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骸書》、《草莓與灰燼》──生命以何種型態被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李維:「當眾排便都是一種巨大的痛苦──這是文明並未為我們準備的創傷,在人類尊嚴上的深深傷口,一種下流而不祥的挑釁,同時也是蓄意而不必要的兇殘體現。」──《草莓與灰燼》〈牲口列車〉,263 頁。

二二八假期間選讀了陳列的《殘骸書》。透過作者的追憶,其身處白色恐怖後期,儘管與「前輩們」相比,受迫的手段與程度不可並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可理喻的傷痕會因此減損或憑空消失,它們依舊以某種姿態影響著受迫者的人生。

對《殘骸書》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書中時不時會提到自己對一些曾經歷過的時光產生某種記憶上的斷裂感,明明曾經日復一日,卻沒什麼印象。

受迫關監的日子,獄友們會互相提醒,必須讓自己保持某種規律,彼此之間有意識的避免談及傷心處,「日常」的持續有其必要性。不禁讓人想到,日常所隱含著的,一成不變的意義。

我很少想起自己的監獄經歷。甚至很可能下意識地一直往遺忘這段經歷。但要完全遺忘,何其困難啊。 因為,雖然我,以及許多和我一樣有過這段白色恐怖驗的人,終於在 囚禁多年之後走出監獄的大門,但是,事實上,這個大門並非就是通往自由的。──《殘骸書》,260 頁。

或許遺忘的記憶並不是真正的被剝奪,它幻化為空洞感受,持續折磨著一代人。

適逢瓦當讀書會,三月選讀為房慧真的《草莓與灰燼》。作者透過克制的筆法,觀察著小人物們生活的樣貌;也注視著生處在各個角落,那些不被注意、不被記憶的群體;亦提及在歷史中,握有殺伐決斷、實際掌權的執行者。

為顧及執行者身心健康,屠殺朝「現代化」發展。進階到把人關進卡車密閉後車廂,接上排氣管,讓司機開著車到人煙稀少之處繞一圈,垂死的尖叫聲被樹林隱蔽……現代化的最後一步是毒氣室,希姆萊到奧茲維辛參觀愛將精心「設計」的成果,那時有一輛從荷蘭運來的列車,他仔細觀看了全部滅絕的過程,這一次他不反胃嘔吐了。──《草莓與灰燼》〈草莓與灰燼〉,255-256 頁。

掌權者透過將人物件化的模式,讓生命與生命斷連,從而逃開心理負擔。當人不被視作人,便是同理出走之時,此時將仇恨透過社會群體的分工,暴力自此散落、遍布,從而達到平庸的邪惡。

我們可以從電影《夢想集中營》裡窺探:喧鬧的背景音效其實是無數受迫的猶太人肉身被焚燬前的悲鳴慘叫,一道牆隔開了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另一邊則是指揮官魯道夫·霍斯,一家人居住在花園城堡的溫馨日常。


生命置於歷史長河中,或以數字、以編碼的形式被記錄,似乎免必不了被概括減省的命運。對比宇宙星際的浩瀚無邊,人類不過是佔據時間序列中的一小切片,微不足道。可儘管如此,卑微而脆弱的生命依舊是構成我們在世存有的基礎,每個不起眼、不足掛齒的擦身而過,都存有個別的意識體、都在書寫各自的人生。

avatar-img
6會員
5內容數
希望這裡的消化紀錄,不完全是噪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亭翼然 的其他內容
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世界是一個龐大的糖果屋。 路不是路的時候,總有人窩在角落腐爛。 屍臭膿包流出,才有人看見,想著哪裡出了問題,或著編造著問題以圖一起腐敗。 屍體腐爛得多了,那裏便有一片血海,血海之中牽扯著一些"營養物質",它們吸引活物,那些還有點希望的被吸引而來,狼吞虎嚥著前人真正的遺產並據此為營,最後那裏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戰廢品》,敘述主角在朝鮮戰爭中的艱難經歷與對戰爭的感慨,充滿人性與政治的複雜交織。書中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戰俘在戰俘營中的遭遇。同時展現在國共內戰後選擇的困難抉擇,無論選擇何方,都伴隨著犧牲和後悔。文章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惡,對信仰的質疑以及對人生的絕望。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從事殯儀館接體員的經驗,分享與死亡和家人有關的深刻故事。他思考活著的人該如何珍惜生命,以及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故事涉及震撼人心的家庭糾結、自殺背後的故事、血緣關係的重要性等,教人深思。
Thumbnail
勿忘歷史、記取教訓、莫重蹈覆徹,這才更該是我們後人的功課。
世界是一個龐大的糖果屋。 路不是路的時候,總有人窩在角落腐爛。 屍臭膿包流出,才有人看見,想著哪裡出了問題,或著編造著問題以圖一起腐敗。 屍體腐爛得多了,那裏便有一片血海,血海之中牽扯著一些"營養物質",它們吸引活物,那些還有點希望的被吸引而來,狼吞虎嚥著前人真正的遺產並據此為營,最後那裏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在一生中對別人所造成的傷害。在我失去生命,躺在擔架上時,我也重新體驗了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包括我的情感、態度和動機
Thumbnail
《戰廢品》,敘述主角在朝鮮戰爭中的艱難經歷與對戰爭的感慨,充滿人性與政治的複雜交織。書中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戰俘在戰俘營中的遭遇。同時展現在國共內戰後選擇的困難抉擇,無論選擇何方,都伴隨著犧牲和後悔。文章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惡,對信仰的質疑以及對人生的絕望。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