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安吉麗思:
當我們選擇看見更多,就會更清醒。
當我們更清醒,就能發現更多真理。
當我們發現更多真理,就更能憶起自己真實的樣貌。
當我們憶起更多真實的自己,就更接近真正的自由。
當你感到困惑時,願你能找到鑰匙;
當你面對高牆時,願你尋得門徑;
當你身處黑暗時,願你覓得光明。
~靈覺醒 活出生命質感的高振動訊息
這個章節的第一個靈魂轉化「從單純的尋求(seeking),轉換為看見(seeing)。」其實就是讓我們從外在的世界,換個角度看內在的世界;從向外尋求,轉為向內看見。
書中舉了一個作者的夢為例子,以為是到需要靠繩子攀爬至高點,翻越過去的牆體,但爬得愈高,發現支撐點愈來愈少,直到完全沒有。在筋疲力盡的努力過後,還是一遍遍的失敗,無計可施、無比絕望的狀況下,有個神祕的聲音,要他仔細看,在作者以為空無一物的低方,發現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裂縫,而裂縫中有著一把超級小的迷你鑰匙,不遠處則有一個小到幾乎看不見的鑰匙孔。
此時,神祕的聲音又出現了:「這不是一道牆—這是一扇門。」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需要尋求外在的力量,需要去克服、跨越、主導、征服許多人事物。為自己設立了很多目標,也限定了到達目標的方法。我們不斷換個方式去尋找心中的目標,而忘了仔細去看,去感受。很多時候,也許想要的已經在生活中,但我們就像睜眼瞎子般的,不斷追尋,直到一次次的無功而返。只有停下腳步,開始去認真看、認真感受,將自己敞開來。
我們都以為自己必須越過面前的阻礙和挑戰,
去尋找征服它們的方法,
但事實上,我們要做的是穿越過去。
我們需要看見隱藏在牆上的門。
從一個追尋者,轉變成一個先見者。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以為人生就是如此,完全沒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漏看了甚麼。
作者認為,只要我們知道自己迷了路,就是被找到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要從「看見你想看見的」轉化成「看見完整的一切」。
就像很多人接受訊息時,都只想接收自己想聽的內容,看自己想看到的部份,又或者不敢去接收更多真相,自欺欺人。
例如:男友對自己很不尊重,但卻又不斷說服自己,其實他只是家庭的關係,他還是很愛自己,所以即使不尊重自己,還是委屈地跟對方在一起。
例如:為了與他人相處愉快,而刻意看不到自己的不舒服,或是刻意看不到他人的行為,並認為忍受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不想面對傷痛、不舒服的感覺,避免那些必須要做的改變。
但,若沒看見,就無法轉變。
唯有「看見」,就能「轉變」。
我經常在聲播直播時提醒大家,只有發現了自己的感受,你也才能有機會做出改變。若始終只是抱怨、忍耐、覺得世界就是這樣,自己無能為力時,你永遠也沒發現自己真正的想法、感受、信念,那麼你也永遠無法做出相對應的改變。
看見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都覺得很在乎自己。「我知道我愛他,所以即使他現在不愛我,我還是要等他,但他甚麼時候才會愛我呢?」「我知道我這樣做很笨,但我想要這份工作,所以我忍耐。難道那些壞人沒有罪惡感?都不會反省嗎?」......
啊~我總是要嘆氣............
你們真的在乎自己嗎?真的看懂自己的感受了嗎?真的知道該怎麼對待自己嗎?
你們這樣是自憐、溺愛、放任自己罷了!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自己。
我們總是在不斷追尋,卻從未真正的看清。
今天,
我要...
去看見能看見的,
去感受能感受的,
去知曉能知曉的。
去看見能看見的,意味著所有的看見。不帶著批判、偏見、自我編輯、抗拒和推遲,完全敞開心的去看。即使結果會讓人感到害怕,也仍然去看。
去感受能感受的,意味著擁有感受一切的勇氣,不是著大事化小,也不要躲藏、假裝沒感覺到。無論舒服、愉快、可怕、害怕、恐懼,都要去感受。藉由這些感受療癒,使傷痛蛻變成愛與智慧。
去知曉能知曉的,意味著當前兩句的行為都完成時,就可以得到「知曉」的結果內容。不是只用頭腦或理智去理解,而是從中產生的智慧。
最後,讓我們回到開頭。最終,當我們真的想開始這趟旅程時,我們就必須敞開心,用心去看見、用心去感受,無論是否為我們喜歡、舒適的狀態,都要讓自己擁有更清晰的狀態,發現自己真實的樣貌,也才能做出真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