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惡真相:不存在的客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會面臨哪些問題?又會如何回應?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兩位跡證專家對同樣的跡證提出完全不同的解釋,且在接受詰問的過程中都相對堅持自己的解釋方向,但請注意,『解釋』從來都不能跟『真相』劃上等號。再者,如果最終審判結果決定採納甲專家的解釋,是否就代表乙專家不夠專業?假若真的以此作為專業與否的判準,那麼大概沒什麼人願意到法院擔任專家證人了,畢竟賠上自己專業生涯的風險太高⋯⋯換個角度說,萬一在被詰問的過程中,這些專家們發現需要對自己原本的解釋進行修正,是否要無論如何強硬堅持自己原本的解釋,才能確保自己的專家地位與形象?這樣還算是秉於專業的客觀證詞嗎?

類似的對比在死者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與嫌犯(死者的妻子)間的互動更為明顯。死者的醫師精神科醫師本來只是要出庭作證死者的病情是否有自殺的風險,卻在被嫌犯指責他的介入無助於死者的病情後,反控嫌犯才是死者最大的生活壓力源⋯⋯這不再是聚焦於爭點的證詞,而是自身專業權威被質疑後的反擊。

墜惡真相的片長很長,其中1/3-1/2的內容是法庭審理詰問過程,接受詰問的證人也幾乎涵蓋了片中所以可能被提到的角色,然而無論是誰,都可以看到隨著被詰問的內容不同,每個人陳述證詞的內容與態度落差。

在所有證人中最特別的就是死者的兒子,從檢察官調查過程中就出現證詞反覆的問題。確認人的記憶到底可不可能出錯,恐怕是心理學界跟法學界最早合作的研究,而結論當然是會,而且兒童的證詞遠比成人出錯的機率高,這並非刻意做偽證,而是記憶的本質就不穩定,姑且不論任何主觀意識的解釋,或者得知父親可能有自殺意圖後才被喚起的記憶,也因此才有心理學家發展出特殊的訊問方式專用於訊問兒童證人。

電影中保護兒童證詞不受污染的方式還有一個派任社工小時陪同的方法,不得不說歐美真的很注重保護兒童,甚至原本有很多次庭審法官都打算不讓兒子作證與旁聽的,但就像兒子對法官所說:「我自己會去找資料。」在這個資訊爆炸、什麼都可以在網路上找隻字片語的年代,保護兒童不在殘酷的庭審過程中受傷,或許需要更多符合時代的策略。

檢察官大概是全片最不符合司法真實運作的角色,畢竟受過司法訓練,對各種證據法則應該有更正確地理解,然而死者墜頭前一天的夫妻大吵、嫌犯新書故事角色對丈夫的怨恨、發生在久遠之前的外遇⋯⋯,如果不考慮隔天的墜樓事件,這些在夫妻關係中似乎不是什麼太令人意外的事件。死者墜樓前一天的夫妻爭執中,丈夫埋怨自己為家庭、為妻子的付出,但妻子又何嘗不怨?雖然影片中只有一幕妻子與律師談話過程中的『不該跟丈夫回法國定居』的片段,卻也是可說是妻子對這段婚姻的結論。

在討論關係的理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循環因果』。每每各種爭執發生,最容易聽見的說法就是:「是他先⋯⋯,我才⋯⋯。」然而只要維持夠久的關係,就難以數算有多少的「是他先⋯⋯,我才⋯⋯。」更無法回溯到任何一個絕對的起點,所以不只清官難斷家務事,其實就連自身事都難以釐清,尤其當雙方都堅持是「是他先⋯⋯,我才⋯⋯。」的時候,對立就永不可解。

或許這就是這部片可以贏得許多大獎的理由,雖然片長比起其他電影稍長,但討論的面相跟完整度,卻都極為豐富與精準,並且提醒了所有人一個最重要的對世界的理解:客觀並不存在。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目前沙龍包含兩個房間—— Evita心理師看電影:主要內容為Evita心理師各種影視作品的觀影心得與評論,文章中必定暴雷,請讀者閱讀前務必謹慎考慮要觀賞作品前或觀賞後閱讀。 Evita心理師的關係金句:關係是Evita心理師專業發展的核心,是經過許多專業工作後淬鍊出的關係經營理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ita 心理師 想說 的其他內容
坦白說,比起『查無此心』這個中文片名,英文片名『The Abandoned』更貼切整部電影想要說的故事。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想自己的生活簡單點,可惜人生從來不簡單。
拋開蜘蛛人宇宙或超級英雄的設定吧!蜘蛛夫人並非過往想像中的那種超級英雄電影,她要說的,不是一個超級英雄的故事,而是一群人如何連結的故事。 內文絕對雷,務必看過完整電影後再行閱讀。
3/5蜘蛛夫人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4/5惡女
坦白說,比起『查無此心』這個中文片名,英文片名『The Abandoned』更貼切整部電影想要說的故事。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想自己的生活簡單點,可惜人生從來不簡單。
拋開蜘蛛人宇宙或超級英雄的設定吧!蜘蛛夫人並非過往想像中的那種超級英雄電影,她要說的,不是一個超級英雄的故事,而是一群人如何連結的故事。 內文絕對雷,務必看過完整電影後再行閱讀。
3/5蜘蛛夫人
電影《惡女》探討了女性角色在父權體制中的求生之路,並提出了不同於傳統觀點的女性生存策略。通過劇中角色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性別規範對個體成長與發展的深遠影響,值得引起更多討論和思考。
4/5惡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夢見在一場詐騙官司中,想要洗刷清白,無妄之中捲入其中,感到心情紛亂,憂慮籠罩著,彷彿一座無法逾越的高牆,將與勝利隔開。每一天,都在法庭上經歷著滾滾情緒的洗禮,不知道結局將如何,焦慮和不安總是伴隨著,像一隻無形的手,將的心扭曲成一團。 起初,努力保持冷靜,做最好準備,不讓自己淹沒在恐懼的浪潮中。
Thumbnail
一宗撲朔迷離的墮樓懸案,圍繞木屋及法庭兩個(主要)場景,出場人物僅有死者、身負弒夫嫌疑的異國妻子、兩人的兒子,以及法庭相關人士,如何撐起一個兩個半小時的故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夢見在一場詐騙官司中,想要洗刷清白,無妄之中捲入其中,感到心情紛亂,憂慮籠罩著,彷彿一座無法逾越的高牆,將與勝利隔開。每一天,都在法庭上經歷著滾滾情緒的洗禮,不知道結局將如何,焦慮和不安總是伴隨著,像一隻無形的手,將的心扭曲成一團。 起初,努力保持冷靜,做最好準備,不讓自己淹沒在恐懼的浪潮中。
Thumbnail
一宗撲朔迷離的墮樓懸案,圍繞木屋及法庭兩個(主要)場景,出場人物僅有死者、身負弒夫嫌疑的異國妻子、兩人的兒子,以及法庭相關人士,如何撐起一個兩個半小時的故事?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有別於傳統的推理、懸疑劇,這齣電影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沒有結局的翻轉,而是透過法庭上的論證還有搖擺曖昧不明的真相,討論婚姻關係、性別認同還有社會大眾在面對未知時,究竟該相信什麼?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就像《墜下的對證》所呈現那般,或許我們對他人自以為的「了解」其實也只是一種盲目的相信罷了。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