聽聞佛法的,這一個人的身體難得嗎?非常難得。可是我們常常忘記,值不值得慚愧?


我們來看經典告訴我們,人身難得,我從阿含經還有大般涅槃經、還有慈悲道場水懺法隨聞錄,我都有找到相對應的經文,因為我們這一次,是跟懺悔法門有關,所以我就用慈悲道場水懺法隨聞錄,跟大家分享。方等經云。佛與阿難遊息間。以爪取土問言。爪上土多。大地土多。阿難答爪土少甚。地土無窮。佛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21:32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佛至瓜園。取爪土喻亦爾。看人身難得語。最宜警省。慎勿蹉過。佛法難聞。即佛世難遇。正法難聞。眾僧難值。即持戒弘法者。正法念處經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絶。五戒堅持。人天交接。并上既得人身。又遇三寶。在講我們,此時不修。真可嘆也。信心難生。即信心信戒等心應生也。六根難具。今幸具足。具而不修。更待何時乎。善友。善知識也。(大經云。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為眾生。不惟自行十善。亦度人行善。)而今相與宿植善根。

22:37

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得聞正法。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盡心精勤。恐于未來長溺萬苦。無有出期。是故今日至誠。求哀懺悔。所以懺悔,其實是貫穿佛法的道理的,貫穿我們所有的修行。我想跟大家再分享一個,師父的行儀,我們常常忘記,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對不對?大家具足了非常非常多,你們現在才能夠在這邊,你們相信嗎?是非常難的,我們拿我們的幸運跟福報,做什麼呢?這是我問我自己的問題?我們拿我們的幸運跟福報,做什麼?大家請寫在那張紙的背面,我們拿我們的幸運跟福報,做什麼?

23:46

這個是我們,只要我們每天想一次,你一定會起慚愧心,你一定會積極的奉獻、付出,積極的去學習,希望能夠分享給人,我們拿我們的幸運跟福報,做什麼?我要講一個師父的行儀,寫完了嗎?因為這個寫在背面的,都是我出給你們的作業。師父,我是20,你們知道師父什麼時候捨報的嗎?2009正月,對不對?初九。我是2007年進僧團,所以我還是吊車尾,

24:50

有跟上,那時候我記得,師父那時候已經,身體很不舒服了,然後他隔沒多久,我們其實不知道,當時是不知道的,可是隔沒多久,隔沒幾個月師父就走了,那時候師父就召集我們,所有已經落髮的僧大學生,然後就分批面見我們,然後就是可能五個,五個,我也忘記就是這樣,然後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我在外面等,好開心,開心要見師父了,師父要跟我講話,然後在外面就很開心、很開心,等很久,因為我很戒小,然後就等很久,等到我的時候,我一進去,就很,看到師父就已經有氣無力了,然後那時候師父的侍者,就問他說,師父你要不要休息一下,然後師父就用一個,幾乎,就是你可以感覺到,他非常的辛苦,才在講話的,

25:52

師父就說,意思就不用,然後師父就喝一口水之後,就問我們,我們五個,那個就坐在前面,然後師父就說,你們來這裡,至少都有一年了,然後師父就問我們說,你們快樂嗎?那時候我覺得這句話沒什麼,可是我事後再想起來,我真的非常非常感動,在我們自己都走不動,說不了話的時候,我們還會不會記得,別人快樂嗎?我們還在想著別人快樂嗎?這是我最深,我常常在我的,修行的過程當中我會起退心,你們會不會?

26:57

會。很有,我們心心相印。就我常常有時候起退心,然後我都會想到這件事,像我,其實我今天是有僧大有課的,我明天僧大也還有課,然後我都把課調開,然後擠到明天這樣子,然後我有時候,就會想說接這個課壓力好大,然後我還要在那邊調課,搞得好複雜,然後我就想說要不要放棄算了,然後可是我永遠會想到,我的師父 如果我的師父,在他生病的時候,他就算了,我就沒有因緣學佛了,我印象中師父是在,他一知道自己得癌症之後,2005年,他馬上開山落成,你們還記得嗎?隔年馬上方丈和尚交接,一個人將不久於人世,

28:01

想的都是什麼?想的是眾生,還能不能夠持續、持續的,這個團體能夠運作下去、傳承下去,把這麼好的佛法給到眾生,所以我每次覺得我要退心了,我就想到我師父,所以慚愧是不是貫穿我們所有的修行?是。如果我們常常想,你們寫在背面,你們常常想,你拿你的福報做什麼?我希望你們是給人歡喜,每個與你相遇的人,師父說每個與他相遇的人,他都會想我能給他什麼,我能給他什麼希望,我能給他什麼幫助。今天如果佛陀的法,傳給祖師大德,傳到師父,再傳到我們,

29:03

再傳給你們,你們就接法了,我們所謂的接法是接什麼法,接下一個把這麼好的佛法,分享出去的任務,就是接法,師父說的傳法沒有傳什麼?一件袈裟,一個缽,不是。師父的傳法傳的是什麼?責任。


所以我們在這一個,難得的人身當中,我們緣起了這一個非常 非常難得,大家有畫這個圖嗎?你們在「緣起」的相貌之下,寫下六道,應該背得出來,是不是緣起的不同的現象,而我們是最難得的,而我們也是唯一,能夠修智慧跟慈悲的,其他類的眾生,就是要等到業報消盡,只能受報,只能一直等待業消盡,所以我們拿我們的幸運做什麼呢?

30:06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是真懺悔,就是懺悔,我們每天都在加什麼因緣,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理解?這些佛法,我相信在場所有人都聽過,你們一定都聽過,師父說人身難得,你們一定都聽過,師父說緣起,師父說性空,所以你們要知道,我們現在所得的人身,會不會固定不變?(學員:不會)所以要怎麼活,就看你了,所以我們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加上什麼因緣呢?我們不需要站在台上弘法利生,才能傳持佛法,我們每天給人方便、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個溫暖的安慰、給人一個陪伴、聆聽,可以嗎?

31:09

做得到嗎?那不能只有在農禪寺才做到,逢人就阿彌陀佛,然後回去一打開門,看著就不高興,不可以這樣,所以我們的功課就是呢 每天回去要怎麼?要微笑。可以嗎?每天在你所接觸的人,你每天要給人家微笑,一個就好,好不好?是不是要求很低,一個,一個就好,我們下課然後待會我們再回來。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 --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的狀況所動,不要被任何現象牽著走。當發現鳥在叫、風在吹,蒼蠅、蚊子在飛舞;或感覺到肩頸痛、腰椎酸、皮膚癢;或者覺察心裡正有雜念、妄想、邪思在浮動,這些都是現象。被你發現了,便是「照」;發現了之後,隨時放捨,就是「默」。
    羅雲 修行,可以很自在 沒有捷逕可以修證佛道,唯一的道路只有「捨」。修行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煩惱。 我們先看這句話:「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渡世。」 這句話的意思是: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令一切的眾生生煩惱。「無益苦行當遠離」,不要修無益的苦行。
    心亂的時候就趕快回到方法 修行過程中如何安心:在未修行以前,我們很少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修行過程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很亂很髒很醜很不安定很不清淨、很不寧靜。有了修行方法的人,不論是打坐念佛誦經持咒,都可發覺到自己的心不專一,這表示修行有進步。到這程度,最好不要注意心亂,只要回到方法上就好。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
    羅雲 學佛很難嗎?為何要去找「名」師加持? 其實學佛的關鍵只有一個字--「捨」。 捨貪、捨瞋、捨癡…這些通通捨完之後,般若自然就出來了。 人都有清明的本性般若,這不需要求;佛陀開示的內容,只是讓大家學會怎麼恢復本性清明。所以才說「人人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拿佛性是什麼?其實就是空性。
    生活禪系列動畫(一)霓虹扇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 -- 你的心,不要被任何的狀況所動,不要被任何現象牽著走。當發現鳥在叫、風在吹,蒼蠅、蚊子在飛舞;或感覺到肩頸痛、腰椎酸、皮膚癢;或者覺察心裡正有雜念、妄想、邪思在浮動,這些都是現象。被你發現了,便是「照」;發現了之後,隨時放捨,就是「默」。
    羅雲 修行,可以很自在 沒有捷逕可以修證佛道,唯一的道路只有「捨」。修行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煩惱。 我們先看這句話:「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苦行當遠離,如是行者可渡世。」 這句話的意思是: 「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令一切的眾生生煩惱。「無益苦行當遠離」,不要修無益的苦行。
    心亂的時候就趕快回到方法 修行過程中如何安心:在未修行以前,我們很少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修行過程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心很亂很髒很醜很不安定很不清淨、很不寧靜。有了修行方法的人,不論是打坐念佛誦經持咒,都可發覺到自己的心不專一,這表示修行有進步。到這程度,最好不要注意心亂,只要回到方法上就好。
    學佛要先從「看好自己,接納自己」開始;不要從「否定自己,追求聖人」的角度開始。做不到,硬要裝,撐不久的。接納自己現在不完美,找一個你喜歡的菩薩形象,然後好好的讓自己雕琢出來比較實際。
    羅雲 學佛很難嗎?為何要去找「名」師加持? 其實學佛的關鍵只有一個字--「捨」。 捨貪、捨瞋、捨癡…這些通通捨完之後,般若自然就出來了。 人都有清明的本性般若,這不需要求;佛陀開示的內容,只是讓大家學會怎麼恢復本性清明。所以才說「人人本具佛性,不假外求」。拿佛性是什麼?其實就是空性。
    生活禪系列動畫(一)霓虹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一位臨床宗教師的省思 釋覺法著 2022  紹印精舍 ❍ ❍ ❍ ❍ ❍❍ ❍ ❍ ❍ ❍❍ ❍ 慈,意為給予對方快樂。將感恩排在首位,先感謝自己,漸次的感謝周遭的親友至大眾;再來是懺悔與原諒成一組,以謀求人際間的和解。最後是祝福,一樣從祝福自己開始到大眾,這是一種心念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